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英
(揭阳市华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揭阳 522000)
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校园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新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在一起。
揭阳学院是揭阳市唯一的公办高等学校,设有30个专业,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仙桥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南邻池漳公路,交通便捷。原校区占地面积300a,因学院快速发展学校拟新征地1000a。整个校区东、南片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用于建设用地;而西北角地块现状为山体,地势陡峭、坡度大,不适合开发建设但可用于学院的植物实践基地及苗圃基地。
基于用地现状地形的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创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同时满足校园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要求,达到工程的可行性、建设的经济性、空间丰富性的统一和谐。
摒弃近年来校园规划过渡追求大尺度、大空间的做法,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寸和人性空间,自然蜿蜒的道路,水体自西向东延伸,移步易景,形成自然田园诗意般的校园风貌。
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种不同功能区的自身特点,体现现代大学园区的丰富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白色为主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脉。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根据整个用地“哑铃”状地形特点,自然地将学院整体分为东、西两片区。东片区以现有已建学院部分为基础,再适度扩展延伸使其更完整。西片区依据地形地貌特点,充分挖掘已有丰富的水系,合理安排用地,满足各项功能需求。学院根据需求分为八个功能分区:教学办公区、教学实训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文化活动区、体育活动区、专家生活区以及公园休闲区。
图1
3.1.1 教学办公区
教学办公区是学院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图书馆、科学实验楼、综合行政楼和西区规划的各系教学办公楼。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西区的院系办公教学楼空间紧凑,尺度适宜,其中位于西区中心轴线的高 12层的图书信息中心必将成为整个校园的地标性建筑。该区占地面积12.20 ha,约占整个校园用地的14.8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95000 m2。
3.1.2 教学实训区
教学实训区集中布置在校园西片区的中北部,独立用地,这有助于避免实训活动对教学及生活的各种干扰。教学实训区占地3.20 ha,占校园用地的3.69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40000 m2。
3.1.3 教学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东区的西部,结合水体布置,环境优美,这有助于提高学院教、职工居住条件,吸引紧缺人才。教工生活区配套包括医院、幼儿园在内的相应生活服务设施。该区占地面积5.40 ha,占校园用地的6.23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39840 m2。
3.1.4 学生生活区
整个学院共分为东区的学生生活一区和西区的学生生活二区。两个区内都包括学生宿舍与后勤服务设施用房。该区占地面积8.50 ha,占校园用地的9.80 %,区内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就为87300 m2,后勤服务设施用房20500 m2。
3.1.5 文化活动区
文化活动区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会堂、剧场与文化广场,位于学院东、西两片区中心轴线交汇处,与朝阳广场、入口广场、大门构成东区的中心景观轴线;同时又与西片区的中央大道、水体、图书馆信息中心构成西片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是东、西两片区相联的纽带。其中文化广场是结合丁日昌墓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设,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突出和保护这一历史节点。
3.1.6 体育活动区
全校分为两个学生生活区,根据活动场地应与学生紧密相联的原则,在东、西两片区各设有体育活动区方便学生使用。东、西两个体育活动区都配设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场地。该区占地面积11.64 ha,占校园用地的13.43 %。
3.1.7 专家生活区
专家生活区位于校园区的西部,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专家生活区位于水系的源头。水从这里发源,由西向东绵延几里,穿越整个校园,寓意智慧之水润泽莘莘学子。该区占地面积2.22 ha,占校园用地的2.56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6500 m2。
3.1.8 公共休闲区
公共休闲区的设立对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区主要包括:东校区入口处的朝阳广场、西校区北侧结合现状山体设置的公园绿地。该区占地面积25.9 ha,占校园用地的29.8 %。
3.2.1 校园路网
校园主入口位于东校区,面向池漳公路,东校区主干道采用井字形布置,西区干道则采用外环自由曲线形布置以更好的与地势地貌相结合。干道红线宽度既满足校园大流量交通需求,又要考虑到山地道路建设的经济成本。枝状的校园支路连接干道深入各个分区,与网状支路一起完成区内交通要求,构成校园道路系统。校园主干道注重沿路绿化建设,西校区的道路结合水系布置,形成新校区的滨水景观林荫带。校园道路用地面积9.75 ha,占校园用地的11.25 %。
3.2.2 停车
为了将机动车交通对校园生活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校园内的机动车停车采用集中布置方式。住宅区停车通过集中停车场结合住宅底层架空解决。自行车停车以地面和建筑内部相结合解决,学生生活区内各组团中间部分宿舍均为底层架空停车。
校区绿地系统规划本着点、线、面思路展开,结合地形综合布局,绿地率超过40 %,同时充分考虑了揭阳城市文脉肌理,山水校园的特色在此十分鲜明。
3.3.1 点:标志性建筑和广场
东校区教学办公区建筑群是东区景观体系的重要标志性地段,在校区的西部,图书信息中心是西校区的标志,由文化中心、水体、教学楼围合的景观长廊形成的一系列节点充分拓展了整个校园的空间。
3.3.2 线:绿化带
绿化带包括沿校园中干道设计的景观带和滨河林荫带。多层次的绿化带与山体背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校园景观,既减轻了相邻功能地块之间的干扰,有效地调节校园内的小气候。
3.3.3 面:普遍绿化
整个校园以绿化为底,每隔200 m~300 m设置一个景观节点形成普遍绿化。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作为大背景,为整个校园定下了绿色生态的基调。
3.3.4 建筑景观
东区已建教学楼群采用整体感较强的群体形式,依山而立。西区教学办公楼、实训楼采用庭院式围合布置,力求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东校区已建楼为白色,为与之呼应,西区建筑色彩基调以白色为基底,再结合揭阳传统民居的特点,点缀些儒雅的灰色,将呈现稳重又具有揭阳地域特色的校园气氛。
图2
3.4.1 现状分析
学院校园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用地自然标高在海拔8 m~28 m之间,地势较平坦。经过对地形地势的认真分析,以高程、坡度、坡向为限制条件,可知现状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8.17 ha。
3.4.2 竖向规划目标
本次竖向规划的目标是提高整个地块的适宜建设用地比例,为市政工程建设创造合理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各项建设节约大量的基础投资。根据山地的地貌特征,土方整理后的挖方地比填方地具有更为理想的基础承载力。因此力求将大多数建筑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更为理想的挖方地上,而填方则主要集中在对基础承载力没有特定要求的大片运动场地及景观绿地上。
3.4.3 土方平衡
竖向规划原则为削峰填谷,即将山地适当削低,挖方堆填于低洼地带,提高可用地比例,尽可能实现土方相对平衡,依照不同地段的高程和地势设计,巧妙安排各项用地。
校园建筑创作不但应满足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更应强调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体现和弘扬校园自身的特色。这需要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入手去不断挖掘,通过建筑的语言来塑造。大学校园植根于具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从地方传统中寻根,才能使校园融入所在环境,形成校园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在新老校园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展现校园建筑应有的典雅、简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