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 若
1998年,年仅20岁的葛志文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民间艺术收藏交流会上以800元的价格卖出人生中第一件石雕摆件作品2006年,葛志文带着20几件石雕摆件作品去新加坡办展览,一方枯竹砚以接近20万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同类型作品的收藏价格之最,2009年,他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据说是南京最年轻的一位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5月,葛志文刚刚完成又一呕心沥血之作《荷塘拾趣》,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方仿生的写实风格,立体雕刻的砚台,也是葛志文15年来所创作的石雕作品中最大的一件。对于这件经年累月之作,他给的定价是168万。
“闲园主人”不得闲
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讲葛志文算是春风得意的。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凭借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及家人创造了安逸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他过的是“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放着市区的房子不住,自己一个人闷在郊区的别墅里玩石头。
葛志文的别墅“闲园”旁边是一大片麦田前去拜访的当天突然飘起雨来,极目望去,真有点儿“大地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意境。院子的外墙是徽派建筑中常见的白墙黑瓦带着飞檐。抬头细看,“闲园”二字是诗人俞律的题字。跟随主人走进院子里面又是另外一片天地,小桥流水一应俱全,还有一池粉红鹅黄的睡莲。细细的鹅卵石路蜿蜒于青草丛中,主人家千山万水带回来的石料就随意地堆在草坪上,院子的一角有两间七八平米的小工作室,一间是葛志文平时从事石雕创作的地方,另一问是他赋闲时制作紫砂,陶艺的地方。这两间小小的工作室,就是他平日里“消磨”时光的地方。他的石雕艺术馆在二楼,平时就在此地接待来访的客人。临窗而立,葱茏的绿色尽收眼底,颇让人有把酒临风的冲动。葛志文觉得市区过于热闹和喧嚣,不太适合他,所以尽管他在市区有房子,却很少去住。有在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陶渊明的腔调。也许是自小在乡村长大,葛志文是性本爱丘山的。
因把别墅名为“闲园”,葛志文自称“闲园主人”,这个“闲其实跟“闲云野鹤”,“闲情偶寄”没有半点儿关系。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钻研石雕已经有15年了,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他说因为他大多时间都是在别墅内创作作品,平时别人就很少看见,出门往往都是比较“闲”的时机,所以在别人看来,好似他一直都很“闲”,于是干脆就叫“闲园”算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对这个“闲园主人”来说,其实是件奢侈的事。
把俏色融进石雕
葛志文的石雕艺术馆在二楼,陈列着他从事石雕15年来的部分作品,当然还有只此一家的“葛氏紫砂壶”。葛志文的石雕作品以文房饰件为主,他最喜欢的题材就是荷花和竹子,使用的石材主要是绿端紫端和灵岩石,葛志文能够用石头表现出完全不同于石头的质感,如果不是有人从旁提醒你会误以为是竹雕或木雕。早在清朝,中国就有把瓷器烧成仿水果盘、仿果品蟹盘的欣赏情趣,尽管在博物馆亲眼见到实物,但你依然难以相信这是瓷器。葛志文主攻写实,他的作品就有这样让人大吃一惊的效果。画家李有光陈修范夫妇前来参观时题了一幅字——雕虫非小技,可以成大器。
2008年11月,他的作品《子鼠玉米水孟》、《树桩壶》获得第七届中国玉、石雕刻最高奖“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被编入《天工奖典藏集》,就拿这件子鼠玉米水盂来说,不明就里的乍看会以为是创作者自己用新鲜玉米制作成标本后再将事先雕好的子鼠安置在玉米上葛志文介绍,这件作品采用的是俏色雕刻法作品呈现出的色泽完全是石头本身天然的颜色,没有经过任何染色处理。
俏色原本是玉雕界特有的一个说法,是指一块材质上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雕刻艺人往往利用这种自然的颜色分层,通过合理巧妙地构思、设计雕刻出极富情趣的作品尤其在玛瑙雕刻中最为常见,民间有句俗语“玛瑙没有俏,纯属瞎胡闹”。
那么葛志文是如何想到把“俏色”这一手法运用到石雕中肌理,莲蓬部分雕刻也是利用其天然石色雕刻了几个颜色不同的莲蓬与莲子,其中有莲蓬中的部分莲子还可以转动,在表现动物上,运用天然石色,雕刻了三只小青蛙和两只小乌龟。几只小动物栩栩如生,表情非常生动,令作品不仅充满了生气,还带有俏皮的谐趣。
这是葛志文爱恨交织的一件作品。葛志文的创作思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先有构思,再去找合适的石材,二是依据现有的石材,再去构思。“我现在创作中最痛苦最难的就是构思有很多,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石材”,葛志文有点失落地说,“哪儿会有那么巧的事情呢,想到什么,就能有现成的石材来雕刻呢。”
荷塘拾趣砚就是先有想法再有石材的作品。葛志文一直打算用绿端石来做一方大型的荷叶类题材的砚雕作品,也曾多次去广东肇庆寻砚料,均无功而返。于是托当地的朋友多留意直至2008年初,葛志文接到朋友电话得知,当地有一人家中有的呢7原来自2000年起,他从广东肇庆购回绿端石料后,就开始考虑是否能将俏色的技法运用到石雕中去。“一是因为端砚石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砚之首,绿端石本身材料就比较名贵不想浪费材料,二是运用俏色去雕刻创作能够使得作品更加完美,三是绿端石有黄、绿,红三种颜色,运用俏色雕刻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创作题材,”葛志文介绍。历史上用绿端石制作的砚台,都会把黄皮去掉,只用绿色的部分进行雕刻,葛志文用绿端雕刻时都会保留黄色石皮这可以说是一个创新。
叫价168万的荷塘拾趣砚
葛志文近日完成的“荷塘拾趣砚”就是以绿端石为原料的俏色雕刻作品。整个作品大小为(60×41×10)cm,表现了荷塘内的一段趣景。在荷塘的前方,两只大小不同的乌龟爬行在最前方的一根莲梗上,都想到前方的一只莲蓬上面去。大乌龟将一只脚踏在小乌龟身上小乌龟险些被挤掉下去,竭力扒在莲梗上。此时,大乌龟一扭头,发现了后面还有三只小青蛙,有的正向自己的方向爬来有的则好整以暇地趴在那里正看着自己和小乌龟的争抢。
荷叶部分利用了绿端的天然黄色石皮来表现荷叶的质感与保存多年的上好绿端石料,同意出让。刚从新加坡办展归来的葛志文立刻动身前往肇庆让朋友带他去看那些石料,果然是一批质地上好的绿端石料。好的石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葛志文笑言,他可以说是找了近10年也等了10年。
自2008年初寻找到这块扁平的适合去雕刻大型的荷叶题材砚雕作品的料后,葛志文却没有立即动刀去刻。如何利用天然的黄色石皮以及内部的绿色部分,实现完美的俏色雕刻,葛志文花了两年时间去构思设计。直至今年年初,他开始正式投八到创作、动手雕刻阶段,历经四个多月,才终于全部雕刻完工,一偿夙愿。
最爱的作品要留给自己
葛志文近期石雕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另外一件作品是以“西南之渴”为灵感的《难以抚平的裂痕》。这件非卖品采用的原料是灵岩石依然延续葛志文的写实之风。写实的作品往往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他的这件作品好似真实的新闻图片一般让每一个观者感到震撼受到感染。龟裂的大地仿佛在扯着干哑的嗓子试图发出最后一丝渴求水的声音。苍老的手上皱纹纵横,抚摸着这片饥渴的土地,似乎在抚慰大地赤裸裸的伤口,
这其实不是葛志文第一次创作公益性质的作品。早在1997年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慈善归源”石壶以12万元人民币高价拍卖成交,所得金额全部捐献于上海慈善基金会,帮助发展社会的慈善事业。同年10月又参与设计制作了“金牛壶王”石壶,壶长108cm,宽55cm,高49.9cm,重160.5千克,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以26万元的高价义卖成交。1998年他还先后向南京市慈善机构捐赠石雕作品两件进行慈善义卖。
然而,干旱并不是葛志文想表达的唯一主题。他在创作手记中写道,其实内心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旱区严重的旱情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困难与痛苦,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尘世中的人们因各种变故与不顺给内心带来的痛苦和困扰亲情,爱情,友情等种种情感给人在心灵深处所带来的种种伤痛,这些痛楚与伤痕,有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渐渐抹去有的则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变成了一道道难以抚平的裂痕。
也许是投注的感情太多,葛志文介绍这件作品说无论如何他是不愿卖的,宁愿自己收藏或是将来捐给博物馆。他还有一件非卖品是一方名为《难忘的岁月》的砚台,取材自童年时期乡村生活中常见的针线匾。葛志文介绍,有一台湾收藏家曾经开到几十万,他也没愿意卖,“现在最爱的作品我都舍不得把它们嫁出去。”目前葛志文的石雕作品起步价是5万,他一年也就只能创作10来件作品。
除石雕作品外,葛志文家中还有十余件核雕作品。他的计划是过两年举办一次个人作品展,不仅是石雕,把自己其他类型的作品也都包含进去,之后再出版一本个人作品集,也算是这一路走来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