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胜江 许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城小学 山东省文登市一中)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离不开体育器材,就如同人们吃饭离不开碗筷,几乎天天在用。而用过之后及时的整理与摆放,给体育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些负担,带来了耐心的考验。走进体育器材室,映入眼帘的通常是横七竖八散落一地的体育器材,俨然如同一个“百宝箱”。久而久之,不仅使体育器材容易丢失、加速损耗,更容易导致体育教师工作上形成懒散拖拉的坏习惯。俗话说“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室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是对新时期体育教师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
体育教师在新学年初或者承担体育工作之际,应对体育器材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行梳理统计。查看各类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准确掌握学生数目和器材配比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分配和使用体育器材。通过统计整理,有利于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各项体育活动,能有效避免体育器材使用上的冲突。例如,高一、二年级都有篮球教学任务,但是篮球数量只能满足一个年级的需要,那么体育教师在掌握相关情况后,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错开使用时间,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对体育器材登记造册后应尽量把器材放入相应的柜架里,并在柜门处粘贴标签,注明器材的名称、数量,方便其他人的查找和使用。切记不要把不同种类的器材堆积在一起,如把短绳、长绳、丈量绳、拔河绳等看似相似其实用途差别很大的器材放到一处,学生取体育器材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弄错,耽误使用,另外还应避免暴露摆放,防止阳光直射。
一个整洁有序的体育器材室,需要教师的及时整理摆放才能规范。有的老师怕麻烦,在体育课中不使用体育器材或者少使体育器材。如在教授足球传接球,本来具备装备一个班级的足球,却只拿出五六个球,让七八个人用一只,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是不可取的。其实,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养成一个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做到日清日结,每天在上过体育课后,把体育器材清点入柜只是举手之劳,并不会耽误很长的时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协助自己收发器材,每个班级选定两到四名责任心强的同学进行培训和指导,让他们熟悉器材的用途和摆放使用方法,在体育课时专门取送体育器材,经过几周体育课的实践,就能协助老师工作了,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体育器材经常在室外使用,难免会沾到很多灰尘泥土。如篮球、体操垫等经常同地面接触,很容易弄脏。同学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肯定不愿意在脏兮兮的体操垫上做动作,不愿意用干净的手去拍满是泥土的篮球,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除尘,清洗,晾晒。有些使用频繁的器材,则需要每周都要进行清洁。如对球类,山羊,跳箱等可以用抹布沾清水进行擦洗,体操垫入库前就要用笤帚拍打、扫净灰尘,特别脏的地方可以用肥皂水涮洗,晾干后折叠收好。体育教师要随时观察体育器材的破损情况,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因为体育器材出现的是小毛病而掉以轻心。如垒球开线,就容易在投掷的刹那把手指带进缝隙里折断。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器材定期修理为随时维护,看到螺丝松动,球皮龟裂等细微隐患都要及时排除,避免因小失大。
体育器材多且杂,是学校各项活动利用率最高的物品之一。除了上体育课要用以外,班级搞活动、平时训练、教师课余休闲也可能会要借用,每学期学校还会定期补充一些体育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器材的进进出出,体育教师难免会遗忘谁借出了,谁归还了,什么时候新进体育器材了,什么时候淘汰旧体育器材了。为此,体育教师需要专门设立体育器材的使用账本,把借出、收进体育器材时间、情况、数量、经手人记录清楚,做到进出有据,借还有凭。并根据体育器材的使用年限,及时对体育器材进行报废处理,切不可让报废器材带病工作,埋留隐患。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不能用的器材随便堆积在体育室,形同垃圾,占用了很多的空间,又不能扔掉,只是等到迎接检查时顶充数量。其实体育教师大可发挥动手能力,变废为宝,把废弃的体育器材进行改造再利用,制作一些适宜的器材。如把破损的体操垫切割成小块做成投掷用的小海绵球,把漏气的篮、排球,装上沙子缝合好,做成实心球等等,都是不错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只要肯于动脑,勤于动手,体育器材管理的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并且会成为体育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工作的试刀石,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相信体育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必将取得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