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礼义廉耻”的建构与新生活运动的开展

2010-08-15 00:46袁家菊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蒋介石抗战运动

袁家菊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蒋介石于1934年2月发起新生活运动(以下简称新运)时认为,近代中国的“一般民众,犹多习于散漫颓靡,不事振作”。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所以他以礼义廉耻作为指导思想来开展新运,改造国民性。本文主要从蒋在抗战前后对礼义廉耻的重新建构,新运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在推行中各阶层对新运的反映来探讨这场运动,旨在说明国家民族的复兴靠社会运动难以实现,而国民性的改造,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和强制干涉的手段也难达预期效果。

一、蒋介石在抗战前后对礼义廉耻的建构及各地新运会的工作

“礼义廉耻”又称“四维”,语出《管子·牧民》:“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1]而在汉代则将其发展为“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五德”,宋代发展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等。无论是强调“礼义廉耻”,还是“五德”、“八德”,其目的都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让传统的礼义廉耻观逐渐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行为准则,使其成为传统道德观念的精神内核,并为政治和社会服务。

礼,《故训汇纂》中共列举了252种释文,究其要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最适宜的行为规范。义,主要针对个人修养的层面,其核心是克制自身的欲望以符合礼的要求。廉,本义为堂屋的侧边,后引申为清廉之意。先贤所论的耻,是指当社会成员背离道德原则时,因为有“知耻”之心,就会进行自我谴责,这种自我谴责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先贤求荣避耻的道德追求。[2]

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礼义廉耻被蒋介石重新建构,成为新运的指导思想。新运的开始,以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为标志。而蒋对这一传统道德的建构,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抗战前后。

在抗战前,即1934年2月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内忧外困”的局势。“内忧”的是共产党实力越来越强,直接威胁到他的统治,“外困”的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不断践踏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的主权,国内要求抗战的呼声日趋高昂。而当时的蒋介石主要精力却放在了“安内”上,而“攘外”次之。他当时主要是从军事和思想两方面来“安内”的。军事上,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而在思想上,主要是以恢复固有的传统道德礼义廉耻,改造国民性,强国复兴,抵御外侮为口号,发起新运。

在抗战前蒋介石是这样解释礼义廉耻的:“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即人的行为能以自然定律、社会规律和国家纪律为准绳。“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即合乎上述“三律”的行为,“行而不正当,或知其正常而不行,皆不得谓之义”。“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即能辨别是非,“合乎礼义为是,反乎礼义为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即有羞恶之心。“己之行为,若不合礼义与廉,而觉其可耻者,谓之羞,人之行为,若不合礼义与廉,而觉其可耻者,谓之恶”。[3]

蒋介石认为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礼义廉耻应该体现在国民的最基本生活中,即“食衣住行”中,他所讲的“食衣住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资料,即“食物,衣服,房屋,道路舟车等。”一是精神的表现,即“饮食,服御,居住,行走等。”[4]而二者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蒋介石认为,“资料之获得应合乎廉——廉者明也,应明其分;苟非其分,一介莫取。”这就是一种辨别的行为。而“品质之选择应合乎义——义者宜也,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因位制宜。”

抗战前的新运,首先从“规矩”与“清洁”两种运动开始进行。蒋强调,新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和艺术化,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军事化,即“整齐划一”的意思。全部运动由新运总会主持。各省市县新运会由省市县中最高行政长官主持。[5]就这样,在南昌新运总会的指导下,全国开始推行新运。

这一时期的新运除开展整齐、清洁两项工作外,全国各省根据本地情况开展了不少的工作,如在儿童妇女中开展识字运动,在青少年、军队、警署中进行体育训练,在各机关团体中强调推行守时运动,对违反者,一些地方采取除名的办法处罚。提倡节俭,对结婚、祝寿、招待宾客的宴席价格及桌数加以限制,并提倡举行集团结婚,很多地方都开展了禁烟禁赌运动,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提倡国货、造林、筑路等等活动。[6]

抗战过程中,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在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大势所趋,蒋介石在第二次庐山谈话中,明确了自己抗日的决心。此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这一时期蒋介石仍以“新运是一场能使国家民族复兴的运动”为口号,继续推行新运,号召人民进行抗战,并应时局所需,重新解释了新运的指导思想——礼义廉耻。“礼”的含义,由原来的“规规矩矩的态度”变为“严严整整的纪律”。蒋认为平时应注意“个人生活态度的整饬”,而在战时,是纪律高于一切,这样才能具备“共同一致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礼的极致,在战时遵行国家的一切法令,绝对不顾私人的利害,才算不背乎‘礼’”。而“义”字的意思,由原来的“正正当当的行为”变为“慷慷慨慨的牺牲”。蒋介石认为在国难之时,慷慨地将自己的生命与物质财产奉献给国家,这就是“义”的高度表现。“廉”字由“清清楚楚的辨别”解释为“实实在在的节约”。抗战前,蒋介石在解释这个字时,强调的是约束个人的身心,节制私人的欲望,而在抗战时,意义更加宽泛,是让人们在面对公款公物时,要做到“节俭省约”,并强调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耻”字,在抗战前为“切切实实的觉悟”,抗战时期被解释为“轰轰烈烈的奋斗”。这是蒋介石将孔子所说的“知耻近乎勇”一语的引申,让人们急抗战所急,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援抗战。[7]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各地新运会又将新运工作引向了为抗战服务的方面。这一时期各省新运的工作主要有:开展民众识字运动,进行体育训练,修桥补路、提倡国货等等。可见,这些在抗战前就开始着手的工作,在抗战时期并未中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加了一些为抗战服务的工作,如将青年、军警、工人、妇女、商民等组成战时服务团,慰问伤兵,将儿童组建成童子军,为保卫国家做准备,组织医疗队奔赴各个战场医治伤员,将民众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并开设战时训练班,使一般民众了解空袭时的知识及可采取的应对办法。[8]

二、社会各阶层对新运的反映

新运开始以后,党政机关学校商会团体等工作人员、具体的执行者,如警察、纠察队等,还有一般的老百姓对新运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党政机关学校商会团体对新运进行了有力的宣传,当时关于新运的标语、文章等可谓是汗牛充栋。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新运的内涵及它是一个急时所需的运动,肯定了它对复兴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是新运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蒋介石强调新运作用的“认同者”。

在抗战前后的新运中,都出现了以强制手段推行新运的现象。虽蒋发起新运时,曾强调用劝导及教育为主的方式来规范民众的衣食住行,将人们训练为具备“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良好习惯的现代国民。但劝导教育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蒋介石后来在南昌的讲话中对推行方式进行了变更,由劝导教育转向了对不听从命令的人采取“惩处”的办法。[9]而在各地,新运具体的推行者们也深感劝导工作的难做,所以采取了强制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如在重庆,为了清洁厕所卫生,防止人们随地便溺规定:“白昼查出此种违规之人,如自愿受罚者,则罚跪一小时”,“夜间查出违规者,责打手心十下”。[10]在执行取消赤膊露肘命令时,警察也采用了强制的方法。警备司令部下达命令:“令各区巡查队,遇有露肘裸膝妇女,勿论军民人等家眷一概用剪刀破衫,以示薄惩”,在“小樑子都邮街一带繁盛地方、有妇女多人、或露肘、或袒臂”被警察“剪裤、或责手心”。[11]“木牌坊小梁子,龙主庙,都邮街,关庙街摩登妇女,均视为畏途,被处罚者,平均每天至少在百人以上”。[12]

而一些人却看到了新运中存在着商机,开始投机新运。成都的一家酒店这样来招徕顾客:“提倡新生活 爱国席每棹六元 土产席每棹五元。”[13]重庆有人将这个运动视为创业的好时机,创办新生活影院,以最低票价吸引观众。[14]中国华成烟公司竟然这样宣传:“勿忘国难须实行新生活,勿忘国货须吸生生牌香烟”。[15]因这种以“新生活”为广告和招牌的投机行为是在全国推行新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南昌新运总会,发出了通告:“查新生活运动,为一种矫正时弊与转移风气之相质运动,不作过火宣传,不务表面铺张……近查各处常有五光十色之组织,如新生活宣传队,新生活剧团,新生活饭店。新生活商店,甚至有新生活牌香烟者,名目繁多……日危急本运动之前途,嗣后凡用新生活名义,未得当地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省查立案者,一概加以取缔,藉维运动,而杜招摇,即希查照办理为荷。”[16]

有人从民生的角度来否定新运的推行。在四川南充“米价复涨、谋食维艰”时,新运会要求人们着短服,让当地人“须设法制衣”。对此,一个署名顺民的作者讽刺新运会不顾百姓“肚皮饿了需饭吃”的要求,“只注意衣、不注意食”。使得一般百姓“无不叫苦”。[17]一个作者是这样来描述车夫心中的新运的,“拉了大半天脑壳都晒昏了,衬衣都湿完了,还莫有挣到六吊钱,这样相因的饭都吃不起,怎样下台!等那新生活运动来,看我们还吃饱饭么?……他们要讲道理,我们就该有饭吃了。说了半天,新生活还是吃不得的,倒把我空欢喜了多久!”[18]

三、结语

从抗战前后的新运中,我们不可否认,新运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就清洁一项来讲,确实使市容有所改观。而抗战时期的新运,如组织伤兵慰问团、空袭服务、献金运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从社会各阶层对新运的态度中,可看出,民众考虑得较多的是自身的利益,而很少注重国家民族问题。所以,新运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对民众衣食住行规范的目的,礼义廉耻这一传统道德也未能通过日常生活内化到人们的思想道德上。所以新运并没有达到蒋介石的预期目的,也不可能成为复兴国家民族的原动力。而随着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新运也就不了了之。

[1]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王树荫.《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传统礼义廉耻观的现代转化》[J].《道德与法研究》,2006,(6):21-23.

[3]萧继宗主编:《革命文献》第68辑(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5:6—7.

[4]同上,第7页.

[5]同上,第 10页.

[6]同上,第 363—399页.

[7]同上,第 67—68页.

[8]同上,第 399—431页.

[9]《蒋委员长取缔妇女奇装异服办法》:第1版(N).《国民公报》,1934—06—12..

[10]《公安局组织检查队每日分往各个巡视厕所》:第5版(N).《国民公报》,1934—04—27.

[11]《摩登厄运》:第7版(N).《济川公报》,1934—05—27.

[12]《重庆摩登女郎厄运》:第3版(N).《国民公报》,1934—05—29.

[13]《提倡新生活》:第13版(N).《新新新闻》,1934—05—11.

[14]《有人组织新生活影院决定最低票价》:第7版(N).《济川公报》,1934—06—28.

[15]第2版(N).《济川公报》,1934—08—22.

[16]《赣总会藉借名招摇》(J),四川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编:《新生活·第一卷》,1934,(10):6.

[17]顺民:《新生活运动重在实行》:第5版(N).《济川公报》,1934—05—15.

[18]《靛□龙门陈之一:新生活的对话——我和一个车夫》:第6版(N).《国民公报》,1934—08—13.

猜你喜欢
蒋介石抗战运动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吸烟的礼节
不正经运动范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从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态度看蒋介石的抗战思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