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清
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药剂科(528459)
所谓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了掌握中山市板芙医院最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对中山市板芙医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与分析。
收集中山市板芙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309例ADR报告。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09例ADR报告中,男性123例,女性186例,女性发生例数略高于男性;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7岁。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本组ADR涉及的药品有14类,148个品种,其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涉及41个品种,病例数占总数的28.16%;其次为中药制剂,涉及25个品种,病例数占总数的17.48%。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2;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的抗感染药物类别见表3。
309例病例中,注射给药(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共272例,占88.03%;口服26例,占8.41%;外用11例,占3.56%。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严重ADR最多,见表4。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循环系统,见表5。
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309例ADR报告中,治愈304例,好转5例,无死亡病例。
统计显示,发生的ADR中,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占83.5%,这主要是注射剂直接进入血管,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给药剧烈,这与静脉给药的配制、药物浓度、稀释液的pH值、温度、药液的放置时间、滴注速度等密切相关。其次是口服给药。这提醒我们,在临床治疗活动中,能口服给药者,决不注射给药,尽量选用对人体环境影响小的给药方式。
抗菌药物的高频率、不规范使用,不仅使医药费用偏高,而且使细菌耐药率增高,药物疗效降低。医师应对抗菌药物全面、系统地了解,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抗菌药物,不可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使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新药、贵药,以最大限度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其滥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当前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1]。
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比例最高,这与皮肤损害易觉察,患者感觉直接有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2]。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一定要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测,使用前向患者详细交代需注意事项,包括使用药品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医师要仔细问诊,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重点监测。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表2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3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4 发生ARD的患者给药途径分布
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为防止因患者机体差异而造成不良反应,对老年、年幼或体弱患者,应降低给药剂量或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品。
药品质量、辅料种类及制备工艺均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我们应尽量选用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的品牌药品,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整,药液是否澄清、有无变色、混浊、沉淀,有无破裂、漏气、瓶口松动等现象。
目前,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从而滥用中成药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尤以中药注射剂居多:①由于中药注射剂多为提取分离而得,其成分复杂,我们在使用时严禁混合配伍,应尽量单独使用,谨慎联合用药,与西药同用时,要注意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并尽量间隔一段时间使用。②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有很多中药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和蛋白质等杂质,如果输注的速度和浓度过快过高就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控制注射速度,尽量避免快速输注,并应注意密切观察。③同时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疗程。④加强用药监护,特别是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⑤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成药注射液不良事件的频发,也提示了我们临床上要慎用中成药注射剂并加强中成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2]。
不合理用药,长期用药,合并用药,突然减药或停药均能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做到合理用药并遵循五个“正确”原则,即正确的选择药物、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的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和正确的治疗终点。
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建立ADR监测网络,加强ADR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医、药、护等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与防范,抓好重点品种的ADR的监测,定期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向临床通报。加强医、药、护三者之间的合作,共同做好ADR监测工作。
[1]王沪凯,白云,李丽蕊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6(3):193.
[2]刘小丰,宋沧桑,张小青.清开灵注射液致17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