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岸线走向研究

2010-07-16 08:29:06戚秀莲
水道港口 2010年1期
关键词:岩礁洋山落潮

戚秀莲

(洋山同盛港口建设有限公司,上海20130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共形成5.6 km深水集装箱码头岸线、16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围海成陆近8 km2,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达930万标准箱,使上海口岸接卸远洋干线集装箱班轮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竞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愈加丰富[1-7]。然而针对港区岸线选线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数学模型[8]、物理模型[9]方法,加上船舶通航安全模拟试验评价[10],对三期工程码头和驳岸线走向进行了专题研究,使其既不影响已投产的一期港区前沿水流,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三期东端泊位的靠离泊安全,确保港区安全高效运行。

1 洋山深水港概况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港区,位于中国浙江舟山嵊泗崎岖列岛海域,东南距大洋山岛约4 km,东北距嵊泗菜园镇约40 km,西北与上海芦潮港相隔约32 km,北距长江口灯船72 km,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 km,东经黄泽洋直通外海,与国际远洋习惯航线相距约104 km。洋山深水港区通过横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的东海大桥与上海A2高速公路相连接,集疏运道路畅通。

1.1 港区规划

根据洋山深水港总体规划,港区由大、小洋山南北两岛链组成,北岛链(下称“北港区”)位于小洋山侧,由小乌龟山至小岩礁的13个小岛礁形成,规划岸线长约10 km,可布置3 000~150 000 t等级集装箱泊位近30个(其中水深-16.0 m以上的主力泊位岸线合计5.6 km,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计划分四期建设,总体约于2015年全面建成,届时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到1 500万TEU以上。南岛链位于大洋山侧,根据需要规划集装箱泊位和若干配套泊位。

1.2 建设进展和计划

根据规划和工程建设总体安排,北港区规划岸线由东向西依次布置三期、一期、二期、四期。其中一期港区规划岸线长1 600 m、5个集装箱船舶的泊位(码头结构兼顾8 000标准箱船舶的靠泊要求),陆域面积约153万m2,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TEU,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2005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码头岸线长1 400 m、4个集装箱泊位,陆域面积约88万m2,设计年吞吐能力210万TEU,2006年底建成;三期工程码头岸线长2 600 m、7个大型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500万TEU,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四期工程规划岸线长近4 000 m、可布置十余个大小集装箱泊位,根据航运发展和工程建设实际,规划于2015年前基本建成。

2 港区自然条件[1,7,11]

2.1 风况

海区的潮汐类型受冬、夏季风影响,全年多偏N和偏SE向风,风向季节变化明显,3~8月多偏SE向风,9月~翌年2月多偏N向风。根据金鸡门站1997年9月~2003年8月间实测资料,最大风速出现在NNW向,为29.1 m/s,其次分别为 NNE 向(24.8 m/s)和 N 向(24.4 m/s)。

2.2 潮汐

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潮汐日不等现象较明显,一般表现为从春分至秋分夜潮大于日潮、从秋分至春分日潮大于夜潮。平均涨潮历时为5 h51 min,平均落潮历时为6 h34 min。

2.3 波浪

根据工程前测波资料分析:工程海以风浪为主,常浪向为N、NNE向,次常浪向为NE、E向;强浪向为WNW、NE向,最大波高H1/10=2.7 m,T=4.9 s,次强浪向为SSE向和NNW向,H1/10分别为2.5 m和2.3 m。从周期来看,4 s以上周期占全年2.4%~4.4%;最大周期7.4 s,出现在NW向,其次为6.8 s,出现在SE向。

2.4 潮流

(1)潮流性质。洋山海域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性质,潮流作用强劲,潮流运动呈明显的往复流形态。

(2)港区潮流。根据2005年4月实测资料,三期工程码头前沿涨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48 m/s,落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1.34 m/s。涨潮平均流向294°,落潮平均流向124°。2005年10月实测资料,调头区最大涨潮垂线平均流速1.81 m/s,平均流向296°,最大落潮平均流速1.61 m/s,平均流向120°。

(3)东口门潮流。东口门断面涨、落潮流均强劲,大潮涨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43~1.95 m/s,落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96~2.11 m/s,最大流速均发生在航道中间及靠小岩礁侧,靠大洋山侧流速相对较小。东口门断面涨、落潮平均流向比较稳定,无论大、中、小潮,涨潮流向均约为279°,落潮流向约为113°。

3 三期工程码头和驳岸线走向研究

三期工程位于洋山深水港北港区的最东端,处于小岩礁山体西侧,临近进港口门,且与对岸大洋山岛链相距不到1 000 m。受小岩礁和大小洋山岛链自然缩窄形成的小口门的影响,三期工程特别是东端泊位前沿的水流条件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岸线走向关系到一期码头的安全运行,更直接影响到三期港区前沿水流流态的平稳、船舶靠离泊安全,特别是三期东端泊位靠离泊的安全。为确保三期港区安全高效运行,工程建设对三期岸线走向重点进行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试验研究,并辅以船舶通航安全模拟试验分析评价。

3.1 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8]

结合工程范围地形地貌,三期码头前沿线走向取一期码头东端连接大小岩礁,按角度(取126°、124°、120°、117°4种方案)、码头结构(分栈桥式、满堂式2种方案)、小岩礁山体处理方式(有局部、全部炸除2种方案),进行了5组13种组合试验。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实施三期工程必将封堵镬盖塘—小岩礁汊道,由此小洋山侧两大通道均被封堵(一期工程已先期封堵了小洋山—镬盖塘汊道)。试验表明,汊道封堵后消除了进出主通道的侧向水流,码头前沿与港池、航道段受码头驳岸的导流作用,各方案后流向均贴于岸线走向流动,且整个区域内基本没有出现回流。在小岩礁附近,由于水下礁盘体造成的局部水深地形变化,在涨、落潮时,其下游背流区则有局部回流现象。

(2)从潮流强度和流态来看,小岩礁全炸方案是模拟组合中最理想的方案,但该方案水下炸礁工程量巨大,施工工期长,须进一步综合论证实施可行性。

(3)同一方位的驳岸线,栈桥式码头与满堂式码头方案之间的流速变化,只在距码头前沿50 m以内。距码头前沿10 m,各方案计算后,栈桥式码头方案涨、落潮最大流速较满堂式码头方案分别小5%~8%,7%~9%。距码头前沿30 m,栈桥式码头方案涨、落潮最大流速较满堂式码头方案分别小3%~4%,4%~5%。在距码头岸线50 m以外的港池调头区水域,两种码头结构方案计算后的流速变化量,只在正负1%~2%的范围内。

(4)各方案实施后,涨、落潮量呈东口增加、西口减少。窄口段的流速有所增加,涨潮流速的增加幅度大于落潮,与小岩礁连接方案增加幅度大于大岩礁连接方案,但其流速绝对值仍然保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的规律。

(5)由表1驳岸线方案码头前沿最大流速变化来看,126°岸线走向流速变化最小,相比之下,此方案稍优。

表1 栈桥式码头与满堂式码头方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open-type wharf plan and close-type wharf plan

3.2 定床潮流物理模型研究[9]

3.2.1 工程方案组次[9]

结合数模计算,潮位、流速、流向均与原型基本一致,模型通过验证,对码头岸线走向、码头型式、小岩礁治理及小岩礁—中门堂岸线整治等项工程的不同组合,提出了4组方案14种组合,其中码头岸线4种走向:126°、117°与小岩礁相连,120°连至大小岩礁之间,117°与大岩礁相连;码头型式3种:满堂式、栈桥式、长栈桥式;小岩礁治理方案3种:保留现状、削角和全部炸除(后2种均按1:1坡度炸至-18 m);小岩礁—中门堂分自然形态和建堤2种布置形式。岸线走向126°、小岩礁削角、建堤的2种码头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三期港区各方案布置示意图Fig.1 Sketch of different plans of the Phase III Project

3.2.2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满堂式、栈桥式、长栈桥式3种码头结构形式对已建一、二期港区和续建的三期港区水流强度基本没有影响,从流态来看,满堂式优于栈桥式。(2)不同的码头岸线走向方案实施后,三期港区有涨潮水流强度增加、落潮水流强度减小的变化,但仍小于一、二期港区。鉴于三期港区紧邻窄口强流区,必须模拟论证船舶航行和靠离泊安全。(3)从流态角度来看,以117°码头岸线,小岩礁炸除方案最为理想,其次是126°走向岸线、小岩礁削角方案,其后是126°走向岸线,小岩礁保留方案。(4)120°方案、小岩礁削角方案实施后,三期港区淤强略大于一期,但小于二期。

综上所述,126°保留小岩礁、小岩礁—中门堂筑堤是可行方案;126°岸线、小岩礁削角(标高-18.0 m、削礁量约50万m3、结合自然条件等情况后工期预计近1 a)、小岩礁—中门堂筑堤方案相对较好;117°岸线、小岩礁炸除、中门堂—西门堂相连方案最为理想,但工期长、投资大且限制了后续发展。从工程投资、建设工期、港区发展、船舶安全航行等条件综合考虑,126°岸线、小岩礁削角、小岩礁—中门堂筑堤为三期港区现实可行的方案。

4 安全模拟试验和实际靠离泊情况[10]

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三期港区码头岸线走向拟取126°、小岩礁削角方案。为确保港区安全高效运行,研究进一步采用船舶通行和靠离泊模拟试验,评价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操纵的安全性。

4.1 模型试验条件

模拟试验采用的港区平面:根据数模、物模研究,结合自然条件、设计船型、实际工艺流程等,安全模拟试验采用设计提出的三期港区平面布置,即泊位长度2 600 m,泊位走向126°~306°,码头前沿停泊水域115 m,码头前沿设计泥面标高-17.5 m;回旋水域沿水流方向为1 400 m(3.5倍设计船长),垂直水流方向为800 m(2.0倍设计船长)。

模拟试验流场选择:鉴于物模、数模获得的流场基本相同,但物模仅反映几个点,而数模反映了工程范围内的流态情况,故船舶航行试验的流场采用数模结果。

模拟试验船型选择:采用10万t级集装箱船,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该类船型主机马力大、航速快、受风面积大、保向性能较好、回转性能相对较差、配有用于低速时保向和调头及靠离泊操纵的船艏侧推器。

模拟试验拖轮配置:设集装箱船在横向靠泊过程中作匀速横向运动,则所需的拖轮力等于风浪流作用力的总和。根据不同风浪流条件计算可知:10万t级集装箱船靠离泊,在6级横风时约需2艘6 000 HP的拖轮;在7级横风时约需3艘6 000 HP的拖轮;在8级横风时约需4艘6 000 HP的拖轮(实际船舶靠离泊时,可根据实际船舶侧推器功率,减少拖轮的配置)。

模拟试验工况:鉴于洋山海域8级风以下可运行的实际,根据风况(7级、8级两种)、潮流(涨急、落急两种)、风向(吹拢、吹开两种)、波浪(波高1 m、波长20 m、横浪)等工况进行16组次试验。

表2 试验船型主要技术参数Tab.2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est ship types

4.2 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1)模拟试验结果显示,三期工程港区的西部与中部水流条件良好,靠泊条件优于三期东端泊位。

(2)在风浪流的影响下,配备足够的拖轮,总体满足三期港区安全靠离泊要求,其中10万t级集装箱船,在7级横风、1.0 m横浪、急涨(急落)时采用3艘6 000 HP拖轮;在8级横风、1.0 m横浪、急涨(急落)时采用4艘6 000 HP拖轮。

(3)三期东部泊位:由于东口门处流速和流向变化均较大,同时东端泊位近小岩礁距东口门较近,船舶急落潮进港时,在大风的影响下,为确保安全,必须抵达小岩礁调顺船位和航向后才能仃车淌航。船舶落潮离泊(涨水靠)时,由于港池落潮流向与码头走向有一定夹角,必须避免吹拢风使船舶离泊后很快向码头一侧压拢的现象,确保船舶安全出港,建议东部泊位应尽量避免船舶在急落流靠泊和急涨流离泊。

4.3 实际靠离泊情况

三期工程码头岸线长2 600 m、7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其中1 350 m、4个集装箱泊位先期于2007年建成投产,2008年底三期工程全线建成,由此标志着洋山深水港主体港区全面建成。实际运行表明:

(1)10万t级集装箱船,在8级风以下,急涨(急落)流离泊出港,需3艘6 000 HP拖轮协助,在风向不好或船舶载箱量少时,需4艘6 000 HP拖轮协助。

(2)鉴于东端泊位水流复杂,运行过程中船舶尽量避免了在急落流靠泊和急涨流离泊,确保安全。

(3)船舶在码头前沿急流时掉头,整个掉头过程中船身向下游漂移的距离为800~900 m,与试验结果3倍船长相吻合。

先后近两年的运行情况与模拟试验情况吻合,表明三期码头岸线走向合理。

5 结论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码头和驳岸线走向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建设工期、港区发展、船舶安全航行等条件,126°岸线、小岩礁削角、小岩礁—中门堂筑堤为三期港区现实可行的方案。船舶航行安全论证和近两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模型研究确定的三期码头岸线走向合理,在拖轮的配合下能够满足船舶安全靠离泊的需要。

[1]阎新兴.上海洋山港区的自然条件及泥沙来源分析[J].水道港口,2000(3):33-36.YAN X X.Analysi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ediment source of Shanghai Yangshan harbor area[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00(3):33-36.

[2]杨华,冯学英.上海洋山港区和进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及回淤分析研究[J].水道港口,2000(3):17-22.YANG H,FENG X Y.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iltation analyses of Shanghai Yangshan harbor and its approach channel waters[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00(3):17-22.

[3]徐元.高含沙量岛屿海域冲刷槽的成因及其建港意义[J].海洋工程,2001,19(l):88-93.XU Y.Formation of scoured troughs in multi-island waters of hig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port construction[J].Ocean Engineering,2001,19(1):88-93.

[4]杨华,侯志强,许家帅.洋山港区悬浮泥沙运动遥感分析[J].水道港口,2003,24(3):126-129.YANG H,HOU Z Q,XU J S.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n suspended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sea area of Yangshan harbor[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03,24(3):126-129.

[5]左书华,张宁川,李蓓,等.洋山深水港海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及其动力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82.ZUO S H,ZHANG N C,LI B,et al.Dynamics reasons and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dition in the sea area of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J].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9(3):72-82.

[6]左书华,李蓓,杨华.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J].海洋通报,2009,28(3):62-69.ZUO S H,LI B,YANG H.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suspended sediment at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in Shanghai[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9,28(3):62-69.

[7]左书华,李蓓,张征,等.多岛屿、多汊道环境下大型深水港建设中的水沙问题研究[J].水运工程,2009(3):70-75.ZUO S H,LI B,ZHANG Z,et al.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ation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deepwater harbor located at the area with many islands and branch channels[J].Port&Waterway Engineering,2009(3):70-75.

[8]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东侧)建设方案潮流数值模拟研究[R].天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

[9]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东侧)建设方案潮流物理模型研究[R].天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

[10]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船舶通航安全模拟试验论证报告[R].上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2007.

[11]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泥沙观测分析报告[R].上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2005.

猜你喜欢
岩礁洋山落潮
潮 汐
从孤岛变身 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工运(2019年9期)2019-09-28 09:19:58
震撼全球的洋山“魔鬼码头”开港奠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位置
新民周刊(2017年49期)2017-12-29 22:59:46
中资出海并购“落潮”
时代金融(2017年22期)2017-09-13 12:20:00
中国最大无人码头年底开港 吞吐能力系全球最高
华人经济(2017年7期)2017-08-23 09:42:56
岩礁增养殖技术在秦皇岛海域的推广价值分析
河北渔业(2016年12期)2017-01-11 20:38:36
为什么会有涨潮和落潮
小青蛙报(2016年3期)2016-10-31 05:33:06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1
长江口北槽落潮分流比变化原因分析
话说苏岩礁
世界知识(2009年21期)2009-11-13 0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