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故事》作者考辨及汉武帝故事的文献整理

2010-08-15 00:50穆晓华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1期
关键词:班固汉武帝小说

穆晓华

(西藏民族学院 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汉武故事》作者考辨及汉武帝故事的文献整理

穆晓华

(西藏民族学院 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汉武故事》是研究汉武帝作为文学形象的重要文献,但是孤立地研究以汉武帝命名的个别小说,并不能把汉武帝故事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察,也难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因此,考辨《汉武故事》作者,并全面梳理从汉至六朝记载汉武帝故事的多部小说的有关问题,深入分析其外部状况,挖掘其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应当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汉武故事》;汉武帝;文献整理

《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关于其作者,研究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曾有班固撰、王俭撰、葛洪撰、班周撰、六朝人撰和汉末建安时邺下文人所为等多种说法。尽管说法众多,但每种说法都已被人指出了其不合理之处。

比如作者为班固的说法。《三辅黄图》(又题《西京黄图》)征引《汉武故事》内容,其引文前称“班固《汉武故事》曰”,这是今见以班固为《汉武故事》作者的最早记载。《宋志》故事类因之,称“班固撰《汉武故事》五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九传记类称“世言班固撰”。《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史部传记类引作“《汉武故事》二卷:晁氏曰:‘世言班固撰。’”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云:“《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1]晁载之《续谈助》卷三《〈汉武故事〉跋》也认为:“世所传班固所撰《汉武故事》,其事与《汉书》相出入而文不逮,疑非固所撰也。”[2]李剑国先生《唐前志怪小说史》对此作了深入分析,指出:

仔细对照,尽有不合处.如《汉书·外戚传》载栗姬、钩弋夫人皆失宠忧死,《汉武故事》则称栗姬自杀,钩弋自知死日而卒;《公孙弘传》载弘有瘳,年八十,终丞相位,《故事》却作尸谏自杀。尽管《故事》采逸闻非实录,但这些基本史实不应在班固一人之手自相抵牾。

因此,《汉武故事》不可能出自班固之手。

再比如作者为王俭的说法。此说出于初唐人张柬之。宋晁载之《续谈助》卷一《洞冥记跋》引张柬之之言云:“昔葛洪造《汉武内传》《西京杂记》,虞义造《王子年拾遗录》,王俭造《汉武故事》,并操觚凿空,恣情迂诞。”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九云:“《汉武故事》一卷。右世言班固撰。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3]

东汉张衡《思玄赋》及西晋潘岳《西征赋》早已化引《汉武故事》典故。如《思玄赋》云:“王肆侈于汉庭兮,卒衔恤入而绝绪。尉庞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进武。……夫吉凶相仍兮,恒反仄而靡所。”引用了《汉武故事》中颜驷三世不遇的典故。《西征赋》:“汉六叶而拓畿,县弘农而远关。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长傲宾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畴匹妇其已泰,胡厥夫之缪官!”引了《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微行柏谷亭的故事。又葛洪曾说其家藏有“《汉武故事》二卷”。据此,《汉武故事》当已为东汉、魏晋时人所熟知。那么,生活时代远在张衡、潘岳、葛洪之后的王俭(南朝宋齐间人),何以成为《汉武故事》的作者?

所以,《汉武故事》作者为王俭说亦不成立。

本文综合各方材料及各家观点的合理处,认定《汉武故事》作者当为西汉成帝时的民间文人。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汉武故事》的成书疑惑不解,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汉武故事》原本虽只有一个,却因为流传散佚及其他原因而出现了多个增补本,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辑佚本恰是多个版本的综合,研究者们各执一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以此考论其作者及时代,当然会众说纷纭。

据考证,《汉武故事》至少有三个传本,一是锡山秦汝操绣石书堂本,一是陈文烛晦伯家本,一是世传本,三个传本又互异。秦本、陈本今已不见。传世本仅存一卷,载于明本《说郛》卷五二、明陆楫等辑《古今说海》、李栻《历代小说史》、吴琯《古今逸史》《四库全书》子部十二等。我们今天看到的传世本《汉武故事》中,有“惟一女子长陵徐氏号仪君,善传朔数,至今上元延中己百三十七岁矣”语,这句话在东方朔故事中与上下文连接顺畅,浑然一体,看不出有人为改动的痕迹,所以可以断定这句话是原来就存在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出《汉武故事》的作者是西汉成帝时人,而且我们所知的关于《汉武故事》作者的几种观点,西汉成帝时人的说法也是最早的。《汉武故事》的笔触简洁而又雅致,还运用了描写手法,摹景状物,渲染气氛,描写对话,都比较生动,所以它应该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文人所作。鲁迅论及《汉武故事》的语言时就曾说过:“文亦简雅,当是文人所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汉代尚儒的封建正统文人不可能作这样带有荒诞怪异之事的小说,《汉武故事》应该出自于民间文人之手。

《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引《汉武故事》曰:“汉成帝为赵飞燕造服汤殿,绿琉璃为户。”《草堂诗笺》卷一一引《汉武故事》说:“平帝时,哀帝衣自在押外。”语及西汉末年的哀帝和平帝。这两条显然不可能是成帝时人语。而且今本《汉武故事》及《续谈助》所录者无此二事。《中兴馆阁书目》故事类且称《汉武故事》“杂记武帝旧事及神怪之说,末载宣帝事”。据此,李剑国得出结论是:“足见非其本书……就是所据之本经过了后人妄增。”《艺文类聚》《三辅黄图》《太平御览》诸书所引有甲帐珠帘、王母青雀、茂陵玉碗、柏谷亭事等云出《汉武故事》,很可能为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文人增补本。

厘清《汉武故事》的版本问题后,关于其作者及成书时代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了。考辨《汉武故事》作者及成书时代与整理汉武帝故事的文学文献,在一定内在逻辑联系上,都将有利于对汉武帝作为文学形象的研究。

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上曾存活过的封建帝王,“于汉世盛于群主”,而又颇存争议,颇具传奇色彩。在汉魏六朝小说家笔下,他得到了丰富和生动的演绎,从而催生出大量的、与历史记载有着神秘和复杂联系的故事系统。这些故事分散录载于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有的是整部出现,更多的是短小零杂的丛残语录。因此,我们把汉武帝故事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察,并全面梳理从汉至六朝记载汉武帝故事的多部小说的有关问题,深入分析其外部状况,挖掘其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汉魏六朝时期汉武帝故事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三部小说中,另外还包括《博物志》《西京杂记》《搜神记》《拾遗记》《幽明录》《世说新语》《异苑》《小说》等小说作品。

《汉武故事》,前文已经述及,这里不多作介绍。

《汉武帝内传》,又称《汉武帝传》或《汉武内传》共一卷。作者不可考。《四库全书总目》云当为魏晋间士人所为,《守山阁丛书》集辑者清钱熙祚推测是东晋后文士造作,二说大致不差。今人多以为是魏晋间道徒自神其教。今存版本大致有三种:《道藏》本,《广汉魏丛书》本,而清金山人钱熙柞刻《守山阁丛书》本,又在前两种本子的基础上加以校勘、标记,较为完善。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即以此本为底本,标点、分段整理而成,今论据该本[4]。《内传》道教意味浓郁,从武帝出生时写起,直至死后殡葬,略于军政大事,而详于求仙问道,对武帝会西王母事的描述尤为细密生动。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又名《洞冥记》或《汉武洞冥记》四卷,郭宪撰。本书据郭宪自序,当为四卷。但某些史书经籍志及目录学著作或有作一卷、五卷者。如《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一卷,题郭氏撰;《郡斋读书志》则作五卷;《崇文总目》《通志》皆作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则列入小说家异闻之属,云旧题后汉郭宪撰。现存四卷本,主要有《顾氏文房小说》《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本。今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参酌其他诸本予以校勘。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顾氏文房小说》为底本,加以校勘、标点,今据此本。全书以汉武帝求仙和异域贡物为主要内容,也极具道教气息,其中约记述武帝故事 33则。

《博物志》,西晋张华撰。原书散佚,今本系后人搜辑成篇,又杂以他记以附益之。《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十卷;《旧唐书·经籍志》始入小说家类;《中兴馆阁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有著录;《四库全书》小说家琐记之属著录十卷。此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士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协调。《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以《稗海》为底本,今论亦据此本。该书所记十分广博繁杂,为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直接涉及汉武帝故事两则。

《搜神记》,东晋干宝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今本凡二十卷,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最初刊行于《秘册汇函》中,后收入《津逮秘书》和《学津讨源》中。今据中华书局汪绍楹校注本。该书分别在卷二、卷十一、卷十三记载汉武帝故事共 5则,多与《汉武故事》《拾遗记》类同,但有文字出入。

《拾遗记》,十六国时期后秦王嘉撰,梁萧绮录。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 (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与世德堂本出入较大。今据中华书局 1981年版齐治平校注本。该书记载汉武帝故事 3则。

《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 20卷。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集佚文 260多条,今据此本。该书记述汉武帝逸事 7则。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文献著录确凿。《规篇第十》记载汉武帝被东方朔巧言赦其乳母事。又见《西京杂记》《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名贤”类。

《异苑》,南朝宋刘敬叔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唐宋人书目不录。《杂说》《说郭》亦未收,似至唐已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今本大致完整。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该书仿《说苑》全书 382条记各类怪异之事。卷七《武帝家中物》条载武帝死后复生的神异事。又见于《汉武帝内传》。

《小说》,南朝梁殷芸撰。梁武帝命其撰《小说》《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世称《殷芸小说》。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得 135条,余嘉锡辑154条。今人周楞枷又据诸本加以钩沉索隐,增补至 163条,于 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注本。今据此本。该书首次以“小说”命名,清代姚振宗认为:“凡不经之说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芸别集为小说,是小说因通史而作,犹通史之外乘。”[5]该书记载汉武帝故事 6则,多为披露武帝私生活和日常琐事。有些可以和《幽明录》《西京杂记》相参证。

以上所列承载汉武帝故事的文学文献,也仅为笔者目之所及,定有脱漏。但这些文献基本蕴载了大部分的汉武帝故事,钩沉和梳理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开展系统全面的论证研究,相信还是很有必要的。

[1]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M].上海:涵芬楼影印宋刊本(卷一).

[2] 晁载之.续谈助[M].北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9:69.

[3]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62.

[4] 王根林等校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 (卷三十二)[A].二十五史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55:5537.

2010-10-17

穆晓华(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

I222

A

1007-7111(2010)11-0083-02

(责任编辑 魏艳君)

猜你喜欢
班固汉武帝小说
汉武帝好推理
班固救马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悬梁刺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树为何名
孝继父业的班固
古老的皮影戏
班固智夺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