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彬
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2009年6月5日宣布,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年2月宣布的与中国铝业公司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同时,力拓宣布计划与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在西澳大利亚建立铁矿石合资企业。至此,曾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之最的中铝联姻力拓事件以力拓单方面毁约而终结,在国际上轰动一时。
回顾此次中铝联姻力拓事件始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入,力拓又面临即将到期债务的偿还压力,原本中铝的“雪中送炭”最终换来的却是力拓的“背信弃义”,这给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中铝力拓联姻失败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因素
1.力拓股价上升使得其面临的经济困境得到很大缓解。如果要用一句成语来描述力拓的行为,“过河拆桥”再合适不过。当初力拓董事长甚至是急于求得中铝注资的,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铁矿石价格暴跌,2008年下半年开始,力拓股价一路下滑,在12月份跌至谷底,加上国际上对铁矿石的需求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下降,力拓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此外,力拓急需资金偿还2009年10月到期的89亿美元债务,其到2010年到期的债务高达387亿美元,筹集这么多的偿债资金,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资金对力拓来说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力拓股东自己也没想到,金融市场反转得如此之快,短短几个月力拓股价升幅70%,这又主要得益于中铝注资力拓的利好消息的影响,二月以后力拓股票大幅度上扬;加之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大幅回暖,用力拓董事会主席的话来说就是“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使得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然而,正是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交易,在危机中给了力拓相关各方信心,无疑对力拓走出危机起了重大支撑作用。但 “危机的河流”既然已经渡过,现在就有了拆除中铝这座桥的“利益诱惑”了。
2.必和必拓背后“暗箱操作”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去年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但其始终没有放弃和力拓的合作,尤其在中铝宣布注资力拓后,必和必拓从背后正式浮出了水面。一直以来必和必拓都在说服力拓放弃与中铝的交易,最大的理由显得颇有说服力,又骇人听闻,“中铝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其又是客户,又是所有者,这样对于今后的交易是最大的隐患”。
必和必拓显然是最大的赢家。早在去年开始收购力拓之初,最为看重的就是力拓的铁矿石业务,铁矿石不仅是力拓的核心业务,而且“两拓”在西澳都拥有铁路、码头,双方的铁矿石业务一旦联合,协同效应不可估量。
(二)政治方面的因素
1.“中国威胁论”和冷战思维的影响。由于政治信仰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加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市场,加上冷战思维的作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直都困难重重,受到不公正的政治歧视。此次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后,澳大利亚一位分析家指出,与其说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的失败是市场博弈的输家,还不如说是“冷战”思维新形式的牺牲品。尽管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表示,这次力拓解除协议完全是“商业行为”,与政府压力无关,但澳一些人士显然已把中铝注资力拓上升到澳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政治高度。
2.地缘政治的影响。欧美“正统”观点认为,欧美始终是世界的核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欧美利益轴心通过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化获取最大的利益,他们通过控制技术和营销网络,将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压制在“微笑曲线”低端,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将中东资源国和亚洲加工经济体的盈余美元回流购买其债券和金融衍生品,但就是不允许这些盈余美元收购他们的跨国公司和战略资源。无怪乎中国企业这几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荆棘遍地,先有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美国否决,现在是中铝在危机中帮助力拓却终遭“过河拆桥”。而他们以所谓中国国有企业为理由来反对,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比如,德国政府欢迎加拿大的麦格纳收购通用在德国的子公司欧宝,但对中国北京汽车的收购意向则从一开始就予以排除。
3.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争的因素。中铝注资力拓的新闻始终是澳大利亚媒体的头条新闻,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在某些政客眼里,中铝的注资就是洪水猛兽来袭。这与澳大利亚的自身定位有关,长期以来,有关澳大利亚应当将自己定位为什么国家——首先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西方国家,抑或一个亚太国家是一个政治敏感而又模糊的话题。
假如澳大利亚可以完全独立地做出抉择,那么这场中资风波也许不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不幸的是,某些国家、某些势力企图将澳大利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他们为此煽风点火,令这场风波一再升级。本来,澳大利亚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且其基础设施优越,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所需资源,又正在与我国谈判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但是,某些势力多年来一直企图组织“遏制中国”的阵营,而要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他们需要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的“超级航空母舰”;另外,澳大利亚国内也有些势力主张与美英绑在一起。
三、中铝力拓联姻失败的影响与经验教训
(一)影响
1.铁矿石市场垄断将加剧。力拓拒绝中铝的同时,与必和必拓加强合作,组建西澳铁矿石合资公司。这将使国际铁矿石资源更加趋于垄断,应引起中国相关企业的高度警惕。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中,力拓与必和必拓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0%就集中在力拓、必和必拓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手中,高度垄断的铁矿石供应格局,使矿山企业相对下游钢铁企业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并使这个行业的利润大幅向上游资源企业倾斜。即便是2009年全球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矿山企业依然有丰厚的利润。
力拓西澳铁矿石2008年产量达1.5亿多吨,必和必拓达1.1亿多吨,如果二者合并,其年产量将达2.7亿吨,两家公司都有继续在西澳扩大产能的计划并已实施。据统计,两家公司出口的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81%。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合并使国际海运铁矿石主要供应商由三家变两家,垄断的格局进一步加剧,且合资公司的产量与世界第一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3.4亿吨的产量相差不多。
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4.43亿吨,其中澳大利亚矿占34%,力拓、必和必拓两家公司出口中国达1.5亿吨,超过了淡水河谷出口中国的1亿吨,两家公司合资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占三分之一,这对中国未来的铁矿石进口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受到的高价讹诈将会越来越多。
2.我国企业面临的海外并购之路将会更加崎岖。与中海油并购尤尼科不同,此次中铝注资力拓已近水到渠成,最后是力拓的单方面毁约,这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其影响是明显的,企业可以迫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压力,不惜牺牲企业信誉而违约。这将意味着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将会异常崎岖。
(二)经验教训
1.更准确地评估在西方国家投资的政治性风险。特别是在很多国家,当经贸往来规模小的时候,谈不上政治性风险;一旦规模大了,政治性风险就会浮出水面。
2.要实施反周期策略,因为在行情低谷时期东道国政府和民间抵触心理较小,要价也低。此次中铝介入的时机很好,就是初级产品市场行情回升太快对注资计划构成了干扰。
3.充分利用东道国地方政府对中国投资的欢迎。在中铝增持力拓交易中,澳大利亚矿区所在地政府(包括西澳洲和昆士兰州)普遍持欢迎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我们的政治性风险。
4.必须改善企业的行为方式,以免加大政治性风险。2009年,中铝增持力拓交易宣布于2月12日;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宣布于2月16日;华菱钢铁收购FMG宣布于2月24日……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扎堆涌向澳大利亚,过分引人注目,加大了我方的政治性风险,我国以后需要以此为戒,加强协调。
(三)应对策略
1.深入实施大企业战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巨型企业。大型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力量,目前来看,我国实施的大企业战略已初见成效,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企业,但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现阶段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经营规模、盈利水平、资产回报率还是在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后。中国企业需以世界顶级企业为目标,在发展中培养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2.加强政府的协调与引导,改进政府对企业海外并购的管理和立法工作。政府应以“商业外交”思维来对待海外并购,通过法规、政策、措施等对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协调、监督、管理和扶持,使海外并购能够得以顺利、平稳、持续地发展。
3.完善金融市场,拓展海外并购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企业现有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不多,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无法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4.积极培育和利用中介机构,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效的服务。当前重点是要培育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以及跨国并购信息咨询中心等机构,为企业海外并购的事前咨询、并购方案设计、并购融资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持。
5.注重人才培养,确保海外并购的智力需求。例如,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其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整合全球人才资源,实施海外企业人才本土化策略,大胆聘用当地适用人才;吸引我国留学人才,企业可制定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人才;在国内重点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6.加强政府公关,避免东道国的政治化责问。在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法律,避免与其政策发生冲突,并使并购目的与当地政府的意图相吻合,如发展经济、保证就业、绿色环保及展示政府政绩等;并购过程中,要做好政府公关,与东道国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作者单位: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