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宅第:雕栏玉砌应犹在

2010-07-27 06:35
市场周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天井院落建筑

邢 琛

原是秦吴世家后裔

甘熙宅第坐落于南京老城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总占地2 1万多平方米,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古都金陵明清三大景观。

历史记载,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初江南八侠之一的甘凤池,均为其直系祖先。甘宁的后代们在长江之滨扎下根,一代代繁衍生息,并成为金陵最早的土著。明代末年,甘氏的一支迁居到内城,但仍过着平民的日子。甘熙之父甘福(人称孝义先生)是著名藏书家,乾隆年问,官至布政使司都事和按察使司,他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余卷,建成了江南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据说是模仿宁波天一阁而建,天一阁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天一生水”,而津逮楼语出《水经注·河水》“河水有层山,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上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其中“达”字,戴震校为“达,近刻作逮”,于是甘福便以此为藏书楼命名。该楼1853年毁于战火,留下了海内孤本宋版金石学家赵明诚所著《金石录》,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清嘉庆年间甘福在其南捕厅的旧宅基础上加以扩建,建成了多进穿堂的“九十九间半”巨宅。

老南京人尤其是老南捕厅人一般称之甘府,甘熙宅第;而大门口的标识牌上刻的则是甘熙故居,南京市文博界称其为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人习惯上则称其为甘家大院,学术界还根据其家族堂号称其为“友恭堂”,民间还有一个称呼则是“九十九间半”。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甘熙宅第”,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当数中华最大民居

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缘于两个传说其一:《图宅木》的风水说法,坐南朝北可逢凶化吉:其二甘氏祖先从北方南迁,建筑上坐南,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对联,是为感念祖先。坊间传说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北京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民居便是南京的甘熙故居,九十九间半。

故居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房屋。整体建筑中高边低,前低后高,传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木雕,砖雕,石刻精美,庭院假山叠石,地面灰岩,青砖铺设工整,厅堂梁架雕琢精细。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由东南西北的房廊或墙围合四面独立的天井,建筑基本单位为间,三至五间的单数横向连成建筑物称为落,落与正面庭院组成进,多进的纵深串联再以高围粉墙封闭组成住宅,四落五进,铺排而成大宅院。

布局强调中轴线的突出地位,正落中轴线贯通,以正厅四落五进为中心轴线,边落的次屋和庭院依次分布在轴线的两侧,每进院落之间以边弄连接,从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及家族的长幼之分,直接反映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位于中轴线的正落主宅犹如树干,主要用于礼仪接待,祭祀、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也是长辈和长子、长女及家族的重要人物居住的空间。边落犹如树干的枝权;用于家族的各系晚辈居住。边落中的建筑,在开间的尺度和总的面积等各方面,都小于正落,边落不设正厅,没有直接对外的人口,要进入正堂,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总体布局蕴含枝繁叶茂,子孙满堂。以主院落为轴心,各进院落与主轴平行叠加,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居住空间。

正厅轴线处主要分布,门厅和五进院落。在大院中第一进,朝南的房间由正厅及分布左右的门房、账房组成。正厅的外墙面由灰色的刨砖,砌成光滑平整的墙体,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种工艺称之为磨砖对缝。

第二进轿厅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

第三进正厅是住宅民居建筑群体中的主体,为了加大进深,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大厅一般都采用抬梁结构,以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内部建筑构造精巧,装饰华贵。三开间,开间的宽度由中央向两侧递减,即中间较宽,大厅入口各间为通长落地扇门可全部开启。大厅内壁设板壁(也称屏门),以避免视线直通内院,板壁上悬挂字画、对联、匾额,与室内的家具共同组成了大厅内丰富多彩的空间。大厅前后左右都是走廊,走廊还可以与侧面的备弄相连,这种布局使服务人员的往来行走不致干扰大厅中的活动。

第四进、第五进院落是内斤。供主人及内眷生活,起居之用,内厅下层是家眷日常生活和进行家务劳动的场所,上层为卧室。第五进住着家族中最小的女性,故又称绣楼。

厨房及其他服务性用房布置在住宅的末端或边落中,可通过后门或经过备弄通向街市。

正落与边落间有边弄连接,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正门。

甘家前后用50年时间,造屋4组,大院共有35个院落,每一进院落之间都有巷道连接,各空间的穿堂,走廊相通,且形制布局装饰风格各异。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目前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淘流向院内天井,有道是“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

匠心打造百世经典

建筑以木构架为主,采用抬梁和穿斗的构架承受屋面和楼面重量,以空斗墙或砖石砌墙来围护及分隔空间形成的建筑空间,传承了墙倒屋不塌的中国传统木做。

基本形式为朝南的房间大多为三问,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天井,庭院形成布局特点,组成多进式院落。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中心,东西由墙体围合,中间形成天井,整体建筑以套建的形式平行一进套一进。各进院落之间有边弄连接,一是满足防火,逃生的功能,二是在旧时的大户人家,佣人,女人进出不过正厅,只能途经边门边弄,以显示大宅门户的尊卑之分。

着重采用了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并巧妙地形成了连接各进院落之间的边弄,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建筑结构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在梁坊等处还雕有钱蝠(全福),柏鹿(百禄),柏树绶带鸟(百寿),蝠磬(福庆)、蟠桃与鹤(鹤寿)以及玉堂富贵、吉庆有余,万事如意、平升三级,平安富贵等各种吉祥图案。

从建筑功能上看院落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量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各院落的房屋门窗绝大多数房屋都是格扇门、和合窗,各部比例匀称协调,格扇门的格心一般都是漏空木做的,接头卯榫相接,工艺精良。门的裙板上的雕饰多为典故和寓意吉祥动植物图案。雕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竹节高升、葡萄结子、五福捧寿、延年益寿等图案,其中“福鹿十景”象征“荣禄”之意,“郭子仪拜寿”表示“福寿”之意。其建筑风格有别于江南地区流行的徽派和苏式建筑,显示出强烈的南京地方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猜你喜欢
天井院落建筑
学校的天井
院落春秋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雨天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