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 胡同景观绿化建设初探

2010-06-13 08:18何天培刘旭晔
科学之友 2010年18期
关键词:胡同绿化景观

何天培,刘旭晔

(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2.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由此首次在我国正式形成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北京胡同作为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历经了千年沧桑风雨,见证了不朽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也因此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胡同是老北京的文化精髓和象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

北京的胡同文化,是通过其街区形式、建筑风格、景观绿化、文化风貌、人文特征等诸多因素表现出来。其中景观绿化作为胡同文化的的特有元素,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态特征,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通行以及休憩的便利、舒适需求,几百年来被传承下来,成为北京文化的特有象征。

1 北京胡同景观绿化现状分析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目前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胡同形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与此相对应传统的绿化格局和风貌也在改变,由此影响着北京的街区文化。具体表现在:

1.1 北京胡同的绿化与道路宽窄的关系

根据调查,北京胡同的绿化程度与胡同宽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部分的决定了绿化质量。一般情况下,越窄的胡同,绿化效果欠佳。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宽度小于3 m的胡同中绿化条件总体较差,行道树极少,有些甚至整条胡同内无一棵大树,绿地更是几乎没有。只有某些胡同的局部有少量爬藤植物以及少量盆栽植物作为绿化。3~5 m的胡同占胡同总数的大多数,胡同中绿化效果极不均衡;6~9 m的胡同介乎于城市支路与胡同之间,相对前两类路面宽阔,且道路两侧与建筑之间有足够的绿化空间,大都绿化水平较好,具有很大的绿化改造空间。这些胡同以居民居住区域为主。10 m以上的胡同道路多数由于城市建设等需要,成为城市支干路,其绿化水平也多符合道路绿化标准的要求,总体绿化水平较好。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符合国家标准。

图1 轿子胡同(3 m以下)

图2 草厂七条(3 m以下)

图3 板桥二条(3 m以上)

图4 南锣鼓巷(3 m以上)

图5 前门商业街(3 m以上)

(图片来源:建设部《2010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绿化研究》)

1.2 街区翻建的后果

为了保护北京文化街区,前几年北京市对部分传统街区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的文化街、商业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造的效果参差不齐,其中相当部分的街区改造采取了推倒重建的形式,虽然在建筑风格上一定程度的注意了对传统形式的传承,考虑了其功能的现实和重点单位的保护要求,但在整体统一协调上对传统特性、历史风貌的体现显得不够。与街道、胡同改造相配套的整体绿化和人文景观的要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体现,造成了建设文化街区而失去文化传统的结果。有的为了适应商业道路宽广和通畅的需求,将街区全部硬化,铺就成石板或水泥路面,未预留出绿化空间,无法栽植行道树,甚至路栽盆景均为假花植物。如前门商业街区建筑的整体翻盖,废弃了原有绿化植被,没有留出绿化土地,使其成为无绿化街区,不仅降低了环境质量,而且完全失去了胡同历史文化中的景观绿化特征,成为景观绿化建设和文化保护的败笔。

1.3 胡同的绿化现状与绿化植物

胡同的景观绿化是体现胡同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方面。胡同的绿化又与植物的种类密切相关。在植物长期生长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可以形成自然和谐、适宜植被生长和符合人居的生态绿化体系。北京绿化较好的胡同,不仅植物品种样式丰富,而且由于多年的选育、管理,形成了高低错落、步移景异的胡同景观,这不仅为观者、游人展示出一道北京的绿色文化风景线,更为广大北京胡同居住者提供了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几百年来北京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北京胡同多采用沿路种植行道树,树冠较大,遮荫效果好,少数胡同还建有小型花池,丰富了胡同绿化的层次感。行道树种以国槐、杨树居多,此外柳树、银杏、椿树等也有种植;花坛、绿篱则以小乔、灌木、花卉植物居多,其中大都是以北京民间常栽种的如丁香、石榴、草茉莉、月季等植物为主。此类小灌木花卉大多姿态挺拔,造型委婉婀娜,叶茂荫浓,而且花期相对较长,花朵气味芬芳,烘托出旧城胡同清幽怡人的氛围。当然,也存在部分胡同由于绿化形式单一,植物品种趋同,景观效果千篇一律、丧失胡同文化的状况。

2 在城市发展中胡同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北京胡同的状况在不断变化中,景观绿化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

2.1 胡同景观绿化与道路交通的矛盾

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密度增加,造成胡同人流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加,使得胡同交通压力增大。为适应机动车辆进出胡同的要求,胡同道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不断拓展宽度,有些胡同已成为城市的支干路,有些胡同则不得已通过压缩绿地面积增加行车道路的宽度。胡同的景观面貌在逐步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胡同景观绿化也经受着考验,原有的由胡同景观绿化等元素构成的胡同宁静、温馨、自然、和谐的氛围正在接受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考验。

2.2 道路建设与绿化需要的矛盾

为适应城市美观和行车的要求,时下,北京胡同道路的硬化程度已经很高,硬化道路与绿地面积比率仍在逐步增加,与此对应,天然土壤的保留面积和数量逐步减少,致使胡同绿化用地减少甚至无“地”可绿,不仅降低了土地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调节能力,而且造成传统胡同景观绿化面貌的改变。有些胡同由于没有了土壤,只好通过摆放盆景植物进行胡同绿化,甚至用假花植物代替天然植物,完全丧失绿化的自然调节功能,失去了胡同绿化文化的意境。

2.3 排水设施的完善和绿化植被自然浇灌不足的矛盾

随着北京市市政设施的建设,胡同的排水系统日益发达,胡同雨水、融化雪水的排放能力大幅提高。地表存留水量的减少,使得胡同绿化对人工浇灌产生依赖。植物自然生长条件恶化,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下,加大了胡同绿化的成本和难度。

2.4 胡同保护与景观绿化建设缺乏和谐一致的问题

在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常常是先建设或修复胡同建筑,再进行胡同的绿化。有些胡同,对于建筑物的保护给予了充分重视,而忽略了与之配套的景观绿化建设;还有些胡同建筑形式与绿化形式不统一,建筑风格与景观绿化、人文风貌等方面的协调不一致,硬环境与软环境不统一,削弱了胡同原有文化的特征。因此虽然采取了较大力度的保护措施,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化风貌传承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5 引进植物品种与原有风貌协调的问题

近年,北京市引进了不少外来树种,同时运用了许多现代花园的景观绿化形式,这对美化城市、优化栽种条件起到一定作用,丰富了绿化内容和形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地破坏了胡同街区景观绿化的原有风貌,有些胡同,人们置身其间已难以找到原有胡同景观的感觉。

3 胡同景观绿化建设思路

综上分析,如何适时适地进行绿化,保护胡同景观面貌,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保留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保护传统文化,不是要遏制其发展,也不是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回到从前,而是要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历史留下的有利于人类城市生活的状态。科学地进行胡同景观绿化建设,就是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营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满足人们生活和文化需求。在保护过程中,应当体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的理念。提出以下几点建设的思路方向。

3.1 胡同景观绿化要重视旧城绿化风貌的传统特性,体现历史风貌

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有丰富的内容。其景观布景方式和植物的运用应当恢复一定的植物历史原貌,这是对胡同文化的继承和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发扬。在今后的胡同景观绿化建设中,在景观建设的规划、景观形式、栽植树种等诸多方面都要注意保持与建筑人文的协调,尽可能的保护和恢复历史风貌。比如树种的栽植中,应重视传统树种的栽植。对于街道的绿化,应保持原有植物种类和方式不变,符合人们对于体验传统街区空间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心理需要。保护区胡同的风貌,其绿化整治和更新也应是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的渐进式、微循环式的进行,不能成规模的大拆大建,破坏原有风貌,要保证还原与发展并进的理想绿化水平。

3.2 胡同绿化方式应多样化

在对胡同进行整体绿化时,切忌千篇一律,样式应尽量丰富,且遵循元明清时期的植物造景特点进行规划种植。由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格局的特点,以及持续增加的人口规模,直接造成绿化空间的严重不足,因此采用多种有效的绿化方式成为改善街区绿化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因地制宜,根据街区胡同的状况,采取适宜的景观绿化形式。其中立体绿化以及盆花的栽培就是一种有效绿化手段。北京旧城原本就有立体绿化的传统,如“天棚、鱼缸、石榴树”中描述的“天棚”式绿化。类似此类的有效的、深具历史渊源的绿化手段应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

3.3 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充分实现人性化

城市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就是城市建设所导致的城市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淡漠,进而导致人性特点的淡化。胡同绿化在达到统一绿化标准,顺应历史传统绿化特性的同时,更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城市休闲绿地尤其是胡同的游憩休闲绿地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富有自然情趣的交流场所,能够改善社区居民间缺乏交流的状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因此胡同绿化应考虑社区居民的游憩休闲的需求。一方面,在空间上应努力满足居民的需要。植物绿化不能对道路有所遮挡,可以由地至墙。过于单调的水泥路,或是过于空阔的道路,可以通过植物调整空间,或通过植物形成一些路径的选择,使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心情。另一方面,对于植物绿化的色彩也要细致考究其对于人的视觉感受。如在金融街地段,有些胡同是当地居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常常匆忙而至,可以选择适合颜色的花坛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甚至烦躁不安的情绪。有条件的地段可以将绿化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人性化的绿化。如增加花池或座椅,建造宜人的公共空间。试想,傍晚葡萄架下或者丝瓜藤下,木槿花旁,伴随着茉莉花香,街坊邻里聊天品茗的景象将构成北京文化的多么温馨惬意的景象。

4 保留和传承胡同文化应采取的景观绿化建设措施

4.1 达到景观绿化的要求,必须杜绝零绿化的现象出现

要平衡绿地不均衡的差距,对于3 m以下胡同由于道路宽度所限,不能种植行道树类植物,可由攀爬藤类植物代替。同时还应采取鼓励措施,推行庭院栽植,通过“红杏出墙”绿化美化街道。对于一些商业街区的硬化道路,应预留出树木栽植坑穴。对于“无地可绿”的胡同要采取立体绿化的办法,将盆景类植物中的假花用栽植的真花替代。假花、假树是没有任何生态意义和文化效果的装饰,应坚决杜绝在胡同绿化中使用。通过进行整体绿化,实现胡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4.2 建设胡同景观绿化的目的在于为人们居住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条件。应当减少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绿化浇地,更多地利用雨、雪水,要在满足城市道路排水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适度增加保留绿化土壤、使用渗水砖、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实现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保存胡同原有生态面貌。

4.3 建设和构架有利于胡同通行便利要求的交通体系

北京的胡同不是公园,而是以居住场所为主。居住其中的居民每天要外出,驾车出行是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传统胡同道路已不能满足车辆行驶的需求。面对如此状况,不能以降低甚至取消绿地为代价来拓宽道路,可以采取胡同外围建停车场,在胡同改造中增加胡同交叉点、胡同与道路支干路相通,胡同机动车单行等办法解决胡同车辆的拥堵问题,以此节省出空间建设绿地,提升胡同的绿化质量。

4.4 提倡胡同的维护和保留原貌的改造,尽量减少推倒重建胡同

因为推倒重建胡同,其改造的结果非但不能恢复旧城区往日的生机,相反的,却使之缺乏活力,致使环境质量恶化。在胡同改造修扩绿地的同时,要对古树古式花坛进行保护,增加历史内涵及文化积淀。同时遵循元明清时期的植物造景特点进行规划种植,针对一些树木需要淘汰的现状,有计划地采取如隔株栽种、交替淘汰的办法,以确保胡同的整体绿化不因一时的砍伐带来一段时期环境的破坏。

猜你喜欢
胡同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朱屺瞻《绿化都市》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