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刊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丽娜的文章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与各种思想的斗争中不断被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的。具体而言,它大致经历了三次论战。
第一次是与胡适实用主义的论战。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就是这一论战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这次论战,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次是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1920年9月,针对梁启超、张东荪宣传劳资合作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李达撰写了《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陈独秀撰写了《独秀复东荪先生信》、《社会主义批评》等文章。这场争论使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坚持社会革命,反对社会改良的政治立场。第三次是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陈独秀撰文指出:无政府党绝对不要国家政治法律的主张,是抹煞“资本阶级”与“非资本阶级”国家的区别,为不劳动的“资本阶级”利用。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所经历的论战看,真理是不怕辩论的。真理在辩论的过程中得到认识,人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凝聚了对真理的共识。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能够允许思想的自由讨论,其实就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获得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提供了保障。
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