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蓉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 300050)
更昔洛韦(ganciclovi)属核苷类广谱抗 DNA病毒药物,可竞争性抑制 DNA多聚酶,并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 DNA中,从而抑制 DNA合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
小儿腺病毒肺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以及预防治疗病毒性乙肝等[1]。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日趋增多,为探讨其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分别以“更昔洛韦,不良反应”、“更昔洛韦,安全性”、“更昔洛韦,致”、“更昔洛韦,引起”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载的 2003—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静脉给予更昔洛韦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经剔除同一病例不同期刊重复报道文献两篇及原文严重缺乏关键内容的病例报道,共纳入分布在 20种期刊上的文献 22篇,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 153例。文献报道病例所用药物剂型均为粉针剂。
1.2 方法 分别对纳入病例所涉及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所纳入病例中,男性 78例,女性 75例,患者年龄 5个月 ~47岁,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其中 2岁以下幼儿占总病例数的37.25%,2~9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 58.82%。
2.2 不良反应时间分布及转归 逐一记录 153例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患者转归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主要发生时间为用药后 1~10d。发生 ADR的患者在停止使用更昔洛韦后或经对症处理症状大多改善,转归大多为好转或痊愈。无因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病例。)女 30 43 0 2 0 75 49.02合计 57 90 0 6 0 153 100.00
表1 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 ADR病例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表2 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 ADR时间分布
2.3 受累器官或系统的分布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以血液系统最为多见。153例中有 4例不良反应较为少见,1例为 3岁女童使用更昔洛韦后诱发心力衰竭,另 3例为用药后引起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3。
3.1 ADR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 由表1可知,多数病例集中于9岁以下的儿童,共有147例,占总病例的96.08%。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多,这与儿童易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注射用更昔洛韦使用率较高有关,也不排除儿童对该药较为敏感,故应特别提示在儿科人群中使用该药应特别谨慎,临床应重点观察小儿在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时的安全性。
表3 ADR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
3.2 ADR与发生的时间分布 由表3可见,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而变态反应发生率小于 10%。表2显示该药所致 ADR在用药后 1~10d内发生的占总病例的93.46%,与前述主要不良反应表现相符。由此可见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 ADR多在连续长期用药中发生。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长期连续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做到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从而减少 ADR的发生。
3.3 ADR与临床表现 由表3可知,注射用更昔洛韦所致 ADR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占 40.52%。这是因为更昔洛韦属于非选择性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正常细胞有一定毒性,故易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长期用药时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注射用更昔洛韦引起的转氨酶升高也占很大比例,故用药时还应注意肝功能的监测。
注射用更昔洛韦作为变应原进入肌体,刺激肌体产生大量 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及碱性粒细胞表面,当肌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时,便与肥大细胞或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致使细胞内的碱性颗粒脱出,释放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产生各种过敏症状。最为严重的是引起的 3例过敏性休克[2-4],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因此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一定要慎重,并对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机制应做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又因更昔洛韦能透过血脑屏障,经用药一段时间后脑脊液中达到更昔洛韦毒性浓度时可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表现为惊厥及精神异常,且患者均是在用药后期(第 9日和第 12日)才出现神经症状,所以对剂量大、疗程长的患者应加强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3.4 ADR与用药情况 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给药的配制有严格要求[5]:应先将 500mg药物加 10ml注射用水振摇溶解后进一步用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林格液或乳酸钠林格液等输液稀释至药物浓度低于 10mg/ml后使用。此外本药液溶液呈强碱性(pH=11),易与其他药物发生配伍禁忌。同时该药与某些常用抗感染药物间可存在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153例 ADR中有 2例分别与头孢曲松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配伍使用。本研究所纳入的 22篇文献中仅有 8篇 12例次提及给药所用溶媒,而且未提及配制过程及配伍情况和联合用药情况,说明医护人员对于该药物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及配制过程是否安全合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要因素。
更昔洛韦所致的 ADR经停用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大多可以缓解,表明其不良反应是可逆的,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疗程,注意药物用量,经常巡视输液区。因儿童主诉能力差,更应密切关注其用药后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及早停药,对症处理,可以将药害事件降到最低限度。
1 梅艳,宋新文.更昔洛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医药导报,2007,26(8):912
2 孙健儿.更昔洛韦致过敏性休克 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28
3 王素云,谢金荣.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致休克 1例.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6):378
4 温鸿飞,徐渲,彭越,等.婴幼儿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致过敏性休克 1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6):140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