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型学生的培养模式

2010-06-21 03:44陆惠兰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知交流生活

陆惠兰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上的全方位照顾,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小公主”,致使他们不会主动关心他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不懂得体谅他人和进行换位思考。如此缺乏自立、自主、自强意识,缺乏自理、自律能力,缺乏反恩、自评习愤的一代怎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担负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检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展。

一、构建反思课堂,播撒反思种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播种思想的田园,是培养反思型学生的主战场。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作业、每一个活动,都透露着学生作为个体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特征。把培养反思型学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之中,使学生反思行为寻常化,为“反思型学生”的培养提供适宜的“气温”与“土壤”。以有利于反思意识的生根发芽。

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温故导新、探索交流、反思运用、感悟拓展四个环节。

(一)温故导新

学习新知識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反思和交流,收集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与新知关联的旧知识、学习新知时要用到的知识等。这种知识间的纵向对比及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习化难为易,促使他们在对比与联系中形成反思意识。

(二)探索交流

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新知的探索与交流,这也是培养反思型学生的关键环节。在对新知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最容易得到培养。因为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体不断对知识、方法和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协商、对比和反思的过程,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则是学生群体之间互相协商、对比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地协商、对比和反思,冲动型学生往往会慢慢沉淀,最终向反思型学生群体靠拢;而原本偏向于反思型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与培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好的方法,并且更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三)反思运用

教师不要轻视新课之后一两分钟的小结,因为它凝聚了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反复比较后提炼的结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新知及时进行梳理。而小结之后的运用,则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及时反思、善于运用的良好习惯。

(四)感悟拓展

课堂学习快结束时,往往是学生思维和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此时,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反思在本课中的收获,发表学习感想,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会使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他们乐做反思型学生。

二、创建反思档案,促进反思生成

如果说课堂是播撒思想的土壤,那么档案就是凝结智慧的温床。创建反思档案,可以让学生的反思智慧跳跃于字里行间,在敞开心扉中进行沟通与对话,使个性化反思智慧飞扬于群体之间。反思档案的形式有撰写成长足迹、抒写成长故事、撰写反思日(周)记、自警日(周)记、值日(周)总结、制作学习小报等。在学习、生活一天之后,让学生与家人、老师、朋友一起聊聊天,读读以前的作文、听听过去的朗读录音、看看以前的作业,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盘点收获的果实;跟家长、老师、同学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晒晒”自己的闪光点,谈谈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走过的路、收获的果实、错失的时机等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检查与整理。同时,在盘点与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反省自我,领悟了学习与交往的真谛,也能促使他们养成会反思、善反思的习惯。

三、营造反思氛围,养成反思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由此可见,教师要努力营造反思氛围,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当学生视反思犹如“出于本性”,这也就预示着他们成为了反思型学生。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小小自我警示卡”,使学生学会自省;通过建立“会诊卡”,使学生学会自治;通过制订日程表,使学生学会自理;通过训练冥想,让他们浮躁的心沉静;通过训练整理贴身物品,教会他们有条理的重要性。还可以训练学生以自律克制废话,以自信克服胆怯,以交流治疗封闭……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反省,使他们在认识水平、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生活体验等方面发生改变,变主观臆断为客观待人处事,变自我为中心为替他人着想,变自私狭隘为宽容关爱,变软弱为坚强,变萎靡不振为奋发向上,最终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开展反思性主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活动是唱响收获之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在教学中,开展学生名言征集活动,能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真谛,凝结生活智慧;开展班徽征集活动,能引导学生反思班级特色,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组织学生制订班级公约,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团队的优点与不足,增强规则意识;组织“成长”征文比赛,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放飞梦想,大胆翱翔;组织问卷调查,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反思个群关系,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形成诚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开展感恩活动,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获得的爱,从而懂得感激与关爱、尊重与体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能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地,学生自然会融反思与体验于一体,逐渐把反思变为本能。正像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我们要带领孩子走进自然,探究自然的奥秘;走向社会,体验角色的责任;融人生活,领略生活的真谛;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名优秀学生都会在成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学习反思”。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视反思为本能,就预示了反思已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反思课堂播撒反思种子,创建反思档案促进反思生成,营造反思氛围养成反思习惯,开展反思性主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猜你喜欢
新知交流生活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