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复习中的“十忌”

2010-07-14 01:50王亚云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师生教材初中英语

王亚云

课堂教学,是一种独特的交际语境,是师生的双边互动。课堂交际与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信息交流、知识交流和思想沟通。这一活动的好坏也就是其磨合的结果,最终决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获取知识的多与少。某种程度上说它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要想做到有效上课,就必须使得上课的各个环节科学有序。导入呈现要科学、合理;讲解要精辟、精炼;过渡要自然、流畅;巩固练习要适时、适量;提问要引智、启发;活动要严密、有效;语言要严谨、清晰;节奏要宽松、适宜;评价要及时、客观。这些对初中英语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为使初中英语复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应注意下列“十忌”。

一、忌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

复习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本,切忌丢开大纲、教材另搞一套;但也不能死搬教材,把学生的眼光局限于书本之中。

二、忌东一榔头,西一棒,不成系统

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循环性,即把知识系统归类,按系统训练能力,使学生有系统的记忆、思维和进行交际实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教学大纲吃准吃透,将其中的要求向学生讲明,使师生对全套教材有个完整的了解。

三、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讲练

要注意复习的针对性。要针对大纲、教材讲,讲主要的、常用的、典型的、易混淆的内容。更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复习,必须有目的地顾及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做到学生缺什么讲什么,而不可教者见什么讲什么。要考虑到诸因素,否则会出现“广种”不“丰收”之现象。

四、忌形成误区

防止仅仅孤立复习某项内容、单一运用某个器官,忽视复习的综合性。

复习的综合性是在于把词汇、句型、语法、课文结合起来复习,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训练。这样有助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地发展。要突出复习的综合性,才能避免复习中易产生的某种片面性、抽象性,增强学生复习的整体意识,也有利于在整体理解中掌握所复习的内容。

五、忌复习方法和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复习要有趣味性,当然趣味不是单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幽默感等,还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新颖性、创造性,以多变的练习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复习模式单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抑制、反感的情绪,就可能影响复习效果。

六、忌时间上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内容上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

复习应有很强的计划性,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内容。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教材侧重点,支配好时间,每节课安排好教学步骤,同时结合教材单元循环的特点,体现章回性,有的放矢,让重点和难点多次出现,温故而知新。同时注意在复习层次上体现科学的序列性,难度递增,练习材料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如若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纠缠在某些个别问题,白白地浪费时间,就会使复习计划不能如期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七、忌题海战术,做到减负不降要求

要精讲精练,减负不等于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适度的练习量。切不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搜罗各种试卷,不加选择、不间断地考学生,用过量的习题逼学生,没早没晚地进行机械性练习。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使学生身心受到摧残。要注意收集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吸收习题中的精华重新编排,针对学生复习中的弱项做些分项或综合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使其源于教材又别于教材,既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又便于能力的考查,学生能力能够承受,又便于信息的反馈。

八、忌老调重弹,简单重复

要注意接受新观念,教学中不断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复习内容不宜原样重复、静止地重复,而应在新形式,新的体系中再现。我注意在授课的方式上或以单元为单位,或以同类课型为组合,将复习课与练习课穿插进行讲练,或编出一定的程序,借助电教手段,运用教学信息的超文本方式,使学生在强化操练中有新意,有乐趣。

九、忌“一言堂”,填“老鸭”

新授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更应如此。只有调动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类总结,鼓励学生敢于暴露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复习目的,提高复习效果,培养出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十、忌只练不温故

总复习过程中切忌以材料多、练习多、作业多、考试多取胜。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错题分项收集工作,随着复习知识点的出现,有机地针对性地重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如期完成已定的复习计划,以其趣味性浓而取胜。同时,教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素质,克服光环效应,提高驾驭教材和操纵课堂复习活动的能力,注意学生复习中的表现和神态,从学生的表情、姿态等方面反馈信息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复习计划、速度、方法和复习内容等,让学生处处体现出有成功的喜悦感,确保每节课、每阶段的复习工作都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只有这样综合协调运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师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构建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又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总复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刘芳.2003.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刘芳.200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林兆琪.1998.教学优化与评价[M]

朱慕菊.2002.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6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师生教材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