高志华,康敬青,杜君民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做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创新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作用,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只有如此,才能赢得社会的支持和重视。
我国的各个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国家与区域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各级技术创新支撑服务机构组成的系统体系。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开展了科技结构的调整与机制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1)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构成了有机的创新系统。它包含国家和地方的科学研究机构、企业、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等。科学研究机构的职责是围绕区域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开展系统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创新研究。企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的技术要求,开展经营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推广,是创新投入产出和市场开拓的主体。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责是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从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前沿探索,是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基地,为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和培训各类高素质人才。在创新体系的整体系统中,各个环节相互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构成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
(2)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对创新过程的研究分析可知,创新体系的组成包括:知识的生产、知识的流动、知识的应用等。所以,知识创新活动是知识经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高等院校和各级公共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紧跟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开展探索与创新,为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创新活动,提供知识与技术基础和创新人才。
(3)完善的创新体系要求能够形成自我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运用政策、法律、法规、资源配置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创新体系的整体有序运行。高等院校要根据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承担国家或区域的科技发展、合理布局、有效实施的重任,成为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库和知识库。
(4)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应该建立充分体现公平竞争规范和市场环境。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制平台,作为创新体系健康持久运行的支撑和保障。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存在着管理体制和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不适应。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初期,往往存在着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使得高等学校的研究不能有效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导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这表明,切实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2)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很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存在着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3)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的作用、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用行政手段来协调创新体系各要素的关系,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协调集成作用大大减弱,创新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市场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创新体系的整体作用效果不佳。
要重视和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创新知识的生产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包括参与科技工作的企业、高等学校和各个科研单位,同时有不同形式的科技中介组织的广泛介入和各级政府的适当参与,由此构成了相互支持的组织系统。在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这些工作对于区域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研究,知识创新中的原始性创新,是保持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具备了从事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条件和人才优势,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完善、更新、改造等方式生产新技术的过程,执行这一职能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体系中的科技传播是通过传授和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使新的科学技术能为人们所掌握,同时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门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实现这一职能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也广泛参与。而在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环节中,高校处于核心行为的主体地位。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2008》显示,近5年来,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2009年度统计为例,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6项,占授奖总数的57.1%;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15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68%;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为3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9.5%。
高等教育承担着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职能,通过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具有创新思维、掌握科学技术、具有良好品质的各级各类人才。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教育只是简单地复制社会经验,并将这些复制的经验在复制给受教育者,这样,社会就缺少创新能力,只是原地踏步,难以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靠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来达到更新社会和变革社会。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是高层次上的知识,进行的教育是以就业、创业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为人才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内外环境,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规定的课程体系、有知识渊博的教师、丰富的图书馆及方便的网络系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人,通过高校各种学术流派、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各种专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技能的培养下健康成长。在高等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浩大的科技资源环境中,大学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创新人才。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重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目标、评价方式的分析与研究。要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特点,认真做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关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持和依靠。要保证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创新体系。要重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的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发挥高等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注重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主体,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建立一支有创新性、能吃苦肯钻研的科技创新团队。
(2)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培养,完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就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他们来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优质的大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不可忽视科技管理的作用,高校的科技管理人员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较宽的知识面,熟悉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做好学校科技活动的服务工作。
(3)完善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要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有效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适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