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00015)
自1999年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首次推出IPTV业务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5家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根据著名研究机构Point Topic发布的数据,2009年IPTV用户数增长了47%,即1 080万户,全球总数达3 300万户。而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IPTV用户数到2014年底将达到6 800万户,亚太和西欧地区将处于领先地位。全球主要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的情况见表1(截至2009年年底)。
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内地 (除香港、台湾外)IPTV用户数达到470万户。
中国电信的IPTV用户数达到362万户,其中,上海电信以101万户居首,江苏电信为78万户,广东电信为71万户,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中国电信已经有19个省建设了IPTV省级平台,包括广东、广西、江苏、湖南、湖北、新疆、云南、青海、福建、上海、浙江、安徽、陕西、宁夏、海南、西藏等。
中国联通由于2009年全年处于部门架构及业务调整,IPTV发展处于停滞阶段,除了辽宁有所发展外,河南和黑龙江均处于停滞状态。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联通IPTV用户数在50万户左右。随着部门调整结束,中国联通各省公司也加紧IPTV的发展,2010年4月,重庆联通宣布与央视网合作进行IPTV试商用。杭州华数2009年通过对外输出IPTV平台和内容业务合作的方式,以浙江为根据地,积极拓展IPTV对外合作,截至2009年底,共发展用户56万户,其中浙江地区42万户。
目前,IPTV平台厂商主要包括华为、中兴、UT、上海贝尔,终端企业包括中兴、UT、华为、上海贝尔、朝歌、三零凯天、裕兴、同洲、长虹、摩托罗拉、九洲、大亚、康佳、烽火、汤姆逊等。
在标准化方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于2005年8月成立了IP与多媒体工作委员会IPTV特别工作组,启动了对IPTV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中国IPTV标准采用非NGN架构,目前颁布或正在制定的标准如下。
表1 全球主要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的情况
·在总体方面:IPTV业务需求,IPTV业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IPTV终端管理系统体系架构,IPTV业务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在门户导航方面:IPTV业务导航系统技术要求。
·在内容分发方面:I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场景和需求),I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体系架构)。
·在安全方面:IPTV安全体系架构。
·在版权管理方面:IPTV数字版权管理(DRM)架构及需求,IPTV数字版权管理许可证控制及传输技术要求,IPTV机顶盒数字版权管理代理(DRM agent)技术要求,IPTV数字版权管理媒体加密技术要求,IPTV数字版权管理密钥管理与授权技术要求。
·在终端方面: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IPTV机顶盒测试方法,IPTV终端机卡分离技术要求,机顶盒与IPTV业务平台接口技术要求,机顶盒与IPTV业务平台接口测试方法,IPTV机顶盒中间件技术要求。
·在承载网络方面:IPTV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IPTV承载网络体系架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扩展技术要求(第 1部分 IPTV),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扩展测试方法(第1部分:IPTV),IPTV业务场景中支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扩展的系统技术要求,IPTV业务场景中支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扩展的系统测试方法。
·在开放接口方面:IPTV内容运营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IPTV系统的开放应用接口技术要求。
·在运维支撑方面:IPTV运维支撑系统技术要求,IPTV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要求,IPTV运维支撑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1部分:业务系统),IPTV运维支撑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承载网络),IPTV运维支撑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3部分:终端)。
我国IPTV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电部门相关政策的限制。2004年,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第39号令:从事IPTV、手机电视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按照《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于目前发放的4张IPTV牌照全部由广电系统获得,因此各地电信部门必须采取与上海文广、央视国际等牌照拥有者合作的模式开展业务。随着IPTV的发展以及在局部地区对有线电视形成的竞争压力,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向各省广电局发出“41号文”,要求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依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条规依法予以查处,限期停止“违规”开展的IP电视业务,对IPTV业务的开展地区和范围进一步进行限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4月22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4.04亿户,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占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比例超过了75%以上,通过互联网门户观看视频、进行视频分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用户的选择。随着2010年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发放,互联网与电视设备商、内容提供商将进一步结合。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基于开放互联网模式的视频业务将给基于电信专网的IPTV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目前,我国IPTV开展的业务主要是直播电视、电视回看、时移电视和视频点播四类,当前IPTV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数字新媒体内容还相当缺乏。电信企业在增值业务方面,尤其是基于互动的增值业务开发和创新有限,缺乏有效的业务创新和盈利模式。
2009年9月28日,九大卫视推出高标清同播,高清时代正式开启。随着数字电视的高清化推进,IPTV也迫切需要高清化,以便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体验,另外全业务运营已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博弈重心,而打造体验一致的手机、电视和电脑三屏内容共享和互动的融合视讯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则是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这都需要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
在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支持IPTV、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建立内容、终端、传输、运营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体系。尽管近期由于进入三网融合试点的敏感期,IPTV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但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三网融合试点的实质性推进以及广电、电信搏弈的日益明朗化,对IPTV的政策管制将趋于弱化。
对于运营商来说,IPTV是战略型新兴业务,是电信运营商切入视频服务领域,带动宽带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种子业务,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原来的固网运营商来说,在固话用户持续流失,ARPU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必将加大对IPTV的推动力度。另外,随着光纤到户的加速实施,网络带宽的瓶颈将彻底解决,也将有利于IPTV尤其是高清IPTV的发展。
在视频服务模式方面,IPTV具有电信行业网络覆盖广、带宽高、服务质量好等优势,数字电视具有广电政策、内容优势,互联网电视具有用户覆盖面大、开放灵活等优势,因此三种模式将长期共存互补。但从未来竞争来看,IPTV运营必须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与提升,积极地推进IPTV系统的开放化,在IPTV系统中引进互联网内容和应用。
从IPTV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更好的开放性、更丰富的业务、更强的传输能力是目前发展的重点,要实现这些目标,下一阶段要重点研究高清IPTV对视频编码技术、CDN和流媒体等方面的新需求;研究在机顶盒设备中引入P2P技术时,涉及的CDN、终端设备、内容管理、DRM、业务安全等问题;研究业务门户导航系统的发现选择机制,制定浏览器软件技术规范;研究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如何满足移动IPTV需求,对体系架构和内容分发等各子系统的影响;研究如何与VoIP、可视电话、即时通信等业务实现融合来丰富业务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