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2010-06-21 03:44郑竹青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方法

郑竹青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会读书、会思考、善问会答,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学习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让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组织竞赛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等方式,以情打动学生,以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但教师也要注意到,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使他们的兴趣很难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多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案,特别要注意问题的合理陛。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还要有思维价值,既能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要难易适度,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把问题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地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表面性,注意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如课文《数星星的孩子》中,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小张衡认为数得清。教学时,我问学生:“到底星星能不能数得清?”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许多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自己所掌握的课外知识。一番争论,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创造性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会学习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主體,给予时间,教以方法,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养成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书进行查阅自读,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他们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钻研,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阅读,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总评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读,如学会运用理解字词的方法读通课文,运用分段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运用质疑、解惑、鉴赏等方法进一步深读课文。

三、加强指导,使学生善问会答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只能被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围着老师转,成为学习的局外人,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个辨证的“无疑—有疑—无疑”实际是读书的“三部曲”,揭示了求知的规律。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教会学生发问,就要打破“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要鼓励学生好问

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天性,对学生的提问,不管是对是错,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对于一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凭借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独立思考;对一些有价值、有启发性的,学生又难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解决;而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问题,则应该适当冷处理。

(二)要教育学生善问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重点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使他们学会提问。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如“这个词语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属于浅显的表层问题,而“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为什么写这件事”等问题属于探讨性的、探究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浅显的提问趋向深层次的提问。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提问。教师可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这有利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如教学《静夜思》一课,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围绕课文提一个问题,然后教师把众多问题梳理成两个问题,并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教学:李白为什么静夜思?他在宁静的夜里思什么?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学会了这首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或课文重点词句展开提问。如教学课文《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问:抓住中心句——“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进行发问,住宅的伟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小的蟋蟀能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还可以从语言运用上进行发问,看看不同的语言运用在表达内容或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差别;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提问,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使他们从“好问”逐步做到“善问”。

(三)培养学生释疑会答的能力

引导学生质疑只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说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究竟是谁害死了小扬科”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是更夫害死的,有的说是管家害死的,还有的说是仆人害的。这些意见,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时教师不要把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要求他们再读课文并思考:扬科和母亲为什么过着贫困的生活?八岁的小扬科为什么要去当牧童,受人欺凌?通过再读课文,小组里讨论,学生很快领悟到是资产阶级统治的黑暗社会害死了扬科,仆人、管家无非是统治阶级的奴才、帮凶,从而使他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因为精心设计的问题虽然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整个教学目标中来说,它只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能解、会答。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答问的指导,让他们掌握答问的一般步骤:一是弄清题意,明确要求;二是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确定好答题的范围和内容,细读文章,深入思考,找出关键词语、句子;三是组织语言,在回答问题时,力求完整、连贯。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回答,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构思好,做到有逻辑、有条理地叙述。总之,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释疑会答的能力,让“学生自求得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留给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给予他们参与学习、思考、发表言论的时间,对于有思考价值的、容量大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只有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是没有心理负担的,他在听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时心情是愉快的。小组讨论的方式能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识到在小组发言与在班上发言同等重要,即使老师没请他站起来发言,但他也参与了学习,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地听,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解决,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独到见解,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留有一块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思维,热烈地讨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方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