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 靖 袁 樵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上海 200433)
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下,画廊产业迅速崛起。作为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其灯光应当兼具艺术展示和商业吸引的双重作用,一些私人画廊兼做创作场所,灯光又肩负了适于创作的责任。目前国内外对展示性灯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照明和美术馆照明,并在实践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对于艺术画廊照明这一融合创作、展示、商业的领域一直缺少关注,本文的研究充分借鉴既有的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研究模式,基于画家的创作需求和绘画作品本身的展示需要,运用专业的照明理论,研究艺术画廊的照明。
画廊,是指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绘画在画廊中被赋予了展示品和商品双重性质。光是画作必需的表现通道,它展示作品渲染气氛契合环境,但是这一同绘画作品息息相关的因素,在画廊的发展史中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画廊照明不能完全照搬已成体系的博物馆照明的框架,原因如下:(1)目的性不同。商业性是画廊艺术作品的身份标签,画廊照明要巧妙自然地融入商业照明的技巧,引起参观者,也就是潜在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2)受众面不同。画廊和民间有着更广泛的交流和联系,比起美术馆博物馆,艺术画廊受众面更多元化更广泛,这样的照明,不应受制于模式化的展示照明,可以发掘多元化的特色,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手段。(3)自由度不同。不同于美术馆博物馆受到制度限制,艺术画廊是一个更年轻的体系,表达着一种艺术创作者的自由的声音,其照明可以更贴合创作者的艺术精神,反应其独特的艺术追求,作为画廊主题的一部分呈现于参观者面前。(4)责任性不同。艺术画廊肩负市场审美趋势引导的责任,培养消费者的素质和欣赏水平,它是前瞻性的,而不是类似美术馆博物馆的追溯收藏总结,这种前瞻性为创新性照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演练场。
艺术画廊的设计依据:
(1)依照作品艺术风格考虑。国内的画廊目前可分为国画和油画两个大宗,各种流派都有。针对形神完全不同的两大宗派,乃至各宗派下的不同流派,都应该有经过研究设计的独特照明来表现。
(2)依据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考量。画廊的消费者涉及收藏家,艺术品消费者,美术馆博物馆等。不同的消费心理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些在进行一个具体的画廊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
(3)照明技术可达层面。分析以上两点后,就要从现行照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层面来选择具体实现方式。
颜色特性包括色温和显色性。
色温可以营造色彩气氛,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色温的光源照射到同一作品上,会改变作品的表象。在画展中,推荐选择与画家作画时相同的色温,以便还原画家作画时的氛围和心境,更好的表达画家想通过画作表现的深意。自然光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最倾心的光源。
显色性可简单理解为光源对色彩的还原程度,显色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看效果,不同的颜色和颜色组合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颜色显示和人习惯的认知不同,容易造成心理感觉的错位,对所处环境感到强烈的不安。白光下色彩显示正常的油画,在蓝色光照射下就会显现出局部发生霉变的颜色效果。对于绘画这一色彩的艺术而言,优良的显色性十分重要,一定要采用显色指数大于90的光源进行照明。
白炽灯是属于热辐射光源,其光谱为连续谱,色温较低,约2800K,一般在2400~3000K的范围内,其色表也偏向红色,显得温暖。白炽灯的辐射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在人造光源中其显色性是最为出色的,可以真实的还原所有的颜色,一般显色指数Ra=100。
卤钨灯色温一般为2800~3400K,与普通白炽灯相比,其光色更白一点,色调稍冷一些。由辐射光谱所决定的,其显色性同样非常好,Ra=100。低电压型卤钨灯其光谱中几乎没有红外辐射,这对于消除光源对画作造成的热损害十分重要。
荧光灯作为一种气体放电灯,其光谱为不连续谱。其光色可以主要分为暖白色,白色,冷白色和日光色,现在已有各种荧光灯,色温从2700至6500,三基色荧光灯的出现更好的改善了其颜色特性,超高显色的灯管其显色指数可以做到高达98。
高压汞灯光谱辐射集中在蓝绿区域,缺少红色,其色温高显色性差。金卤灯的辐射光谱由所添加的金属辐射光谱决定,同时不同的工作位置不仅会造成灯颜色的差异,所以其色表并不稳定,还会产生色漂移想象,显色性在65~85之间。标准高压钠灯发出的光呈金黄色,相关色温1950K,显色指数Ra=23,技术发展后改造出高显色性金卤灯色温达到4000K以上,显色指数大于85。低压钠灯光效最高,光线呈现红色,色温很低,由于其99%的可见辐射集中的黄双线上,所以灯的显色性极差,尽管钠灯所含紫外线很少不会对展示品产生损害,但仍不能用于展览照明。无极荧光灯色温有暖白和冷白两种,其显色指数主要取决于将紫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光的荧光粉,一般显色指数在80到89之间。微波硫灯在可见光区域产生连续光谱,色温6000~7500K,显色指数80左右,功率较大,常以 KW计,不适用于室内画廊照明。用于功能性照明的白光LED,不含红外和紫外光,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做到无频闪。不同的荧光粉和芯片组合可以做到多种色温,色温范围从2700~7000K,但其显色性不超过85。
图1和图2为各种人工光源颜色特性的比较:
所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选择卤钨灯和高显色性的荧光灯较适宜画廊照明的需求。
对于展品照明,在设计之初,就应当确定,是不是要采用天然光进行部分区域或者部分时间段的照明。天然光的全谱辐射特性能够100%的还原颜色,显色指数可以达到Ra=100,还可以让人有和自然亲近的放松舒适的感觉,而节能环保这一功效更是不必多言。在北半球,北向的采光偏向冷白,而且强度稳定柔和,较之南向来的光强度低,这也是画家的工作室多偏向北向的原因 (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北向的冷光能更真实的反应物体的颜色,其色温也能较原始的还原物体的固有色,而南向的光则会使室内笼罩在一种暖色调下,影响画家和鉴赏者对色彩的感受和欣赏。而且北向的光线平和稳定,展示效果比较温和,不会像南向光线那样在物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图1 人工光源颜色特性的比较
图2 人工光源颜色特性的比较
天然光用于展品照明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画作的防护,天然光中含有紫外光和红外光,这些都会损坏画作,尤其是照射在油画和国画上时,会造成其颜料和纸质的褪色或者变质。要过滤天然光中的紫外线和热量,使透过的光线更均匀柔和;二是由于天然光的变动性和不易控制性,要根据需要对天然光进行控制和导向利用,并且避免天然光线转换可能在某些时段造成的眩光。
4.2.1 展品保护
光对绘画作品的损害主要通过两种作用,一种是光的化学作用,它会引起有机结构的碳链被打断,造成表面褪色和脆化。第二是光的热作用,入射到画作上的一部分光被画作吸收,引起温度升高而变得干燥,加之空气湿度不足,就会造成伤害。
光的波长不同,对画作的损伤程度也不同,危险性最大的辐射是紫外线和接近紫外线的可见光短波 (波长≤400μm)领域的影响较大。波长小于486nm的光线就足以破坏 C—C键,而波长小于358nm的紫外线可断裂有机物分子的线性饱和键。紫外线对画作材料中的有机成分有分解作用,比如会使国画的纸张、绞绢老化,发黄变脆;使油画表面出现裂缝及颜色分离。紫外线还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形成初生态氧,这些初生态氧一方面可氧化绘画材料中的有机成分,另一方面,在潮湿条件下,可以与画上的水分子结合成过氧化氢,使画作上的颜料发生化学反应,使画作出现褪色、变色等现象。所以在使用人工光进行展品照明时,要滤去对视觉功效没有作用却伤害作品的不可见光。而且更要提到的是,紫外线对画品的损害作用不会在停止光照后就消失,而是会继续造成颜料和基底材料强度的降低,造成颜料褪色和翘边。
光对画作的损害程度取决于三个值:画作表面的光照度,光照时间和光源的光谱组成。要降低对画作的损害,可以降低其表面照度或照射时间,选取适当的照度水平,在不需要照明时,将其关掉。适当选择光源种类,主要是减少紫外辐射部分,降低损坏因子。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规定,应减少灯光和天然光的紫外线辐射,使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小于75μw/lm。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油画属于对光敏感的展品,如果在中等强度光照下展出,他们的颜色会很快变化,而光照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可能会使其弯曲开裂,造成颜色分离,清新的画面会变的灰暗发乌。油画对光的敏感性由其材料决定,包括使用的画布材料和颜料种类;水彩画和水粉画更是对光照敏感度很高的画作种类,主要也是材料老化和褪色的问题。按照损坏程度,可把绘画作品按照非常敏感,敏感和不敏感三类,见表1。
表1 绘画对光敏感度分类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规定,应对展厅的展览时和非展览时的全部光照及总曝光量进行控制,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总曝光量控制在小于120000lx.h/年,对光敏感的展品总曝光量控制在360000 lx.h/年。油画的光照度控制在200lx以下,水彩画不允许超过50lx。这就是一个最佳照度和最佳保护之间的妥协。
要保护画作就需要选择合适灯具,并安装附件。在使用中卤钨灯和荧光灯时一定要滤去紫外线的部分,做到对画作伤害最小。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会在完成绘画过程后在画作表面涂上一层作为保护层的光油,选择好的光油也可以抵挡紫外线。为了控制曝光量,还可以采取安装红外探测仪来减少曝光时间等措施。
4.2.2 展品的表现
卤钨灯和荧光灯由于其出色的颜色特性适用于展品照明。在进行灯具布置时,如果画作和背景采用不同色彩或者不同显色性的光束的照射,也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但显色性的差异不能过大到分散人对展品本身的注意力。
作为背景的墙面一般采用无彩色系列或只有极淡的颜色。色彩强烈的背景色会眼睛对这种颜色饱和,从而在画作上强调其互补色。比如在一种很强烈的绿色背景照明下,人看一幅白色的画会呈现粉色的效果。
被照射的物体对人的眼睛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光源理解,其反射出来的光在受到周围光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光环境产生影响。比如陈列的一幅浅色的油画作品,会受到周围色彩反差较大油画作品反射光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这些在进行设计时都应引起关注。
4.2.3 展品照明的光分布
不同的光分布会赋予作品不同的气息和内涵。艺术画作一般采用墙面陈列,艺术画廊的照明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采取均匀照明。可以采用一系列线形光源,对挂有画作的墙面进行直接的均一化的照明,也可以采用间接照明,依靠均匀的反射光照亮画作及陈设其的墙面。这种照明方式对于大幅绘画作品比较适宜,并且使得照明气氛平和淡然;第二种方法就是对于每幅画作分别进行重点照明,一般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它能够更强调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尤其在画作背景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经常在使用。此外,这种照明方式也更利于根据不同的展品和主题进行机动化的调节。
图3和图4是两种典型的灯具布置方法示例:
对于第一种线性光源法,主要要考虑,灯具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不要有光线直接射入观赏者眼睛造成眩光影响对画作的鉴赏,同时避免过于均匀的光在画作表面形成漫雾反射。若是采用间接照明要考虑反射面的材质和颜色,反射比高的表面能更好地反射光线,而光反射回来的时候会带上反射面的色彩,若是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照射到展品上的光色改变。同时还要注意,间接照明采用来自天花的反射光时,天花板的上部不能过分明亮,否则会分散鉴赏者的注意力。
对于重点照明的灯具布置,方式显得复杂一些。眼睛会本能的关注视野区域中最亮的部分,会被对比、改变和移动所吸引。照明设计的目的是使得被展画作在视野中成为明亮的焦点,要求做到画作最亮,其背景稍暗,环境光更暗,但若亮度差异过大会影响参观者的观赏,最适宜的方式是明亮的画作放在被照亮的背景环境中。要实现适宜的对比度,就要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曲线和功率。根据画作的种类、体量和意境来选择灯具的配光曲线,光束边缘是渐变还是锐变,会形成全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对比度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并影响心理感受,一般做到画面和背景照度比3∶1较为适宜,但有时要创造一些戏剧化的场景时,则可超过3∶1。
图3 灯具布置方法示例
图4 灯具布置方法示例
眩光的问题在上述两种照明方式中都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首先要防止直接眩光,根据画作和参观者的相对位置来合理安排灯具的位置和照射角度,严格遮挡直射光;灯具本身要有合适的遮光角,可以采取格栅柔化光线。以下几种情况会产生反射眩光:(1)光会通过玻璃镜框的反射进入人的视野造成眩光,这被称为一次反射;(2)观众自身或是周围物体的亮度高于展品表面亮度,会在玻璃上反射出亮度高物体的像,导致参观者看不清画作,这叫做二次反射;(3)在油画或其他光泽材料的展品表面出现光幕反射,表面一片闪亮,破坏整个画面视觉。为避免一次反射,画廊的光源应当布置在反射干扰区之外。使得展品表面的垂直面照度高于室内其他物体照度,则可以减弱二次反射。对于光幕反射,可以把灯具布置成不对称的光分布,让光的主要分量与壁面法线成不小于60°的角度照射在油画上。
对于不良阴影的影响,应当把主光源的照射方向和光照强度等做适宜的调整。实践表明,当陈列面与主光源光线的夹角在20°以下时会对展品平面产生阴影,把光源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可以防止光源被展品表面反射的光进入观赏者的眼睛。对于加玻璃画框的珍贵画作,在调整灯具参数的同时,为了避免在玻璃上产生的有害眩光,可以将画作倾斜悬挂。
均匀照明中高度漫射的正向反射光会使展品显得过于平淡,缺乏其表面的立体质感,引起表面的漫雾反射,降低作品的色调和彩度对比度。如果用方向性很强的光,由于光束过于会聚,会使展品的阴影黑白显著,有粗犷原始的感觉。而对于国画和水彩画作品,是以含蓄中庸为美,是一种由内置外,由里及表的文化,笔墨丹青用心去体验世界,用均匀的光可以使人内心平静,表现作品宁静淡泊的气质,显示其艺术内涵,提高其艺术效果。比如上海博物馆采用的是提高亮度对比,而卢浮宫则是用弱的对比营造闲适的观赏环境。
在天然光和人工光混合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光色的一致,人工光的易于控制特性使得其主要是为了形成视觉焦点。要考虑这两种光的特性,使其默契的配合。可以是无缝拼接,如色温为5500K的全色谱荧光灯其颜色特性就很接近日光。也可以有所区别。墙面被天然光笼罩的情况下,人工光入射方向与天然光一致,光谱分布和形式也一样,如果仅仅是展厅内有部分天然光照明,则可以突出他们的特质差异,用暖色点光源进行照明。
还要考虑到日光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人工光也应当和其配合好,顺应其变化做好控制。这里就涉及到了灯光控制系统。
艺术画廊中,除了必备的展厅之外,常常还有门厅,接待区、创作室等空间,由于功能不同,其对照明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画廊的门厅作为整个艺术殿堂的门面,其照明也应当能够引人入胜,此处的照明也应当和整个画展的照明成一整体,其风格也应该尽可能地与画廊展品相配,给人留下艺术化的第一印象。除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该区域更是一个视觉和心理的过渡区,是一个视觉调节空间。
人眼适应照明情况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眼睛能够根据所观察的物体远近和环境亮暗进行调节和适应,以获得最好的视觉功能。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照明强度的变化梯度以及变化的方向。一般说来,人眼适应从低亮度到高亮度的变化所需时间较短,通常仅需1/1000s至数秒,2min已可完全适应,反之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当人从外界进入到画廊内部,是从一个较高亮度的区域进入相对低照度的展览区,眼睛要适应这个亮度的变化,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门厅,这个在地理位置上连接外界与展厅的场所,就可以作为一个视觉适应的过渡阶段。所以其照度应该设置在外界天然光和展厅照度之间的某个合适值。
另外,在艺术画廊中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也应当创造一个视觉适应和缓冲的过渡区,不会使参观者由于不适应照度变化产生不适的感觉降低观赏兴趣。可以再次设置一些色光,影响参观者的情绪,这也是加入商业照明中用光勾起消费者购买欲的概念。先有一个预置的环境再进入画廊,这个环境中的光已经对人进行了心理暗示,不同的引导光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历史还是现代,紧迫或是放松。当然在画廊,最主要的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产生共鸣,所以最主要是原本的呈现作品风貌。
展厅中的可以控制美术作品展示的基调,营造作品展示环境的气氛和意境。
首先选择的灯具本身不要引人注目,要做到和建筑或展示主题相契合。
其次,展厅是展品存在的大环境,是除了展览墙面外的展厅内其他区域。它并不是设计的重点,不要喧宾夺主。展厅的照明应当以画作主题和其陈列方式为依据,与之协同来表达设计主题,创造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对参观者的心理形成良性的影响。
在展厅中使用天然光照明可充分利用窗户和窗外的景观,令观赏者赏心悦目,减少观众的疲劳,帮助观众熟悉方位。和前述照射展品要求相同,要避免直射阳光,不能产生眩光。天然光本身瞬息万变,会影响画廊内的光分布,由于不少画廊都是由其他功能的建筑改造而来,在设计建设初期并未考虑到其作为画廊的功能。在进行建筑采光改造不现实的情况下,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在掌握当地太阳的相对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可以依据现有建筑和展示条件,将日光反射后变成漫射光,也可使用花玻璃或毛玻璃使光线变得柔和,安装可以遮挡和调节光线的窗帘百叶进行控光,或是在窗户上部设置反光板,使可调控的漫反射光均匀地洒向展壁。这些手段都可以用来使室内获得均匀的室外光线。
安全照明是建筑照明的一个基本的构成部分,用于在停电时的人员疏散,应该有明确标志的灯具和指引的灯光信号,使得不熟悉建筑的人也可以迅速撤离。从美观角度来讲,安全照明应该与普通照明装置相协调,应急设备标志应当与展览风格相融合。这些灯具也应当注意对展品的保护。
接待区用于交流,一般周围会有部分画作展示,这部分则按照前面展厅的照明规则布置。在交流区要避免单一的垂直下射光,增加垂直面的照明效果,使得交流者可以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或是手势等肢体语言。这个交流区域的照度标准可以参考同样用于交流的办公场所的接待室和会议室的照度标准,即平均300lx左右,均匀舒适。除了功能性,在这个空间还可以考虑艺术性的表达,画家选择自己的光的语言,彰显画家本身的格调和风格,可以选用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灯具,或是有巧思创意的光分布,通过强调空间特质强化画家的品位。
对画家而言,“看”比“画”重要,人眼不像相机一样只是简单的印记看到的东西,何况是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的画家。绘画是一种视觉感知融入主观心灵后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即便是写实派画家,他们对“实”的理解也可能大相径庭;而一个印象派的画家,他对“实”的理解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变成色彩和光的组合。在进行创作区照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创作视觉焦点和光环境营造的问题。
对于写实性创作,物体一定要展现真实,不管经过画家的眼睛所绘物会变成怎样,真实的还原是必须的。所以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必须具有出色的显色性,并且在位置安排上合理的呈现物体的向光面和背光面及其过渡区。同样,照射到画板或者画布上的光也必须有很高的显色性,如果展示时换了环境其色彩随之发生变化,就不能还原画家的创作意图。
而对于意象性创作,则要创造一个适宜画家的光环境,根据画家自身偏好来进行光的设置,有些画家偏好暖光,有些则偏好冷光,有的画家甚至希望有一个对比强烈的光环境,这些就要在设计前与画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其需要,营造出一个可以使其保持心情放松舒适的光环境来进行艺术创作。
由于创作区往往并非临时性的,画家进行不同画种不同画作的创作时,很可能需要不同的环境,所以创作区最好设置便于调节的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转换。
随着人们对艺术作品关注度的提升,国家对艺术市场重视度的增加,国内外艺术交流的愈加频繁,艺术画廊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方面都将逐渐趋于完善。画家作为对光和色要求最为严苛的职业群,他们对光色、光分布的要求比国家标准高出许多,而且注重考虑非量化的因素,更在乎光环境赋予的直观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这是在照明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更好的艺术画廊照明条件需要画廊的室内设计者,布展人和照明设计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最佳的呈现效果,最好的保护条件,并使鉴赏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燃起收藏的欲望,用光为实现艺术画廊的各项功能贡献力量。
[1]C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陆燕,俞丽华.博物馆照明及其视觉环境评价 [J].光源与照明,1998(1):9~13.
[3]田少文,黄玉金,高继魁.博物馆照明设计的有关问题 [J].照明工程学报,1994(12):67~70.
[4]丁长河,李秋实,刘建华,李国彪.画室照明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4(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