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才 李 军
从“安排式”到“点菜式”
■王井才 李 军
近日,宁波市人大财经委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劳动就业情况的汇报,列席会议的13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改变了以往代表建议、意见不能切中要害的现状。
据了解,这一切得益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初推出的代表可自选参与常委会活动的制度。这一由“被动参与”为“主动自选”的举措,不仅提高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成效,也提高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参加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是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履职形式。然而,人大常委会在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时,往往很难针对每个代表的专业、特点安排活动,结果往往造成一些代表因为没有得到“对口安排”而无话可说,甚至借故缺席活动,而那些真正对此有话想说的代表,又因为没有得到安排,只好继续沉默。
2009年,据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记录显示,能全程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代表活动的代表仅80%左右。而在审议发言时,能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的不到10%。
对此,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袁建树就深有体会。他说,常委会曾安排他参加检查《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当时他就只能了解一些面上的情况,所提的常识性意见也都以询问为主,相关部门只要用一些专业知识来解释一下就了结了,你也不知道对不对。他认为,对他来说,如果是参加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执法检查,那可能就会更专业、更到位一些。
2010年初,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2010年工作思路时,吴以刚等8位代表提出,希望常委会能细化当年度的常委会、各专委会工作,并让代表们事先早知道,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重点关注几个问题,以便参加代表活动时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此后,在征求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意见座谈会上,时任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郑杰民也提出,应把常委会、专委会的年度重大活动先行告知代表,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代表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又能激发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的热情。
此次调研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引起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初的宁波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前夕,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实施意见》,并在人代会期间以表格形式,向每位代表征求参加本年度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的意向。
在宁波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492名市人大代表都拿到了一份列有市人大常委会本年度立法项目、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和常委会会议主要议题等内容的表格,每位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关注事项等因素,自主选择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或者列席有关会议的意向。
据2010年《代表意向表》显示:114名代表有意向参与听取审议专项报告,76名代表有意向参与立法调研,38名代表有意向参加执法检查,43名代表有意向参加专委会视察……
随后,常委会再根据代表意向,组织他们有序参与活动或列席会议。
由于有备而来,与以往相比,代表们在常委会、专委会有关重大活动中,考虑的问题更深刻,提出的观点更鲜明,意见、建议也更具可行性。
宁波市人大代表王泰琅的意向是参与“市重点工程视察活动”。在确定该意向后,他便开始重点考察、调研宁波火车东站等工程,还征询了有关专家意见。2010年4月底,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交通”和视察宁波火车东站活动时,他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宁波火车东站工程的地下空间利用不充分、周边道路配套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同时,他建议市政府就宁波火车东站规划作进一步论证,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免出现“短命工程”。在听取了代表有专业水准的意见后,江东区政府、市铁指通过变更设计、调整规划等方式,使新设计的火车东站地面车位从原来的70个增至400余个,周边的4条六车道马路也通过两个地下通道直接与车站相连接,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还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人大代表活动由“安排式”改为“点菜式”,有效提升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履职实效,并扩大了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