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至今,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发轫,到海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图们江、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皖江、海南国际旅游岛、新疆、西藏振兴、成渝经济区等,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十几个区域规划的先后推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正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的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变为均衡发展战略。全面的区域振兴也将大大拓展中国的内需市场。但是,在不到一两年的时间内推出这么多区域规划,也存在一些隐忧。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逐步确立,其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广阔。每一个国家战略,中央都可以进行重点投入,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如深圳特区更多获得政策创新支持。而新近的十几个新规划,各个规划区雨露均沾,都难以获得特殊照顾,都难以获得中央的资金和政策的足够支持,难以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区域。由于区域规划过多、时间过短,一些概念性的发展战略在现实中不容易落实,一些区域规划甚至存在着众多争议。如果考虑珠三角、长三角等经历数十年才逐步形成区域发展格局的情况,规划区域最后修成正果,将面临漫漫长路。本次的区域规划由于几乎全国普惠,每个省都有份,这势必加剧竞争,在有些地方之间造成短兵相接式的重复建设。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归功于县域竞争。系列国家级规划出台后,未来中国的地方竞争必然升级,由县域竞争上升为省域竞争。这种高举区域振兴大旗的地方投资,在中国刚刚经历金融危机、大肆货币投入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