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国全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于1975年,目前具有七大类环境要素213个项目的环境监测能力。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他们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和生态大省的宏伟目标,依靠“管理强站、质量建站、人才兴站、科研立站”发展思路,发挥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管理当好技术参谋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使陕西“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觉服务公众,不断加强环境质量监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不断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监测覆盖面越来越广。全省有16个市、县、区,53个监测点位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3个市、县、区开展大气降尘监测,15个市、县、区开展大气降水监测;有6条主要河流,40个监测断面,11条城市附近河流16个监控断面开展水质监测;2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月进行水质监测;全省12个城市开展了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408条,总长达588.4公里;连续三年完成了年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每年为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有效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近30万个。对公众关心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利用新闻发布会、陕西环保网,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通报。陕西环境信息对各市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公布,把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充分交给群众。
服务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按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该站组织各级环境监测站认真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实施月监测,并由省、市监测站按照10%和30%的比例进行月抽测,编写《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月报》。同时,对于企业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要求各级监测站按照《陕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开展比对和校核,努力提升环境监督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积极应对各类应急和预警监测。近年来,该站非常重视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预案。发生污染事故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不断加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能力建设,拓展特殊项目的应急监测能力,确保应急监测工作及时高效;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演练,加强应急监测培训,确保监测系统时刻处于应急状态;组织各级监测部门根据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及时开展预警监测,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析。由于准备充分,他们全面完成了包括“2006年陕西镇安金矿尾矿库垮坝特大污染事件”、2008年春季雨雪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环境应急监测,受到环境保护部和省厅的表彰。
2006年4月30日,陕西镇安县发生金矿尾矿库垮坝事故,该站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监测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连续监测30多个小时,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报出监测数据近千个,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他们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案,连夜制定出《关于应对抗震救灾期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和《陕西省抗震救灾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开展对全省2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10个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上报监测数据8200多个。在支援灾区过程中,他们紧急调运“便携式余氯测定仪”支援四川,调运应急监测车支援汉中;还抽调2名技术骨干,携带便携式色质联用分析仪,飞赴四川德阳,连续9天对9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受到四川省环保局的表彰。由于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分别被环境保护部、陕西省环保局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奥运期间,他们组织全省环境监测人员轮流值班,随时待命,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确保奥运期间环境安全。
近10年来,该站参与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100多次,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提交各类监测报告,为污染事故正确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该站秉承科研、监测、技术服务同步发展、共同提高的战略,业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监测科研能力日益增强,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2005年仅具有170项次的环境要素监测能力,发展到今天可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废水、大气降水、环境空气、废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生物、震动、噪声、恶臭、室内环境、生态遥感等要素,共七大类、213项的环境监测能力。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的大型监测仪器设备135台(套),价值一千多万元。
西部大开发之初,该站仅能开展一般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状况调查,今天已成为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培训中心,是省厅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是全省环境各要素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监测、污染纠纷和仲裁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环境信息发布的技术权威部门;也为省技术监督局承担全省环保监测系统的计量认证考核评审工作;同时对市、县级监测站实施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此外,还开展环境科学和监测分析方法研究工作。能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为更快地提升全省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2006年10月,2009年11月,他们先后2次承办了全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通过比武活动、充分调动了全省环境监测队伍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各级监测站刻苦训练、加强培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他们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专业日趋合理,从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单一专业人才模式,逐渐优化为涵盖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人才结构。现有人员编制8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人,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20人;专业类别涉及10个学科20多个专业。
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有4人参加了国外环境监测技术与分析方法培训,每年有30多人次参加国家环境保护部和环境监测总站的技术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不少于4期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技术培训方式,提高了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先后承担了《关中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研究》《控制西安大气颗粒物污染能力建设》(UNDP306项目)、《陕西省骊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汉江丹江陕西段水污染现状与污染趋势研究》《黑河引水工程水源保护研究》《陕西省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战略规划》《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等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重点环保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31项,发明创造专利4项。
该站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创建一流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流的监测队伍、以一流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争取一流的工作业绩”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站党委与各科室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评廉述廉活动,建立业绩公示制度,加强与群众的对话与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该站呈现出廉洁勤政、团结协作、高效务实、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各项工作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体职工夏斗酷暑、冬战严寒,圆满完成了各项环境监测任务。该站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着为污染减排任务提供大量样品分析的重任。为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出污染减排各类分析数据,他们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以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年提供各类环境监测数据3万多个。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不断激发了全站职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效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