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
哪些事件会成为历史的里程碑或者分水岭呢?有时候是一场战争,有时候是一次会议,有时候是一份宣言,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发现,有时候是一场灾难……
有两次巨大的灾难改变了美国历史。一次是2001年的“9·11”,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塔被恐怖分子袭击起火倒塌;还有一次是1911年3月25日的华盛顿广场三角工厂大楼火灾。
1911年3月26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的标题特别长:“146名女工死于内衣厂大火,街上尸横遍地,楼内堆尸如山。”标题的下面是这样一段导语:“位于格林尼街与华盛顿广场拐角处的10层大楼中有3层昨天被焚毁。大火中146名女工——其中至少有125个姑娘被烧死或者在跳到楼下的人行道上时摔死。”
“没人知道火是怎样烧起来的。8楼车间里有很多张木制的大裁剪桌,桌上堆着布匹,地上到处是碎布头。借着满地的易燃物,火势迅速蔓延。
“一群女工设法逃到防火梯旁,试图通过防火梯逃生。但是,年久失修的逃生梯已经严重锈损,在姑娘们的重压下,防火梯轰然断裂,女工们惨叫着从高楼上跌落。
“大楼下面的人绝望地看着着火的楼层,无法救助。顷刻,浓烟滚滚的窗口出现了几个姑娘的脸。她们爬到高高的窗台上,背后是地狱般的烈火,火舌向她们逼近,舔向她们的头发和衣裙。浓烟中,人们看不清她们的脸,也看不见她们脸上绝望的表情。然而,熊熊烈火把她们的身影烙进了美国历史之中。
“在无数双焦急、痛苦、绝望的眼睛注视下,姑娘们如同一只只火鸟,裙裾上带着火焰,从24米的高楼上纵身跃下……楼下,人们摊开被单、毯子、被子,试图接住跳下来的女工。但是,被子和毛毯承受不住冲击力,从高楼上跳下的姑娘的身体穿过被子和毛毯,重重地摔在人行道上。地上四散着姑娘们的尸体,鲜血染红了街道。水龙带里的水喷射到火场,又从空中落到地上,汇入地上的鲜血,淌入下水道……”
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发薪的日子,姑娘们已经换下工装,穿上了自己的漂亮衣服,正在排队领工资。接下来是劳累一周盼来的一个难得的周末,惨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就在一年前,在纽约的几百家血汗工厂工作的工人们曾经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工作条件。发生火灾的三角工厂的女工们也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她们特别要求改善工厂的防火设施,但罢工以失败告终。由于生活所迫,姑娘们不得不回到她们已经意识到随时会发生火灾的工厂。
4月5日那个天色阴沉的下午,12万名工人组成了一条长长的、沉默的队伍。那是一场沉默的游行,只有哭泣,没有口号。
在那之前,纽约人并不关心这些近在咫尺的血汗工厂里工人们的境遇。但这次灾难唤醒了纽约人的良知。“我低下自己的头,对自己说,我是有责任的。是的,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责任的。”一位学者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们的负罪感最终落实为一步步的具体措施。
美国的《劳动法》在这一时期通过,三角工厂火灾成了立法的依据。到1914年,纽约州共通过了34项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和劳动安全的法律。这些法律的通过,被看做是“进步时代”最重要的成果。
三角工厂的事件后来被写进美国高中历史教材,提醒人们记住这样一条准则: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
(吴天明摘自《商业价值》2010年第5期,邝 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