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实”概念

2010-08-15 00:46黄章韩黄敏方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7期
关键词:现实性人民出版社手稿

黄章韩 黄敏方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实”概念

黄章韩 黄敏方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

在马克思哲学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无疑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甚至被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发源地”。学界由此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这种现象尤甚。但就笔者的眼界所见,学界对其“现实”概念的研究并不多。无论是从《手稿》这一部著作还是从整个马克思哲学来看,现实概念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异化了的现实”到“真正人的现实”:马克思对现实的两重区分

马克思《手稿》关于现实有两种界定:“异化了的现实”和“真正的人的现实”。前者表达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后者彰显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一种新的认识。这两种规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一种新的历史观。

从《手稿》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等几个核心概念来架构对黑格尔和整个思辨哲学批判的。我们知道,“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几个概念,并不惟马克思所独创。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中早就得以阐释和运用。所以说,如果仅仅依据黑格尔和整个思辨哲学旧有的范式来完成“哲学同德国世界的批判性斗争”(1),这只能重蹈青年黑格尔派的覆辙。“历史现在仍然指派神学这个历来的哲学的溃烂区本身来显示哲学的消极解体,即哲学的腐烂过程。”(2)与以往不同的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将哲学批判建立在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对“批判”的真正批判。这一批判的实现,显然和马克思对现实的两重区分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通过“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等历史现象还原,马克思从而将现实的界定引到更高的、新的层面。“一个存在物如果不是另一个存在物的对象,那么就要以没有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存在为前提。只要我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以我作为对象。但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3)感性的东西是不是现实的东西,这并不是自在的、预定的,它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加以认识和实现。马克思指出:“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身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4)这就是说,现实的东西必须是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宗教、财富等等不过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5),“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6)。将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实现看作是现实的真实意义,彰显了现实的历史性,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批判的结果,更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果。可以说,“异化了的现实”和“真正人的现实”的概念区分,彰显了马克思“现实”概念的历史意蕴和思想魅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以人的本质的实现阐释现实的本质,这表明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还没有真正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不可否认,马克思对现实的两重区分显然也受到了康德哲学应有和现有思想的影响,但马克思此时已不是浪漫主义者了。“浪漫主义者为此流下的感伤的眼泪,我们可没有。”(7)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两重区分,是其历史观形成的逻辑必然。

二、现实性和现实化:马克思现实概念的内在张力

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现实的两重区分,核心在于现实性。什么样的现实性、现实性存在与否,直接关乎到“异化了的现实”和“真正人的现实”的界定。

关于现实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这一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他自身的映像,只去寻找非人了。”(8)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有意识地用现实性区分超人、非人和现实的人,即超人、非人是没有真正现实性的,如果说要有现实性,那也是“幻想的现实性”,没有真实的历史意义。马克思这种严格区分现实性的思想为后来《手稿》阐释现实概念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论述,实质上都与现实性有关。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9),所以,马克思通过批判异化劳动、私有财产来揭示人的本质的异化,展现了现实的人的现实性的缺失,从而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10)马克思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自身如何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种致思路径从而将问题引到现实性的问题上来:人的本质如何异化?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触及到现实概念。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马克思这句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人的本质不是在神那里也不是在自然那里异化的,而是在实践的、现实的关系中异化而表现出来的。所以说,这种异化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并不具有现实性。现实性是对这种异化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的否定,否定的否定。经过这种否定的否定,现实性才以历史运动这一形式而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现实性不是现存的,而是生成的,是在历史运动中实现的。为了实现历史现象与人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又提出“现实化”这一思想,以此表达现实性的历史根基及其真实图景。所以,在马克思《手稿》中,“现实化”这一概念支撑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及其异化——共产主义和人的本质的实现的思想进程,以逻辑的形式再现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一历史运动。

现实性和现实化可以说是马克思关于现实的基本构想,也是马克思现实概念的内在张力所在。在马克思的现实概念中,现实性是现实化的本质,现实化是现实性的活动。正是在对二者历史统一的基础之上,马克思阐释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充分理解。马克思以现实性和现实化一致性论证了共产主义和人的本质之间的真正的历史联系,从而将共产主义看作是现实、真正的人的现实。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1)这表明,真正的现实是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现实。

三、实践原则的确立:马克思现实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手稿》创作时期思想还不完全处于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在有关现实概念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也清楚地指出:“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作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都是这种存在物。这些个人是怎样的,这种社会联系就是怎样的。”(12)但是,作为“现实的个人”以及“这种社会联系就是怎样的”问题,并没有在《手稿》中得到进一步说明。这并不是文本学意义上的“断裂”问题,而是思想史的合理中断与转换。具体地说,马克思这里之所以还不能对作为“现实的个人”以及“这种社会联系就是怎样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阐释,根本原因还在于,马克思在《手稿》时期还没有以实践的方式实现自身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将现实概念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毋庸置疑,《手稿》也涉及到实践的论证,马克思在文本中对此也是给予肯定,指出了其存在意蕴:“从拜物教就可看出,理论之谜的解答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13)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也确实将实践看作是理论的回应和现实的条件,这些重要思想无疑也是马克思整个实践观的重要内容。

在哲学史上,对现实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历史观的反映。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对历史采取抽象的、直观的或虚无的态度,实质上也就是对现实采取“非历史”的态度。马克思反对将现实的生活生产看作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立这样一种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14)。正是在物质实践中,马克思的“现实”概念不仅打破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私有财产的规律看作是永恒的不变的规律的设想,而且还历史性地发现了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即无产阶级。所以说,马克思的“现实”概念的科学形成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107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页。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猜你喜欢
现实性人民出版社手稿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丢失的手稿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手稿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