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癌方防止裸鼠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2010-06-11 03:41蒋益兰朱克俭李勇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消癌大肠癌健脾

蒋益兰,朱克俭,李勇敏,蔡 美,荆 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湖南长沙 410006)

本研究以裸鼠人大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健脾消癌方防止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制备

健脾消癌方由党参、薏苡仁、莪术、石见穿、七叶一枝花等组成,按有关工艺流程制成浓度为2.1∶1(即1ml水煎剂含2.1g生药)的水煎剂备用。

1.2 动物及瘤株

BALB/C-nu/nu裸鼠40只,雌雄各半,4~6周龄,在SPF条件下饲养。瘤株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

1.3 模型制备

于无菌条件下将裸鼠置于保温床上,用2.5%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裸鼠。从腹部左侧2.0cm~2.5cm切口进腹,切断脾胃韧带,将脾脏完全显露于腹腔外。用100μl微量注射器从脾脏上极进针,深度 1.0cm以上,每只裸鼠注入105HCCC(LoVo 细胞)悬液 50μl,注射时间 1min,出针后即用95%酒精稍浸湿的棉球轻压止血,并杀死可能外渗的肿瘤细胞,5min后结扎并切断脾蒂,移除脾脏,3~0丝线单层间断缝合腹壁。

1.4 分组给药

随机选取8只裸鼠按手术常规操作,打开腹腔后再缝合,作为假手术组;其余裸鼠按以上方法制成大肠癌模型,将造模后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5-fu+CF)、中药组(健脾消癌方)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各组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健脾消癌方按42.8g/kg的剂量给药,灌胃体积为20m1/kg,每天1次,每6d后停1d,共8周;西药组动物腹腔注射5-Fu和 CF,剂量给药分别为 0.13g/kg、0.026g/kg。用生理盐水配制5-Fu和CF的给药浓度分别为13mg/ml和2.6mg/ml,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1次,共5d,第29天再重复1次。

1.5 指标测定

1.5.1 肝转移情况 肉眼观察:动物死亡后或存活超过60d处死后,迅速打开腹腔,仔细观察肝脏有无转移结节、转移结节分布状况、数量、大小等,挖出各个转移癌结节并称癌结节和肝脏重量,同时观察胃、肠、胰、肺等脏器有无转移。形态学检查:动物死亡后或处死后,将每只小鼠的部分肝脏和大肠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光镜观察。

1.5.2 血清VEGF测定 各组于第4周时,眼眶采血约1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VEFG浓度。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肝转移情况的观察

2.1.1 肉眼观察

表1 各组肝转移发生情况

经脾内接种HCCC细胞后,模型组及中药、西药组裸鼠肝脏表面多数有多发性转移结节,中药、西药组肝转移结节较模型组少,转移癌结节数、癌重和癌重/肝重,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西药组与模型组及西药组与中药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表面转移结节主要位于肝叶边缘和肝叶脏面,胃、大肠、小肠、肠系膜、肺等脏器均未见转移结节,提示健脾消癌方能抑制裸鼠大肠癌术后肝转移。

2.1.2 组织学检查 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及中药、西药组肝转移瘤为高、中分化腺癌,癌与肝组织境界清楚,癌巢内大片坏死并可见虫卵钙化沉积。有癌转移灶的肝脏坏死不明显,间质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癌转移肝脏标本,也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坏死和肝细胞变性,间质内见炎细胞浸润,部分肝胆管周围重度炎症,小胆管增生、扩张,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较严重的炎症。

2.2 对裸鼠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

由表2可见,造模各组裸鼠血清VEGF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但中药组及西药组裸鼠血清VEGF浓度均低于模型组,提示健脾消癌方能降低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模型裸鼠血清VEGF水平。

表2 健脾消癌方对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模型裸鼠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

3 讨论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大肠癌近5年生存率始终在50%左右,有近一半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肝转移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年来,我们运用健脾消癌方治疗大肠癌术后及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观察提示,中药健脾消癌方配合化疗能降低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同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降低癌胚抗原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最有效和特异的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研究表明,VEGF除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蛋白水解酶、间质胶原酶等促进血管生成外,还可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外渗导致肿瘤间质水肿,为肿瘤浸润及转移提供条件。许多类型肿瘤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存在VEGF,且其水平增加与肿瘤转移率增高和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组织形态学方面,各用药组未见显著差异。中药组、西药组肝转移结节较模型组减少,转移癌结节数目、癌重和癌重/肝重,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消癌方能抑制裸鼠大肠癌术后肝转移。中药组裸鼠血清VEGF表达低于模型组血清VEGF表达,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能是健脾消癌方抑制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原因之一。

我国的中药资源丰富,进一步筛选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抗转移药大有可为。肿瘤转移的机制颇为复杂,中药抗转移的研究还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多个靶点来进行。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研究将会取得较大的进展。

猜你喜欢
消癌大肠癌健脾
健脾消癌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消癌平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和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消癌平注射液提取浓缩工艺的优化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