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贺海峰
开放式村部建设是基层治理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副书记王明方、组织部长段敦厚都对这一探索给予了肯定。
2008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六。众目睽睽之下,伴随一声巨响,杜集区高岳街道双楼村部的围墙、门楼,被轰然推倒。与此同时,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村部上空飘扬起来,功能齐备的村民休闲健身广场修建起来,高达20米的太阳能路灯矗立起来。
一场名为“开放式村部建设”的基层治理方式变革,由此破土而出。
王善永,担任双楼村党支书迄今已有36年之久,对农村工作游刃有余。当初甚至连他都没有想到,推倒围墙、建设开放式村部,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为什么要推进这场变革?杜集区委书记顾文告诉《决策》,直接动因是,2007年,区委、区政府投资237.7万元新建了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是,当村部越来越漂亮、硬件越来越齐全时,一个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有的村部往往一两个月都不动锁,村部的高墙、铁门把群众挡在了门外,办事、娱乐极不方便,干群关系随之疏远。这与党的宗旨以及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区委当时的态度很明确:调整方案,拆除围墙。党支部是战斗堡垒,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党员、老百姓才是村部的真正主人。”顾文回忆说,“当然还有其他层面的考虑。比如,传统采煤大区的特殊区情,决定了杜集信访维稳压力相对较大。为什么压力大?村干部与老百姓沟通不够。为什么沟通不够?村干部把自己当成了官。只有开放,才能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只有开放,才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试点的重任,交给了工作基础较好的双楼村。
然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阻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村民议论纷纷,责怪村干部是“败家子”。“好端端的围墙,花钱建起来,又花钱推倒。”“这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是不是为了村干部自己的利益?”二是村干部担心,围墙拆除之后,村部安全如何保障。“拴只狼狗在那里也没有用。”“要随时作好东西被砸烂、被偷走的准备。”
村支书王善永当时也是踌躇再三,“非常心疼,舍不得拆。经过10多天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才最终下定决心。”随后,他多次主持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征询意见,终于达成共识。尽管威信很高,但他坦言“整个过程十分艰难”。
开放式村部建成后,双楼村气象为之一新。开阔的广场、漂亮的中央花坛、雅致的凉亭、高规格的篮球场、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每逢天气晴好,村民总是自发来到这里,组织戏曲、舞蹈、小品、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刹那间,村部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过去村民不敢去、不愿去、不能去的“冷清院落”,变成了时时开放、人人爱去、群众满意的“温馨家园”。
而更让村干部惊讶的是,时至今日,村部没有碎过一块玻璃,没有丢过一件东西。“千万不要低估老百姓,他最能分清什么是真正为了他好。他信服的就会拥护,他拥护的就会爱护。”顾文告诉《决策》。
开放式村部更深一层含义,是村干部随叫随到,全天候为村民服务。
据说,在北方农村,农业税取消后,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吃有喝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病有事要找你,解决不了就告你”。村干部和村民隔阂之深,基层组织治理方式之滞后,可见一斑。有人比喻,干部是油,老百姓是水,油珠子漂在了水面上。
根本原因在于两条:一是村部功能不健全,群众来了没法办事;二是村干部服务水平跟不上,群众来了办不好事。
开放式村部建设显然是有的放矢。其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地提出了“拆除一堵墙,建好六个室,设立四个栏,打造五个中心”的工作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推倒村部围墙,同步建立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为民服务代理室、调解警务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设立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信息发布栏、政策宣传栏,把开放式村部打造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一言以蔽之,方便群众、拓展服务功能,被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双楼村为民服务代理室,我们看到,村部为村民提供了好几十种代理服务。户口迁移、生育证办理、家电下乡补贴……只要村民备齐手续交到村部,均由村干部负责到镇里或者县区代办。村民王淮北告诉《决策》:“以前办理身份证,一般要往街道派出所跑好几趟。现在大不一样了,只要我们把照片交到村部,村民干部就会直接把办好的身份证送到家门口。”过去的“干部指挥、群众跑腿”,已经切切实实变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又如,以关爱留守未成年人为初衷的“少儿之家”建设。双楼村安排“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校长、老教师)作为校外总辅导员,同时聘请校外文体辅导员、健康辅导员、法制辅导员、安全辅导员,全面开展“爱心助成长”和党员一对一结对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的“党心暖童心”等活动,把开放式村部打造成了少年儿童的生活之家、学习之家、文体娱乐之家。国家信访局常务副局长王石奇闻知此事,大年初一从北京专程赶到杜集区进行观摩调研。
村部功能由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办公向多种服务转变,逼迫着村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学习、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王善永说,作为一名村干部,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带头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的劲头更足了。另外,开放式办公,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办事能力,都置于群众的视野之内和监督之下,有利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村民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
高岳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陈明月告诉《决策》:“过去群众上访常常绕过村和街道,直接到区、市政府。现在,开放式村部建设使群众有了可以说话的地方、能够办事的地方,村干部也不再把矛盾往上推。2009年,高岳街道拆迁1280户、征地3200亩,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两年来,双楼村开放式村部建设总计投入80余万元。显然,如果没有资金来源,开放式村部不仅很难建立起来,而且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怎么办?双楼村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手抓促进农民增收,一手抓壮大集体经济。以发展蔬菜设施栽培为例,通过土地流转,全村先后建设节能温室大棚159栋,然后承包给农户。村党支部与山东寿光合作,做好产前引进新品种、产中引进新技术、产后开拓市场等一条龙服务。村民闫明承包了3个蔬菜大棚,年均纯收入接近6万元。“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他说。而村集体经济年均纯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举超过了70万元,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双楼经验”很快在杜集区推广开来。全区一共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党员活动、结对帮扶、村民素质教育、村干部培训等长效机制20多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开放式村部的有效管理以及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譬如,区委制定“村干部集中培训月”,一周一专题,把信访接待、文明创建、全程代理等纳入培训计划,邀请学者、官员讲课,切实提高村干部的服务水平。现在,村干部不仅待遇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纷纷上起电大,不少人甚至已经拿到了本科文凭。
2009年6月,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敏锐地预见到,这不仅是拆除一堵墙,这是一场革命!市财政立即拨专款2600万元在全市推广开放式村部建设。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副书记王明方、组织部长段敦厚等都对这一探索给予了肯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调研组认为,发轫于双楼村的开放式村部“实际、实用、老百姓得实惠,可学、可比、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