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芝
(广西建业中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北海 536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复杂外型的超大规模超高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不仅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还要着重考虑建筑物外观造型,这就给建筑施工测量带来了—定的难度。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并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是各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施工阶段中的先导性工序,也是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建筑施工测量就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建筑施工测量是各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施工阶段中的先导性工序,也是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变形类型、测量项目、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重大工程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项目,尚应精心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施测方案应经实地勘选、多方案精度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择优选取。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影响因素除包括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外,还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越显著。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都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过大的施工测量误差不但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而且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另外,为加快施工速度,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测量累计误差较大。加之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以致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建筑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一般设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称建筑方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施工控制网可采用导线网。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称施工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便于设计和施工放样。建筑方格网的布置要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
另外,方格网布置时,其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平行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 °;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一般为1/10 000~1/20 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主轴线的定位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因此,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通过适当调整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在主轴线测定以后,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可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角点(用混凝土桩标定),以上述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定)。
3.2.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要求
(1)应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荷重等特点布设观测点的位置与数量,但具体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总之,观测点上必须有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要保证要点上能垂直置尺及具备良好的通视条件。
(2)沉降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是埋设在外墙面,高出清水面1 m左右,以便能够反映出高层建筑的准确沉降情况。
(3)沉降观测的方法。①沉降观测应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以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②进行沉降观测时,由于受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故要确定沉降观测线路并编制观测路线图;在观测面,根据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根据选定的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编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且以后每点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但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的时间,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③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依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首次测定应采用 N2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以提高初测的精度。另外,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以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要测4次,第二年测2次,第三年后每年测1次,直到测到沉降稳定为止。
3.2.2 垂直度观测
(1)工程的八个大角和十个小角都需要进行垂直度观测。
(2)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经纬仪观测每层在外墙墙角侧面轴应弹出轴线的垂直线。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不低于拨地测量的控制精度,以便能使竣工测量图与拨地测量图进行同精度比较,利于规划正确地开展执法管理。如《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拨地测量应按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执行,在控制布设困难的情况下,允许同级附合一次,布设三级补导线,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cm,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按上述技术要求执行。
根据实践经验,为了确保控制测量精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我们很难正确地计算出施工误差和测量放样误差在综合误差中所占的份额,故需要合理分析综合误差。如工程竣工验收时,在对现场各类项目的检查中,建筑物轴线位置的检查频率是最高的,而建筑物轴线点一经测量放样在现场标定以后,继之的各项施工就是以它为基准了,因此在这类检查项目中发生的偏差,应该主要归结为测量放样方面的误差。②当在控制点的布设和使用率受到限制时,为了避免由于不通视所带来的困扰,免除控制点间联测等工作,从而一步定点,确保点位精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GPS进行控制点的随机布设,每定一点时间不超过40 min,点位精度可达到±3 mm,但使用GPS定点应确保有一个同定点做为永久性控制点用于相对定点。
3.4.1 管桩基础测量质量的控制
桩基础施工前,先用地质雷达探测出地下原有管线的位置和高程,在现场用木桩或灰线标识,并绘制管线分布图,为施工后管线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3.4.2 模板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垂直构造的模板要重点抓阴阳角处模板,为了避免鼓胀,必须固定牢固。尤其是现浇墙体交接处,抓好角模的设计和使用,设计要能与墙模结合、固定牢固、墙体混凝土5 cm~10 cm;此外,为了有利于装拆且不易损坏,还需要注意节点设置要合理。
3.4.3 砌筑工程与测量质量控制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砌体轴线与边线的关系,挂线时不能过长,水平线标高应一致,且准线要拉紧,防止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出现误差。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用侧砖斜砌贴顶挤紧,上下皮的搭接长度要大于90 mm。同时,严格控制预埋件和预留孔沿的中心位置及标高,中心线及标高线使用红油漆标注于模板内面或钢筋骨架上。
总之,施工测量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具体工程需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体系,并有效控制其测量质量,以实现工程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