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律动 艺术的心声

2010-08-12 01:48陈玉书
时代名流 2010年5期
关键词:抚仙湖聂耳玉溪

陈玉书

入刊理由:

捧读这一卷沉甸甸的《云根诗词》,品味这二百一十三首情切切的美文丽句,笔者仿佛经历过一场春风秋雨的洗礼,感受到几层山高水长的滋味,拓展了眼界,润泽了心田,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首先感动于作者的身份和品格。这些诗词的作者孔祥庚,不是专业的作家,亦不是文坛巨擘、诗林耆宿,但却又不是一般普通诗词爱好者,也并非离休之后邂逅文苑的老年人。孔祥庚是笔者的友侪、知音,是一位执着诗词的业余作者,是云南边陲玉溪市委书记,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执政一方的“父母官”。

我国地域辽阔,仅按正职计算,便有二百八十多位地级市的党委书记,可是,身为书记又兼作诗歌人者,官诗两栖,为数无多。笔者并非主张党政领导都须兼作诗歌人,而是为说明政治家若能具备一定的文学家素养,更有助于跟生活和群众亲近,更有利于怀乡敬业、勤政爱民。这是古来怀有诗心词胆的为官传统。

为官又能同时从文,缘于先天素质,更是来自后天修行。后天修行之中,儿时幸运的家庭教养,又是一种前提性的必备条件。所以,孔祥庚在后记里,“首当感激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先父从教我识字开始引导读书吟诗……母亲经常吟唱一些民歌、民谣,讲述民间故事……”正因听信诸葛亮传说,“石为云根,云为文彩”,孔祥庚“将笔名定为‘云根,将诗集定名《云根诗词》,以表我对父母的感念之情。”此集压卷之作,便是他以悼念泪水抒写的古风《母亲去世二十年祭》,回顾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和对自己殷切的教诲。

孔祥庚是彝族人,却又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后裔。他家族的渊源在山东孔家,南宋覆灭时期被当作宋廷遗臣发落到云南边疆,渐渐和当地民族融合,成为彝族孔氏。我国古老文明传统的血脉,早已融汇进了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之中。而孔祥庚本人的品性和勤奋,更是他既胜任“父母官”又堪称为诗歌人的主观原因。故此,收集在这一卷书中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历史人文和现实生活诸多方面。既有记录他致力诗坛耕耘的笔墨,又有倾诉他对亲情依恋、表达他对乡情挚爱的篇章。情深意重,万紫千红。

从他二十岁的《学诗》,到三十六岁的《嚼字》,看得出他对诗的热情和投入,他信奉诗,痴迷诗,但单单“痴”还是不够的,整个诗集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悟”字,孔祥庚带着他独有的悟性,刻苦推敲炼字,可谓呕心沥血:“家传礼义幼儿时,字句囫囵韵半知。少壮辛劳思渐悟,人间正道便为诗。”“一字难安稳,三更纹脑汁,鸡鸣方得悟,拍案乐成诗。”其认真“嚼字”夜不成眠的情景,其喜得佳句欢欣鼓舞的神态,如痴如醉,跃然纸上。二十四岁做实习教师,他就已经把诗当作了精神的营养:“军衣一件换粮票,裤带三提显虎神。岂敢山珍填饿肚,但凭诗句慰劳身。”

孔祥庚诗词是一株诗林奇葩,惟其诗词表达心声,孔祥庚笔下的文字,既含有饱满的思想内容,又富于优美的艺术魅力。例如其亲情之作,他《赠母亲》,突出“门”的“镜头”:“大年未到门前伫,久望村头路。眼中几误是儿归,常把灯开深夜对窗扉。”他《赠妻子》,也选取“门”的“画幅”:“凝神侧耳听门响,却是微风晃。为君憔悴又何妨?只愿夜阑能着好文章。”都是最为动情的细节,感人肺腑。

孔祥庚诗词,有诸多篇章,就是他表白为官志向,抒发爱民、为民、贵民、济民的衷肠,充分扩展出大爱胸襟。

早在大学期间读《报任安书》,他便敬重司马迁的品格,领悟了做人为官的情理:“绝路怜才青史着,残躯矢志泰山同。自信人生终有用,无期何必问天公。”获悉粉碎“四人帮”之际,他正在读《桃花源记》,既钦羡于陶渊明的“不折腰”,又慨叹于“天下英才皆自保,斩妖利剑赖谁操”。及至他当了干部,见彝族妇女“夕阳西下归山寨,前背娃娃后背柴。枷子背烂知多少,背脊背弯肉裂开……”感同身受,生发联想:“目睹老妪暗垂泪,我娘身影忽入怀。”从而可以想见,由这样有孝心的干部担当“父母官”,他无疑会把老百姓当作父母来看待。

1996年在中央党校,听组织部长一席言,他赋五古立愿:“知府遍九州岛,官员如水流,才华加机遇,侥幸领春秋。岂不怜天意,甘为孺子牛,殚心聚韬略,竭力解民忧。了却平生志,回首莫搔头。”执政为民,这便是他当官的座右铭。实际正是如此,当他执政一方,巡视中见到“锣锅一口是家当,薯芋三天不见油”,尽管那并不是他的责任,也由不得有内疚:“赤贫如此吾心愧,守土岂能无良谋。”见到深山教师“授课卅年居四米,夜来暴雨苦谁知……”他忍不住呼唤:“高楼大厦满城市,莫忘深山有教师。”于是盖建“园丁小区”,解决了许多山区教师无住房的问题。及至《五十岁感怀》,他所牵肠挂肚关爱的,依然是困境中的民生民情:“深山饥者瘦,下岗苦工贫。俸足全家口,能忘半百身。农村宜治水,企业必更新。既坐官员位,心当系万民。”

如此看来,与其说他是一位古典诗词的业余作者,毋宁说他是一名现实在位的清正官员。“诗言志,文载道”,是中华诗文的优良传承。传到孔祥庚,这一卷诗词,就是他做人为官的艺术心声。

“中国有一块翡翠,名字叫云南;云南有一颗钻石,名字叫玉溪。”玉溪是充满文学艺术魅力的地方,号称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而最令世人敬仰的,玉溪乃是中国国歌作曲者、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孔祥庚到玉溪履新未久,便去瞻仰聂耳墓,秉写下浪淘沙《忆聂耳》,敬重“千古一英雄”,表白“故里儿孙争继踵,前进滇中”。古风《祭聂耳》更是经典,笔墨酣畅,挥洒淋漓,为聂耳伟大的一生谱写史传性乐章:“青春热潮高万丈,生命音符掀巨浪。义勇军典震长空,九州岛奋起山河壮……而今国强与民富,国歌催人不停步。牢记血肉筑长城,居安思危江山固。”

孔祥庚写诗词,最初只为自娱自励,并没有想发表,更没有想到要整体面世。他三十九岁绘写普洱香茗制作工艺的《女儿茶》,是在写作十三年后经诗友前辈推荐才首发于《云南日报》的。这篇七古,清新优雅,形象生动,非常到位。“清香缭绕飘千丈,琼汁甘回甜九重。轻问佳品何茗许?敢夸名载《红楼》中。”学识渊博,运用巧妙,显示了他的文化功底和艺术功力。而在此之前,他早已写下五十六首多彩华章。这一卷诗词,则是《人民日报》于2007年首发他的《祭聂耳》之后,赢得更多赞许,才结集出版的。

他还把云南诸多景观引进了他的诗词:异龙湖、燕子洞、鸡足山、李家山、建水古城、狮山、石寨山、梁王山、九龙池、神鱼泉等,各自留有人文印记,却又大都鲜为人知。例如《七犀潭》:“夜夜奔南海,年年惠万农,功高身不显,潜卧有神龙。”

这些景观中,最能显示他“天人合一”境界的是的抚仙湖。抚仙湖在玉溪境内,水底沉有古代城垣。因用机动船,水质遭污染。孔祥庚上任后,以《抚仙湖怀古》表心愿:“吾辈护湖应尽责,誓还清波映蓝天。”他下令禁用机动船,使抚仙湖成为我国唯一水质一类的大湖。

像写抚仙湖这样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诗词,这一卷中所在多有。“长风吹醒抚仙湖,五月韶光分外殊。白云闲适孤山小,碧水清明百虑无。”“月下仙湖任我游,天边未到漫回头。白云山影波中过,安享清辉惬自由。” ……写景道情,朗朗于口,咀嚼起来满口余香。

孔祥庚在诗词的园林中漫步人生路,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今伟人、贤人、文人以及为国为民别有贡献之名家的感念。

他《忆朱德》,“诗心剑胆不寻常,敌寇闻名皆恐慌。”他《怀小平》,“三沉三起地天惊,扭转乾坤社稷兴。”赞颂领袖人物在开国和改革年代为人民建立的功勋。

他《谒包公祠》,“敬拜包文正,衷情久不禁……终生行直道,典范万年新。”他《谒林则徐像》,向先贤表达自己的衷心:“敢忘先贤生死以,继承遗志看今朝。”

他《访崔满堂》,“一脉承传统,心舒梦亦香。”他《赠张宏光》,“春天故事万家传,海菜腔声一线牵。”感谢作曲家张宏光为自己的《抚仙湖恋歌》谱曲成功。

按照写作时序,他先后邀请陶渊明、杜荀鹤、李白、司马迁、王昭君、苏轼、李清照等古代诗词大家来到笔端,一一点染了他们的历史业绩和名声,让我们感受到“最爱花间一壶酒,香飘月皎真情守”的情怀,领略其“鬼雄人景仰,壮语世间传”的风采。

云南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顶皇冠,玉溪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文坛巨匠巴尔扎克说:“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人才”,又说“社会要看到辉煌的成绩,才会承认你的才能”。孔祥庚履新玉溪,他在建设瑰丽玉溪、繁荣玉溪的物质丰碑的同时,也铸就了和谐、美好的精神丰碑。

漫步于玉溪的路上,我深感到玉溪的巨变。

总体来看,《云根诗词》,作为古典诗词,它们格律严谨,意境幽深,是耐人寻味的字句,而作为孔祥庚人生的印记,它们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有血肉、有体温、有气息,是心的跃动,神的遐想,魂的凝思。

孔祥庚作为诗歌人又作为书记的思想情感实录,是他一种高雅人生脚步的律动。相信他在今后的岁月中,定会不断结出更丰美的硕果。岁月悠悠,来日方长,我等待着欣赏他更为厚重的诗词新篇。责任编辑:吴安臣

猜你喜欢
抚仙湖聂耳玉溪
化险为夷靠淡定
让破碎的生命站立:那是硬核兵哥哥的伟力
化险为夷靠淡定
从好,到美好
从好,到美好
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抚仙湖缓冲带污染负荷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