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庆宪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学生如果集中注意力上体育课,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和各种练习之中。也只有当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时,其他与上课无关的刺激,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育课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因此,我们要在体育课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时的注意状态加以控制。
醒目的标志线条、新奇的体育器材、合理的场地布局、悦耳的音乐声响等,都能有效地营造良好的体育课氛围,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被深深地吸引而有跃跃欲试之感。而同一器械在下一次课使用时,能与上一次课使用时在方位、布局上有所区别,也会让学生有新鲜感,引起其注意。另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还要考虑项目本身的危险性、学生运用时的安全可靠性、分组练习时的抗干扰性等,使学生不会因为有顾虑而分散注意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之一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选择合理的方位集合队伍,如避免学生面对阳光(大风)、尽量背对同时上课的其他班级、队伍要在教师视野控制范围内等,显得格外重要。另外,站队的队形要根据教学内容、讲解示范的需要适时变化,防止一成不变。特别是要力求从课的开始的集队变化就吸引学生的注意。
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课前的心理状态,并结合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新颖、有趣、活跃,带有思维、判断、反应、智力型的练习内容,如:无活动量的智力游戏等;活动量稍小些的队列队形变化练习、变花样报数接力练习等;活动量稍大一些的较有竞争性、对抗性或必须高度警觉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等。通过这些练习有意识地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转移到课堂练习上来,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之中。
讲解精彩、富有情趣,能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巧妙地运用成语、形象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语言,都有利于增强讲解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讲解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语速适度、音调适宜等,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教师做示范时,要力求动作准确、熟练、轻快、优美,这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完整形象,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欲望。
体育课练习方法的多样性、直观性、新颖性、独特性、趣味性都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如短跑教材的练习方法多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抗性,有利于克服教材本身的单调、枯燥的弊端,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完成练习。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大小、技术动作的难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注意程度。运动负荷过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体会和掌握动作技能。运动负荷过大,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分散注意力,甚至出现伤害事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总量适宜。
学生在学习做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往往会因为出现胆怯、兴奋性降低等状况,而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帮助。教师在保护帮助时,要注意手法准确、时机恰当、安全有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事先考虑场地布置和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杜绝事故隐患。
课堂教学节奏是否张弛有序,是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节奏过快,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疲劳,造成认知和动作练习中的困境;教学节奏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精神松懈;如匀速不变,没有起伏,则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无刺激。教师要通过强烈明快、张弛相间、稳而有序的教学节奏的调节,引导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给学生提供有关体育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练习效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及时予以语言性反馈,如肯定、鼓励的话语等;在帮助学生纠错时,教师要利用视觉反馈信息,如加强示范、演示等;面对学生违纪时,教师及时给予体态信息反馈,如眼光、手势的暗示等。学生从教师那里及时获得外部反馈,对调整课堂注意力、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男女同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要男女有别。男同学上体育课容易兴奋,注意的强度较高,学习较主动,但注意不太持久。教师要注意选择刺激性、竞争性、激烈性较强的练习,以满足其需要。女同学的注意强度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难度大的练习信心不足。教师要注意多倾向于一些竞争性不强的内容,如健美操、舞蹈、排球、羽毛球等,以适应其需要,在练习形式上更要注重趣味性、娱乐性,吸引她们的注意力。
[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王玉琴.体育教学巧用“调” [J].中国学校体育,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