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婴的胜利

2010-07-04 11:09:29李宗陶
读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苏联

李宗陶

当年一起搞翻译的人,后来许多到北京去当官了。这些年碰到草婴,他们会说:“还是你好,有这么多作品留下来。”

87岁的草婴坐在病床旁的椅子上,穿一件红黑相间的毛衣,华东医院统一的细条纹薄棉袄盖在腿上。

妻子盛天民走进来,帮他掖掖衣领。

“我不晓得今朝为啥要换衣裳。”草婴慢慢道。

“不是同你讲过了,记者今天要来采访。”盛天民笑着说。

草婴像孩子一样笑着说:“哦,想起来了。”

护工递给他一只小白碗,里面有一些切好的苹果。说着话,草婴忘记了苹果,把碗搁在床上。盛天民跟记者交谈时,护工指了指碗,意思是“您还没吃完呢”,草婴立刻将碗抱进怀中,放一小块苹果进嘴里。那神态,是顺从,是无争,是纯净。

就是这位看起来已返老还童的先生,在“文革”后的20多年里,不要编制、不要职称、不拿工资,冷冷清清翻译了400多万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以及肖洛霍夫、莱蒙托夫等人的作品——一张八仙桌都不够摊开这些译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生了病只能到街道小医院诊治。即使有市委领导关照,医院也还是一拖再拖。最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芮杏文“怒责下属”,草婴才有了医疗待遇。也难怪,有关部门的领导不会换算“大翻译家”相当于“行政几级”。

祖上传下来的东西

宁波慈溪盛家是当地望族,从康熙时代到民国前,家族中考取功名的、做官的有408人,近代出国留洋学业有成者、实业家不计其数。

1923年,草婴在慈溪骆驼桥盛家出生,原名盛峻峰。

1931年10月21日,宁波地区的《时事公报》登了条消息《小学生盛峻峰独捐30金》,说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在宁波各界抗日救国的募捐活动中,8岁的盛峻峰捐出了30块大洋。这笔钱在当时可买100斤猪肉或150斤麻油。这是父亲盛济舲嘱咐儿子捐的,他用这种方式,把“爱国”两个字教给了儿子。

1937年,日本人离宁波越来越近,父亲带着一家人去上海逃难。

抗战初期,国内首次出版《鲁迅全集》20卷,定价20元,但预订只收8元。盛峻峰用攒的零花钱订了一套,从此“反复读”。全集的后10卷都是鲁迅的译作,他说后来走上翻译之路,是受了鲁迅的影响。

盛峻峰在英国人办的雷士德工学院学的是英文,那时候进步书刊和俄苏文学作品大量涌入,他遂起意学习俄文。循着报上的一则广告,他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戴深度近视眼镜的俄国中年妇女(当时在上海有几万旧俄难民),问明来意后,告诉他学费是每小时1元银洋。盛峻峰算了算,要求每周上一次课。他按老师的指点,去霞飞路一家俄侨开的书店买了教材。那时他每月有5元银洋零花钱,用4元学俄语,剩下1元买参考书,他甚至没看过一场电影。

塔斯社和翻译生涯的开端

1941年,上海地下党组织和苏联塔斯社商量合办中文刊物,为反法西斯做宣传。地下党领导姜椿芳找到盛峻峰,希望他做一点翻译工作。那年盛峻峰18岁。第二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译作——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用了笔名“草婴”。

其时,有不少国家的新闻社在上海设立分社,如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用的大多是通晓外文的中国人。草婴1945年正式加入塔斯社。该社在上海办了一份中文刊物《时代》、一份英文报纸《每日战讯》,还有一个“呼声电台”。

当时国民党封锁战争消息,只报胜仗不报败仗,所以要“偷听敌台”才能全面了解情况。姜椿芳请精通法语的傅雷听法国通讯社的短波广播,然后译成中文。草婴于是常常去石门路巴黎新村傅雷先生家里拿译稿。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以苏联为师”的大背景下,草婴译过大量介绍苏联国家制度、企业管理、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的著作以及俄语文法读物,同时向中国读者引介俄苏文艺作品,其中不少篇目入选了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本。

1955年,他发表了译作《拖拉机站站长的总农艺师》(尼古拉耶娃等著),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读后,号召全国青年团员向女主人公娜斯嘉学习,“关心人民疾苦,反对官僚主义”。

草婴的学生章海陵说:“胡耀邦注意到《拖拉机站站长的总农艺师》很可能是文学浏览的‘偶然,但其中也有‘必然,其中之一就是草婴优秀的译笔,令原作大为增色。”

草婴曾撰文介绍过俄苏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包括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和索尔仁尼琴。他对俄苏诗人也很熟悉,翻译过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的部分诗作。

在他心目中,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的巨人,用一生的作品向人宣示博爱、自由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肖洛霍夫是继承托氏精神及技艺最成功的一位,所以他在20世纪50年代倾力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自1956年的最后一天开始在《真理报》上连载。卫国战争期间,“不是阵亡就是叛徒”,许多幸存的苏联官兵归来后都遭受过巨大苦难。华东师范大学徐振亚教授说:“那年除夕,莫斯科广播这篇小说时万人空巷,许多苏联人站着听,在寒风中流下眼泪。草婴是思想家,他很敏感,马上感觉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立刻动手翻译。”

草婴后来写道:“我在翻译时心情激动,常常停下笔来擦眼泪……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损失了大约4000万人,因此战后几乎每家的餐桌都留有空位,摆着没人动用的餐具。”

他对肖洛霍夫的许多作品感兴趣,最早译过《学会仇恨》,后又译了《被开垦的处女地》(重译时改名《新垦地》)和《顿河故事》。

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理解

草婴有一句名言:我像犹太人吝惜他们的每一块钱那样,吝惜自己的每一分钟。

一年365天,他坐在自家书房,像上班一样跟那些小小的俄国文字做伴。一次朋友借住他家,早上刚聊了几句,草婴就说:“对不起,我要上班了。”盛天民告诉记者,他工作的时候,子女们都知道不能打搅。

草婴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让异国读者读译文的感受与本国读者读原文的感受相当。

他曾向朋友透露他翻译的程序:先通读几遍,使人物形象在头脑中清晰;接着逐字逐句翻译;然后对照原文,看看有无脱漏、误解的地方;接下来从中文角度审阅,他常请演员朋友朗读,改正拗口之处(比如老朋友孙道临为他朗读过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译稿,草婴据此做了音韵上的调整。在华东医院,他们也曾经是邻居);最后根据编辑意见做些调整。

《战争与和平》中有559个人物,草婴做了559张小卡片,将每个人的姓名、身份、性格特点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中的世界,才开始动笔。此外,托翁作品中辽阔的历史画卷,迫使他广泛涉猎俄国的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风俗以及俄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这4卷作品他整整译了6年。

今天,559张卡片和4本已经翻烂了的原著,仍静静地躺在他的书橱里。

徐振亚在《复活》的几种汉语译本中,最推崇草婴的译本。他说:“草婴吃透了原著,用词准确、传神,也更简练。”

在翻译《安娜·卡列尼娜》时,安娜的命运常常使他深陷其中。学生章海陵记得,有一天上门拜访,发现老师有些异样。他起身告辞,草婴一再挽留。过了一会儿,草婴动容地说:“安娜死了……我刚才在翻译‘安娜之死,心里难过。”

1985年,他第一次随代表团去苏联,踏上了托尔斯泰故园的土地。那是图拉市附近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占地380公顷,有白桦树林和湖泊。草婴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大贵族、大地主,却那么关心穷苦农民,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1987年,苏联作家协会授予草婴“高尔基文学奖”,颁奖辞中有这样一句话:“(草婴)这两个汉字表现出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理解。”

1996年,草婴这样写道:“一些大学生,学好了外语到中外合资企业去赚大钱,真正甘于寂寞从事翻译的凤毛麟角。有些大学生中外文基础都很好,但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没有落实,无法从事他们心爱的工作。”

胸椎骨断了,脊梁骨没断

草婴说:“知识分子要有5样东西:良心,头脑,眼光,脊梁和胆识。”

他还说:“人活着,不能说违心话、做违心事;不论什么事,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判断,不能弯腰曲背,随风摇摆。”

20世纪50年代反胡风时,草婴的朋友满涛成为批斗对象;“反右”时,傅雷被戴上“右派”帽子。有关部门请草婴写批判文章,他一个字都没写。他说:“我不能昧着良心批判他们呀。”

对年轻时崇拜的斯大林他也有自己的反思。在给朋友蓝英年的信中,他说:“以前我们对苏联的看法完全是‘一边倒的,我们从能接触的材料中只看到它光明的一面,只听到对它的赞歌……近年来,我读了高尔基以前没有公开出版的《不合时宜的思想》、罗曼·罗兰封存50年后重见天日的《莫斯科日记》和纪德的《访苏联归来》,对苏联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读了您写的一系列文章,真如拨开重重迷雾看到了一段未被歪曲的历史和一个未被包装的斯大林。”

正是为了除掉这种历史包装,“文革”后,草婴与巴金一道为建立“文革博物馆”奔走斡旋。摄影人杨克林编著了上下两卷《文革博物馆》画册,两位老人的文字出现在画册的最前面。草婴在序言中说:“凡有良知的人都会从心底发出呼声:再也不能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比较草婴与妻子在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两人的身高差距不见了。那场浩劫令他的身体有了短缺:1965年下放劳动,他因大出血失去了3/4的胃;1975年,100斤的水泥包生生压断了他90斤身躯中的胸椎骨。草婴说:“胸椎骨断了,脊梁骨没断。”

到今天,他们已经一起走过了60年。

采访中,老两口核对着人名、事迹,翻拣记忆中压箱底的部分,场面很温暖。

(陈志诚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16期,本刊有删节,李 晨图)

猜你喜欢
苏联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中外文摘(2017年14期)2017-07-31 16:16:48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9
Voice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苏联联邦制的问题与缺陷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秘密赴朝参战的苏联空军
军事历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42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军事历史(1992年6期)1992-08-15 06:25:10
苏联曾得到过中国的援助
军事历史(1992年2期)1992-01-18 0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