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注释规范
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编号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即①、②……),每页重新编号。下面是引文注释的规范格式和部分实例,供参考。
(1)著作
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资中筠:《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4页。
[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9-119页。
Charles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Knopf, 2002, p. 28.
(2)析出文献(著者和析出篇名可视具体需要标注或不标注)
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亚历山大·文特:“国际政治中认同和结构变化”,约瑟夫·拉彼德、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主编:《文化与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93页。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8页。
Noam Chomsky,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mage and Reality,” in Alexander George(ed.), Western State Terrorism, New York: Routedge, Champman & Hall, Inc.,1991, p. 28.
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报纸名)·年期(年月日)·页码(可省略)
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第9页,第13页。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第74-88页。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傅莹:“新时期的亚洲”,《大公报》,2003年3月12日。
Bruce W. Jentleson, “Tough Love Multilateralism”,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Winter 2003-2004, 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