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兵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广州 510053)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央工作期间,他非常关心江西老区建设。1985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到江西考察工作。他指出,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千方百计把老区经济搞上去,使当地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同时他强调,搞好江西老区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实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习仲勋关于江西老区建设的重要思想,对搞好江西老区建设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指导意义。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江西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江西这块红土地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井冈山创建了我党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瑞金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苏维埃中央政权,江西由此成为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据统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江西老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3万多人,占全国革命烈士的六分之一,是全国烈士人数最多的省份。江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习仲勋指出,搞好江西老区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是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的。“江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这里的经济建设搞得好坏,群众生活的状况如何,对国内国外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不单是江西一省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全党全国政治声誉的大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江西老区建设十分关怀,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帮助老区恢复和发展,在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援老区经济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都把老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真抓实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政策逐步放宽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老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原因,和一些先进省份相比,江西老区的发展还不够快,经济还比较落后,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的温饱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少数群众的生活还相当贫困。可以这样说,老区建设上不去,人民富裕不起来,江西省的经济建设也就不可能有很大的飞跃,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加快江西老区经济建设,千方百计把老区的经济搞上去,使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不但是全面振兴江西的战略大计,而且具有特殊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继而建立了新中国。
习仲勋强调,搞好江西老区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江西老区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制定治穷致富的办法和措施,创造自己的经验,走自己的路。“总的原则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挖掘当地的潜力。”[2]他说,江西老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基础,从而决定了老区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的经验和做法,而只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切合本省实际的治穷致富的路子。我们要从调查研究入手,因地制宜,从老区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近期规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逐级负责,具体扶持,一级抓一级,把治穷致富的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他强调,江西老区大部分地处边陲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因此,从老区的实际出发,根据老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调整好老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加快老区经济发展步伐的一个重要关键。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广泛的、充分的、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老区要实事求是,从现有条件出发,要有远景规划,就是要看得远一点。这个远景不是我们等待着就会到来,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现有的条件上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同时,加快老区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积极发展外引内联,向先进地区学习,有条件地引进港澳、国外的资金、技术,大力加强同邻近省、市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总之,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出路,在实事求是中求发展,积极探索加快江西老区自身建设的新路子。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取得全国胜利,并在领导国家建设、改革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靠的就是群众路线。作为一个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深有体会。
他认为,搞好江西老区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一是明确老区治穷致富的力量源泉在于老区人民本身,老区广大群众蕴藏着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搞好老区建设,是老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老区人民的共同事业。二是各级干部要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刻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要十分注意减轻群众的负担,让群众能够休养生息,真心诚意地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治穷致富。三是动员和组织老区人民治穷致富,既要看到困难,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在老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困难是暂时的,有利条件则是长存的。只要方针政策正确,路子办法对头,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一个一个困难都能够克服,各种有利条件都会充分发挥作用。四是要以治穷致富的生动事实去动员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一步一步地战胜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治穷致富的规划和办法,一定要拿到群众中去讨论,广泛地征求群众的意见。干部要到群众中去,跟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项目,都要让群众发表意见,要使群众知道。五是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要引导群众学习、推广先进的东西。推广好的东西,要注意运用典型示范,走群众路线,而决不可以搞强迫命令,强制群众干这干那。要继承和发扬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为老区建设、为振兴江西多办实事。习仲勋特别强调,“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树立坚定地群众观点。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事事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的党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老区建设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把江西老区建设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和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又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顺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外受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的,以后又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习仲勋多次强调,搞好江西老区建设,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国革命建设的传家宝,也是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要振兴老区经济,使老区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应依靠老区人民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他说,要正确处理好国家支援同自力更生的关系。国家支援是必要的,中央和省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但一定要统一管理,集中使用,真正用在刀刃上。发展老区经济的基点是自力更生,国家的支援是为了培养和增强群众自己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能力。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助为辅”的正确方针,克服单纯依赖救济的思想和畏难情绪;积极引导老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老区经济,搞好老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然,离开国家的扶助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援,老区要想尽快的脱贫致富,也是不可能的。国家要对老区采取特殊优惠和灵活开放的政策,从老区经济底子薄、承受能力低的现状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老区以更大的、更切实的关心和支持。
总结江西老区建设的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仲勋上述讲话的重要意义。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快老区建设的步伐;只有认真实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才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老区建设和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提高老区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使江西老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1]习仲勋.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10.
[2]习仲勋.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13.
[3]杨西鄰.认真总结经验,千方百计把老区经济搞上去[N].江西日报,198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