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50)
《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课程是船舶焊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建设上,坚持项目导向,学练并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课堂教学转向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被动听课学习转向到主动动手的技能训练,符合船舶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课程的改革本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理念与思路,使课程设计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情景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等方面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课程强调全面、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个人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同时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具备全部的职业能力,最终能编制船舶结构焊接工艺,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熟练的船舶焊接专业人员。
在课程建设中,以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前提,与武昌造船厂、长航青山船厂等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原来由《焊接结构》、《焊接结构生产与装备》等多门课程传递的知识与能力,高度融合到现在的《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课程中,以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以八个典型的船舶结构焊接工艺过程即:由船底板,T型材,工字钢,船用钢管,平面分段,立体分段,船舶舾装件,上层建筑组成为教学载体,其装焊工艺涵盖了船舶企业对船舶焊接技术岗位能力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前后衔接以及已具备知识能力的继续巩固与加强,将个人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突出技能培养,使能力培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让学生从陌生到熟练,从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都是基于职业任务设置并以职业行动过程取向的。该学习领域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选用了来自船舶企业的八个零部件作为载体来实施教学。见表1
表1 八个学习情境设计
强调教育教学的开放性,设计了一体化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赋予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技能和工作方法。通过开放性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能力提升空间,促进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
进一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与发展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整体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既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又兼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教师易于教学和组织,学校易于评价和考核。
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教材,教材编写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全面的改革,重视与企业联合进行教材建设,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施。课程载体分别生产一线的实际产品,课程组分别与武昌造船厂、长航青山船厂、宜昌船厂等企业进行合作,编写了用于教学的《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等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和相关内部实验实训教材,按照项目导向构建教材内容,以便于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同时还为学生提供《船舶材料与焊接》辅助教材和船舶行业焊工培训教程及国家焊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现代化教学的表现形式就是课程网站,见图1。根据课程教学整体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实施文件以及大量的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安全操作规程等教学资料,并建立有学生学习能力资源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满足学生课程设计、网络共享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图1 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精品课程网站页面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行业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坚持学做并举,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手段理应灵活先进,以保证本专业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全部教学活动在船舶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室按工厂生产车间的布局,充分保证学习与工作场景的一致,整个一体化教室面积达到400余平方米。
教学模式设计体现技能训练上的创新。本课程让学生通过船厂实际生产船舶图纸的焊接工艺分析,边学边练,学做并举,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现代化。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增加教学效果,课程组拍摄和收集了一些反映实际船舶结构及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的录像和照片,通过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现场教学是在学生已学《船体结构与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船舶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室,对照船体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快、印象更深。
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学生在课堂边学边练。船体相关部件的装焊工艺则在专用船体装焊实训室进行实训,以练为主,写练结合,使学生获得了系统训练。
教学设计变单一教学场所为多种教学环境。保证最佳教学效果,授课地点变化多样,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专用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等教学场所。不同的教学场合完成不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开展了用计算机编制船舶结构焊接工艺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及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工艺编制能力,乐于思考,勤于实践,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课程组全体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实例教学法。采用实际生产的船舶图纸(主要是2立方米挖泥船、500立方开体泥驳)和典型船舶模型,进行实例教学。
分组讨论教学法。每个项目教学时将学生分组,给每个组分配一套图纸或模型,学生先识读,找出问题,并通过讨论,提出初步解答方案,教师再进行讲评、归纳总结。
启发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引导文法。是本课程编制工艺的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每一个任务的载体都以一个项目的方式开展,老师在每一个项目中为学生提供了每一个载体的所需要的引导文资料,学生在引导文资料的引导下,学会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的编制。
不断充实网络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集中表现在课程网站,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课程网络教学的资源体系见表2。
表1 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课程网络教学的资源体系
其中1)教学文件 包括:该课程全部教案、课件、项目实训单、引导文资料、教学参考书等教学文件、习题集、案例集、作业与参考答案等;2)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支援中心,包括制图、金属材料、测量、工艺、数值计算、焊机操作、设备维护等相关电子文档。
网络硬件环境建设。配置专用计算机房,至少满足两个班的学生使用量,能应用网络硬件从事船舶结构焊接工艺设计和编制。
学院设有舰船中心,现代制造中心,数控加工中心等八大中心和八大实训实验室及现代化一体化教学大楼,完全满足船舶焊接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需求。
学校中心4号教学楼的湖边建有仿真船,也为学生就近考察船舶整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学院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毕业生分配与就业岗位,在华中、华南、华东与西南地区有选择性的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专业学生在入学时提供了实习场所,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参与生产性实习的平台,也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了长久的基地,实现了学生、企业与学校的三者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