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连110036)
黑龙江省境内东北抗联纪念设施修建历程
陈健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连110036)
纪念设施的建立是中华民族传统与精神传承的体现。追溯东北抗联的历史不仅需要文字记载,更需要实物的见证。在对东北抗日联军表示纪念的同时,也需要将抗联精神广为宣传并传承后人。为此,纪念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两大建筑的落成至今,黑龙江省抗联烈士纪念事业已有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东北抗联;纪念设施;修建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始就有对抗日烈士树碑纪念之举。哈尔滨解放后①,“为纪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游击队和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②,东北地区各省③就筹备建立全东北性的烈士纪念馆及纪念塔。一九四六年八月,东北各省市代表联席会议上决议成立了东北烈士纪念筹备委员会。委员会在一九四七年六月六日公开第一次常委会上对两大建筑的细节作了规划和安排。于是,至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和东北烈士纪念馆同时落成揭幕。纪念塔也成为东北烈士纪念设施的代表,纪念馆“是由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的最早的一座纪念性博物馆”④。两大纪念设施开启了东北烈士纪念事业的先河。在这项事业中亮点之一就是黑龙江省境内抗联纪念设施的修建,包括在曾经抗日联军活动过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树碑;在抗联密营、会师地等活动遗址树立纪念标志;在东北抗联烈士牺牲地和战迹地建立永久标志等方面。
根据这项事业的发展实践及各处纪念设施的修建时间来看,对黑龙江省境内抗联纪念设施的修建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八·一五光复后1946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上述两大建筑的落成。此后,部分革命根据地参照这两大建筑来修建纪念设施。这一阶段综合性烈士纪念碑共修建28处,主要有:1947年建于牡丹江市的抗日战争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1949年建成的北安县的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纪念塔、孙吴的抗日暨自卫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纪念碑及佳木斯的“九·三”烈士纪念塔,并且依兰、富锦、汤原、宁安等18个地方都建成了综合性的纪念碑。此外,为著名抗联烈士李兆麟、汪亚臣、陈翰章等修建墓、碑7处;群体性抗联烈士纪念碑6处:较著名的有1946年8月15日在牡丹江市建成的抗战胜利纪念碑,1953年在克山建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塔,1965年5月1日建成的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可见,建国初期,黑龙江省很重视东北抗日联军的贡献。
不过在1954年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控制对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因此1946年至1954年是这一阶段修建抗联烈士纪念设施的高峰时期,数量多且规模大。但伴随烈士纪念建筑物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修建过程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有些纪念建筑物未得到保护已遭毁坏,况且国家的物质水平又很有限。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中央内务部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内务部关于烈士纪念建筑物修建和管理工作的报告》⑤,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停建纪念建筑物的通知》⑥,至此,黑龙江省停止修建任何关于抗联烈士的纪念设施。黑龙江省抗联烈士纪念事业也进入停滞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至199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不仅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还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破坏,对东北抗日联军采取不承认主义,不仅使这项工作(老根据地工作)处于撂荒受到损失,而且当年的抗联人员和有功群众,在政治上受到长时间的迫害,有的被打成‘叛徒’,‘特务’。”⑦不承认的态度也就在根本上否认了东北抗联的功绩和东北抗联牺牲者被称为烈士的定义,一些抗联纪念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给予了东北抗日联军公正客观的态度,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地位再次得到认可。
正确的精神引导了东北抗联烈士的纪念事业再次走上正轨,抗联纪念设施的修建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并付诸实施。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抗联纪念设施都是在这一阶段修建落成的。1982年在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成了八女投江纪念碑、1983年肇州建成东北抗日联军十二支队革命烈士纪念碑、1984年10月佳木斯的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完工、1986年9月大兴安岭松岭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烈士纪念碑完工、1989年讷河也建成了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集体性抗联纪念设施共修建八处。在这一阶段内抗联纪念设施中,抗联烈士牺牲地和战迹地纪念标志的修建是抗联烈士纪念事业的重大成果,共修建42处纪念标志,而有些抗联战迹地也是抗联烈士牺牲地,所以纪念标志既是牺牲地标志也是战迹地标志。如东北抗日联军十二烈士战迹地,该纪念标志是1991年宝清县人民政府在宝清县尖山子西坡脚下小孤山建立的,这里是1938年3月东北抗联五军3师8团1连李海峰、班路遗等十二位烈士对敌作战壮烈牺牲的地方,所以这个战迹地标志也就成为这十二烈士牺牲地标志。
特别的是通河县纪念碑在1985年7月3日竣工,由陈雷题字“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其他综合性纪念碑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碑的碑台上建立了高8米,长12米,宽3.2米斗拱飞檐民族风格的碑亭,纪念碑“整体呈长方形,为相连接的两个双层碑亭,飞檐斗拱,琉璃瓦盖顶,大理石贴面的八根方形立柱支托。宏大壮观,别具一格”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黑龙江省内多数纪念碑都是没有碑亭遮盖的。而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也在1986年9月3日竣工,并以其光荣的历史地位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⑨。
由此可见,第二阶段以纪念抗联烈士为主旨的纪念设施更加明确化、具体化,这就促成了抗联纪念设施数量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和抗联历史地位得到认可的关系乃是互为因果,正因为社会对抗联历史地位的认可才促进了抗联纪念设施的修建,而抗联纪念设施数量上的显著增多也充分表明了社会对抗联历史地位的认可程度。本阶段内1982至1986年为抗联纪念设施修建高峰,1986年10月28日,民政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对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加强管理保护的通知,规定了各地烈士纪念建筑物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并声明“今后新建扩建烈士纪念建筑物,应从严控制”⑩。此后,仅有1989年在讷河修建的一处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以及1992年江滨农场和萝北县为马德山烈士建立了“抗联烈士纪念碑”。因此,将1992年定为第二阶段的终止年限。
1997年至2009年。这缘于黑龙江省东北烈士纪念事业基金会自1997年大规模的为抗联修建纪念设施,基金会在这一年制定了《为抗联在我省牺牲的副军级以上烈士建立纪念碑方案》,集中资金16万元为抗联20位军以上烈士建碑22座,分布在齐齐哈尔、密山、五常、穆棱等15个市县的烈士陵园里。1998年基金会又出台了《关于在本世纪内为抗联在我省牺牲的师以上和著名烈士建立纪念碑的规划方案》,该方案计划从1998年开始,用3年时间,每年一批,完成为我省牺牲的抗联师级以上和著名烈士建立纪念碑的历史性工作任务。1998年在六军发源地汤原县为12位师以上和著名烈士建立了纪念碑,1999年和2000年,分两批在军发源地或活动较多的地区建立纪念碑。而后在2002年、2007年又补建和重建了一些抗联烈士纪念碑。通过这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基金会为抗日联军烈士修建的个人纪念碑共126座,截止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内个人抗联烈士纪念碑(包括塑像)共计146座。此外基金会2005年至2009年期间为拜泉、富裕、甘南、漠河、友谊、抚远、绥滨、嘉荫等八县积极争取财政经费180万元11,资助拜泉县新建烈士陵园,其余7县建立综合性烈士纪念碑。
基金会为抗联烈士而建的纪念碑统一设计制作,造型相同,规格按烈士级别划分:军级碑高2.5米,师级及著名烈士碑高2米。纪念碑正面上款刻烈士生前最后职务(或烈士生前所任最高职务),中间阴刻烈士英名“烈士纪念碑”,底部落款相关市、县人民政府、省烈士纪念事业基金会。背面刻有该烈士生平事迹,结尾落款立碑时间。纪念碑均由优质花岗岩石材建造。“大范围分批建碑是我省纪念革命先烈空前重大的举措,是一次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这些纪念碑以其简洁的风格矗立在各地的烈士陵园内,有力地推进了抗联烈士纪念事业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以上即是60年来黑龙江省抗联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历程。虽然在1986年,中共中央又强调严格控制纪念设施的建立,但在2001年3月15日所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我们再次看到“加强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保护和建设”13这样的号召。纵观60年的修建历程,抗联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从无到有,到社会动荡引起的停滞,再到纪念设施数量大幅度上升,可以发现,社会对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认可程度整体呈现出一个波浪形,人民大众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认识也从感性走向理性。
注释:
①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及其附属机关全部迁驻哈尔滨市,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哈尔滨市一直是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②黑龙江省志军事志.1989
③一九四五年九月东北行政地区为九个省,即兴安省、黑龙江省、合江省、嫩江省、松江省、吉林省、辽北省、安东省、辽宁省。武月星主编:《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
④吴向东.东北烈士纪念馆大楼70年的变迁[J].黑龙江档案,1999(4):44
⑤国务院批转内务部关于烈士纪念建筑物修建和管理工作的报告.国秘字863号,黑龙江省档案馆34—9—56
⑥中发(65)55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修建纪念建筑物的通知.1965年9月8日,黑龙江档案馆藏126—1—609
⑦关于黑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历史概况的报告.黑龙江省民政局文件,黑民优字[79]40号,黑龙江省档案馆126—1—740
⑧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东北地区英烈纪念碑辞典.英烈丰碑.沈阳:白山出版社,1992
⑨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5日第4版
⑩民政部财政部通知各地加强管理保护烈士纪念建筑物.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5日第4版
11黑龙江省烈士纪念事业基金会《办好烈士纪念事业迎接建国六十周年》2009
12黑龙江省烈士纪念事业基金会《关于在本世纪内为抗联在我省牺牲的师以上和著名烈士建立纪念碑的规划方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04—30第1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