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32.108
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ing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的一种。是创作人员(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组合,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多媒体课件以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力、方便的共享性和交互性,赢得广大师生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学校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室的建设,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Director等制作软件的流行,多媒体课件已经深入中小学生课堂,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当前多媒体课件在运用和制作层面上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追求课件的内容容量,缺乏务实性;偏好光怪陆离的形式效果,展示制作水平,起了喧宾夺主的
反作用;过分强调工具作用,凡公开课、观摩课必触“电”的心理,而忽视教学的本质;等等。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喜欢“拿来主义”,鲜有个性化思考。当前,各种教学类网站提供了大量免费或收费课件,笔者在百度上搜索“辛亥革命课件”,共搜到相关网页约304 000个;搜索“美国独立战争课件”,共搜到相关网页约58 100个。其中,绝大多数为PowerPoint格式。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简单易用,修改方便,不少教师下载后,修改一下单位名称和制作者姓名,就在课堂上使用。更有甚者,用来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
优秀的教师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风格上,或构思严谨,或幽默睿智,或俯仰有情,只有一点有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学生的鲜明“个性”。再者,由于个人经历与专业修养的不同,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的诠释会体现出个体差异。在向学生讲解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重构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调整、教学重点的选择、教学观点的转述,甚至会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那么,每一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作课件,课件运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挥洒自如,最终让课件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不是花哨的装饰。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体现出个性特征,这是毋庸置疑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进一步证明学生间智能发展的不均衡,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有所差异。这里既有个人经历的不同,也有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学科产生兴趣,学习方式、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和判断。不同的生活体验也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多元化理解。
科学的精神是否定,科学的态度是怀疑。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任何一个学科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以中国近代史为例,随着近代史的解禁和史学研究的发展,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已经有了新的评价或可争议之处。历史教师一定要把握史学发展的方向,熟悉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如对李鸿章的评价,以前他是一个形象扁平、被全面否定的近代人物,20世纪90年代后,对他在洋务运动、日俄外交甚至戊戌维新等历史事件上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新知识、新成果,都应该在课件当中有所体现。
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它在教学当中,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笔者有幸听过不少多媒体课,有的讲授教师非常注重多媒体软件的华丽制作(此处不论是下载他人或请人做的),有Flash动画,有视频,有学生互动,整个课堂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对技能的培养、对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而是光怪陆离的课件。给人的感受就是,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没有鲜明个性,仿佛只知道一些教材、教参上的东西。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见198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看教科书,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题,更要广泛涉猎。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创新需要反复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比复制更艰苦,但更有价值。曾听一位教师在中国近代史部分的综合复习课上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题,他的课件的核心是一幅别出心裁的《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因素与资本主义社会因素比较》(大致如图1所示)。该图很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封建社会在瓦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但是直到1949年,封建因素远远比资本主义因素强大得多。所以,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然后教师通过A、B、C、D、E共5个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发生大起落的时间段,与学生共同探究,以C时间段为例,资本主义社会因素能得到较高发展,体现就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政治、思想、文化层面)的开展,外国经济侵略的缓解、民族资本的壮大(经济、阶级结构层面)。同时,学生懂得“资本主义”这个概念,不单指经济,而且包括政治、思想、文化、阶级结构等内容。此堂课,说明教师对整本教材的挖掘极深,对中国近代史宏观把握得很好,对学生的启发较大,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是教师创新的结果。
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跟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这个角度讲,是教学对象的地区差异。除此之外,还有相同地区的城乡差异问题、学生个性差异问题。课件设计过程中要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个地区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或者教研课、公开课,合作制作课件,让教师在合作中对话、互动、协同、碰撞、交流和分享,实现优势互补和研究效果的最大化,形成区域化特色教学。以内江市为例,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有张大千、喻培伦和范长江等知名历史人物,在课件制作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入他们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兴趣,培训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好的课件,如一篇漂亮的文章,有谋篇布局,有高涨、有重点。课件内容杂乱,使课件的信息量过大,影响学生知识接受。课件界面花哨,充斥着花哨的背景、新颖的按钮、不恰当的背景音乐,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画面上,对课件展示的重要知识却毫不在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主航道,干扰正常教学。过分注重课件制作技巧,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在课件中设置过多的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