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女
漫谈知识经济与群众文化工作
□郑善女
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知识经济引发了一场新的经济革命。所谓“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发源于本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知识经济作为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无疑是物质和精神最新的重组整体的运行形态。从狭义上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毫无疑问,知识经济时代,必将产生其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比如敬业的精神,科学的制度,还有新型的社区之类合理的组织机构等等。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知识经济应该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结点,一个环节,而不是终极。我们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仍左右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这是文化的民族性决定的。当然,知识经济将加快文化生活国际化。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急需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奋起直追。此外,我们还应该“拿来”国外文化产业发展中那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吸引外资参与我国支柱型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之,只要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东西,我们就要“拿来”。但如果按照某一强国文治和教人的“标准”去建设知识经济,只能出现一些需要输血的经济病号。
知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各要素均有不解之缘,所以,只有文化——知识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更多知识的“文化人”容易获得更高报酬的工作,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技术工人比重超过蓝领工人,脑力劳动成了劳动的主体。
从原始文化的产生到知识经济的出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和通讯手段的现代化,不仅大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也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科技革命不但使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而且使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知识经济,就是这种新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化的产物——知识经济,作为建立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已显示勃勃生机,必将积极地、有效地反作用于未来的文化。当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会像整个文化的发展一样,不会一步到位,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昭示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这种新文化的来源有两个:作为主导方面,它将吸引容纳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它将尽可能地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成果。
那么,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人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市场竞争呢?以群文系统为例,有的说要靠高新技术的装备、设施来增加服务功能;有的说靠举办大中型文化活动来树立形象;也有的说靠文艺作品获国内国际大奖的名声来提高艺术馆、文化馆的声誉;还有的谈到要靠大力培养文艺人才来获得未来社会的承认,凡此等等,都未尝不可。但是,我们在规划、发展文化事业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也必须把一定的精力和资金放到软件的开发上来。而作为群文理论工作者,应该尽量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等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之中,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条主义出发去探索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文化的物质基础与建设。
从文化到知识经济,也体现了重在建设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把建设作为出发点,以立为本,最终实现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而且,全国各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的一些成功探索都表明:艺术品、文化产品,虽然是一些特殊的精神产品,需要特殊保护,但也必须走向市场,走向群众。毫无疑问,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发展的我国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中华民族向来以博大胸怀接受一切优秀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其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对于知识经济,我们当然要以更积极的态度迎接它的到来。对于全世界而言,任何国家和社会成员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知识经济带来的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