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山
【摘要】东北秧歌主要是由东北地区的辽南高跷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的表演风格也集中的体现了高跷“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同时它还广泛吸收“天津高跷”、“地秧歌”、“二人转”等艺术形式当中的舞蹈表现形式,并经过提炼和加工形成了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是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火热、泼辣、浓烈、质朴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能体现北方特色的舞种之一,由于特殊的风土人情,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
一、东北秧歌的概述
东北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东北三省广大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以热情火爆、幽默风趣著称。它起源于农耕插秧的田园生活,又和古代礼祭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民间武术、农歌、菱歌、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脍炙人口的一种民间歌舞。东北秧歌有“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种形式。东北秧歌的教材在“高跷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地秧歌”、“二人转”中的舞蹈成分,既保持了来自高跷的“艮劲”动律体态和“稳中浪”的审美特点,又把艺人的表演精华凝练为“步法”、“手绢花”、“鼓相”等单元训练和典型的表演组合,成为系统的民间舞训练体系。
二、东北秧歌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的审美特征,体现在以下这些具有风格特色的舞态、律动、节奏等
(一)东北秧歌体态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始终保持前倾状态,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缓慢、扎实,使膝部规律性的顿挫和手绢花翻转时的麻利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律动,即 “艮劲”,这种“艮劲”与东北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相吻合。东北秧歌体态特征与原来秧歌表演中踩高跷的动作技术亦有关。
(二)东北秧歌律动的基本特征高跷,不仅是形成东北秧歌舞蹈体态特征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动律的根本原因。秧歌的基本动律表现在““鼓相”、 “稳相” 、走相”及手绢花等主要动作元素中。“鼓相”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得人物使用不同的叫鼓。鼓相动作多由叫鼓、连鼓、鼓相、翻身组成,是一个综合体。叫鼓有“一鼓”、“二鼓”、“五鼓”连“十二鼓”,其中“五鼓”最具代表性,它抑扬顿挫,此起彼伏,短小、简练;十二鼓比较紧凑、干脆,精炼,更饱满、表现时能更深入人心。 “稳相”在秧歌中称为静态性动作,这类动作稳健而俏皮,有着把肢体动作瞬间转化为内心节奏的动感,给人以既稳健又俏皮的美感。常见的舞蹈动作有:胸前顿肘、双扬掌等。属于“走相”的步伐有走踢步、跳踢步、顿颤步、自由步等,这些舞步的动律大多较为温婉,动作幅度较小,表现出沉着、大方、强健、开朗、豪爽、淳朴之风。“走相”里还有蹲抬踢步、前踢步等,表现的则是风趣、幽默、诙谐的情调,给人以俏皮、脆艮等美的慰藉。“走相”里的大场步,是一种流动的步伐,该步伐与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有所不同,其特点在于动作膝部松弛、脚腕微勾、后踢、着地的同时膝部略加控制,形成带有“韧劲儿”的一步一顿的动律特点,步伐有时收得很小,也可以放得很大,甚至跑起来,在舞蹈表演中可以变换各种步态和各种路线,两者的结合,体现出一种不羁、流畅的美感。
(三)东北秧歌的节拍特点在于音乐节拍和体动节拍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它主要体现在东北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上。踢步的做法是:出急落稳。踢出去的“急”和收脚时的“稳”形成了东北秧歌独具特色的节奏差异,形成了舞蹈韵律的特点——艮俏劲。三、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在东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体现重心移动的步伐便是“踢步”了。东北秧歌动律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俊美、俏皮及幽默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体上的律动;“艮”表现在步相的“出急落稳”,“踢步”有很强的节奏感,在一拍里单一的踢步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急促的用力过程,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瞬间,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转移。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媚、逗、艮、俏、浪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出了“艮”劲,同时也表现出了“浪”劲。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沿着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沿着下弧线;做侧踢步与后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串联起来,就是“浪”的律动特点。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东北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将东北人民热情朴素、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总之,东北大秧歌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将继续被人们所喜爱。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罗雄岩 著
[2] 《东北大秧歌》 李瑞林 占肃容 著
[3] 《中国民间歌舞》 中国舞蹈研究院 编
[4]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 潘志涛 著
[5] 《舞蹈杂志》2007.7
[6] 《舞蹈杂志》2005.7
作者简介:
黄山(1982--),男,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表演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