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娟
《牛津初中英语》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规律,感觉要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坚持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教材的编排也处处体现了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克服学习“畏难”情绪的良方。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一切因素,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新颖有趣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辅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活动的途径,使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7A Unit 5 Going Shopping中的 Happy Birthday这一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准备一些他们自己想要得的生日礼物。同时我也准备了CD, comic book, football stickers, hair clips, Teddy bear, walkman, Mp3, Mp4, computer game。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成功地为Simon和Sandy两位同学准备了举行生日庆典的礼物。同时让他们学习了英语歌曲Happy Birthday, 并伴随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播放,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更加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7B》第一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 (Countries and capitals) 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把各国的名胜古迹或其标志性建筑展示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说出这些地方的名称、所属的国家及其首都,并简要介绍一下这些国家。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
二、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是口头接受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课堂45分钟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当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坐得住,听得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还需给学生提供更多听英语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录音机的作用,利用配套录音磁带,让学生接触标准的语音、语调、语流,形成语感。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开口讲是最基本的要求。“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如“给动画片配音”、英语小短剧表演、口语竞赛等,我相信所有这些创造性的活动都可激发年轻人的表现欲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一定会“enjoy speaking和good at speaking。”教师应多创设情景,可以是“Talk about the picture”,也可以是围绕一个“Topic”,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学生学说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一些鼓励与肯定,不要因为学生的语法错误或读音错误而打断他们。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首先,认真抓好早读课。确保早读时间,明确早读内容,并通过默写等形式检测早读效果。其次,阅读形式要多样化。通过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读、分小组读、教师或磁带领读、默读等形式阅读英语,学生参与欲强,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指导阅读技巧。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获取主要信息上,学会抓住topic sentence。
4.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英语写作可以从学写英语日记做起,也可以是给笔友写一封信,或命题小作文,例如:My family、 My school、 My friend、 My teacher等。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还可以试着让学生把长课文改写成Summary,把对话改写成短文,通过这些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尊重主体,分层互动教学,促进全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而教材“入口低,中间宽,出口活”的特点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教材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多方面体现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可按学生的基础,并兼顾自愿选择的原则(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分层或分组,并定期调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任务、实施不同的评价、让他们增强自信,在自身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不少是通过大量的对话和问答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为我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性教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摒弃“唱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以新的活力。凡是课本中的对话部分,问答部分,我们都让学生实际操作。我们还设计了一些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探索不同的答案。针对初中生爱说,爱动,爱玩的特点,采取两两对话,提问抢答,小组讨论,演讲辩论,个人才华展现等。能让学生“动”起来都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体会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使用好《牛津初中英语》。
四、正确评价,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主张“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倡导“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多使用形成性评价,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使用终结性评价时,应注重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检测基本的语言知识(四会要求的词汇,短语和语法要点),不盲目考察“超前”出现的语法知识或带*、△号的词汇、短语的用法(它们可以出现在语篇或题干中,以检测其义),以免误导学生;同时,教师要着重检测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如语篇阅读能力、听的综合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只有合理的评价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