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武
【摘要】文学与艺术设计是两种不同的学科领域,文学属于语言艺术或时间艺术。
【关键词】交互;意境;审美;创新
“交互”是指事物之间有反馈的相互作用。文学和艺术设计之间的交互是指,双方之间要相互借鉴、要用其对方之所长、避其自身之所短。南宋吴龙翰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这是说文学与艺术设计的交互式设计是内在深层次的交互,并不表现在表面形式上。这种文学与艺术内在的交互作用,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有效手段。鉴于此,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文学与艺术交互式设计对艺术设计创新的作用。
一、意境在交互式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意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文学审美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意境包括了作者的情感和景物之间、意象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互动、冲突、和谐、想象和联想等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从而产生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文学优美的意境,千百年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宝库。文学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劳动、爱情、斗争、民情、风俗和悲欢离合,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素材。这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是通过意境来实现的。文学的审美价值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人戴熙在《习苦斋画絮》说:“画有诗人之笔,词人之笔。高山大河,长松怪石,诗人之笔也。烟波云岫,路柳垣花,词人之笔也。”这都说明了一个高层次的艺术家要有诗人的灵气和才能,才能使作品具有神韵。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薄所画折枝》)这就是说诗画是姊妹艺术,有接近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情趣,都要以追求自然和清新为目的。这更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借鉴文学的表现手法,中国画在这方面成功的应用了这一点。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之后,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学特点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画面意境营造方面做的尤为出色。我们民族爱好国画,是源于在静穆含蓄,悟谈幽远的国画意境中,蕴藏着我们民族颐养而成的哲理和审美情趣,蕴藏着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对人、事的情感,蕴藏着我们民族,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如:中国画中的樵夫渔父,小舟风帆,茅亭酒招,行人三两,深山古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牧童笛声,牛羊下山这些幽美、恬静、辽阔和温馨的意境无不从文学意境的交互中汲取了营养。反过来,中国文学也从中国画中学到了很多营造意境的方法,“诗中有画”也成了中文学的特点之一。
那些受过儒、释、道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们,面对文学作品和中国画中的这些意境,体会和感叹着自然的永恒,天地之无垠,人生之苦短,世事之无谓,而在欣赏这重山叠水之间,辽旷平远之际,领会到人生、世事。于是,“对热衷仕途的积极者来说,它给予闲散的境地和清凉的心情;对不幸者和悲观遁世者来说,它又给予生活的勇气和生命的慰安”。
二、审美观在交互式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文学的审美核心是“中和之美”。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叫“中”,“和”就是“和谐”。“中和之美”是中国美学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当代学者陈铭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说:“要体现中和之美是有其基本含义的,那便是儒家所倡导的温柔敦厚。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中和尺度要求和谐地、适度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共同性。”中和之美给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做人要温良恭俭让,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婉而不直。这也造成中国文学的独特风格。“如杜甫既有‘朱门酒肉臭的揭露,又有‘致君尧舜上的赤诚;《窦娥冤》中那惊天动地的冤案终于以最后的昭雪而中和,《水浒传》始以撞开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终以宋江招安作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大都是要有理想的光明结局。被封建家长双双逼死的焦仲卿、刘兰芝最后也要赢得‘两家求合葬的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最后也要化为蝴蝶比翼双飞。”
三、表现手法在交互式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善用“空白”是中国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著一字,固然是不可能的。“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以极少的字,留下大量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空间,这是一种绝妙的表现方法。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五月——麦浪,八月——海浪。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全诗仅16个字,却表现了在广袲的祖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大海到高山,春光烂漫,雪花飞舞,麦浪翻滚,钢花四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文学的这种表现手法也被广泛应用到艺术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的玉佩、石雕、木雕设计常用透雕和镂空的手法处理,体现出高超的构图能力和设计水平。因为“空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着宇宙灵气。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总置空亭,表现“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荒凉寂寞。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在这一点把“空白”做到了极致。达到“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鸟语花香帘外景,天光云影座中春”的效果。又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京”字占3/5的空间,留下了2/5的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她上面的笔画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画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精髓,她的创作就是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空白的表现手法。难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参与者之一布雷德、科普兰先生,从许多会徽设计方案中一见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当即托口而出:“她是中国的!”
从以上可知,文学在艺术设计中的交互式设计,可以使艺术设计扬长避短,这对艺术设计的创新都是有极大的帮助。为了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艺术设计的创新必须要重视文学在艺术设计中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萍.丁武《文学阅读与欣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3]陈铭.《意与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4]丁武. 《美与时代》.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下
作者简介:丁武,男,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