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辉
【摘要】建国后中国文学一度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建国十七年文学代表作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就是第一篇因被认为“对知识分子叙事的不正当性,丑化了工农干部”,不符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而获罪被批判的小说。从现代阅读眼光来看,《我们夫妇之间》是一篇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作品,叙事艺术高超,为后来叙事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此同时还为同时代文学的学习和深层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叙述学;故事设置;素材组构
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学术文本、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
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潜在的各种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多文化禁忌。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发端的当代文学的历史,曾发生了数不胜数的荒唐批判,其中小说首遭批判的就是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这是一篇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人民文学》第一卷第三期。发表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光明日报》等四家报刊发表了推荐文章,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很快将它推上了银幕。认为“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思想内容,清洁单纯明显,描写细腻委婉,语言生动,叙事性极强的佳作。”但是1951年6月,《人民日报》、《文艺报》同时发表文章批评萧也牧。《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一文说,近来文艺创作思想上存在着一种“脱离生活或者是依据小资产阶级的观念、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不健康倾向”,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就有这种倾向。文章认为《我们夫妇之间》的主要问题是小说描写夫妇之间的矛盾,把知识分子和工农干部之间的思想斗争庸俗化了,歪曲了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和丑化了工农干部等观点。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观点去证明上面观点的对错,但是任何学者都明白一个道理: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各个人物形象都是作者经过奇特的构思而虚构的一个理想化代表。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典型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找到对应的原型呢?地球人都知道不可能找到。
从叙述学角度而言,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无论是事故的诸方面设置,还是素材的诸成分组构在建国十七年小说(主要是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创作中都为后人所称赞的作品之一。
1.1 温情脉脉,人性燃烧的故事设置
“我把使被结构的故事与素材得以区分的哪些特征称作(特定)方面(aspects)。我想用这个术语指出,故事——在叙述本文中区分的三个层次中的中间层次——并不由不同于素材的那些材料构成,而是这些材料被从某一特殊的角度来看待。如果我们将本文主要视为运用一种媒介的产物、而将素材视为想象(imagination)的产物的话,那么,故事可以看作是一种编排(ordering)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学样式。小说文本是以何种方式去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心灵之窗的,为什么有时候同样的素材由一个作者表现得如此成功,而经过另外一个作者却显得如此平庸?造成不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文本自身的作用。
《我们夫妇之间》主要就是写的被称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典型”的一对夫妇进城后感情从破裂到修复的过程。其主要矛盾点在于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思想观念上的错时即“城市的先进观念”与“农村的落后观念”之间的“距离”,造成夫妇之间进城后对待所见所闻在看法和行为上产生严重的分歧。“我”对于城市生活如鱼得水而妻子却“不习惯”、“看不惯”。不言而喻夫妇之间必然会产生很多的“不和谐”,从而使得夫妇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接下来妻子的确被调到其他机关去工作而与“我”分开。分开不久“我”因为对妻子有种“舍不得”的怀念之感,而主动去找“她”,结果让自己有些觉得奇怪 “她自己在服装上也变得整洁起来了!见了生人也显得很有礼貌!还使我奇怪的是:她在小市上也买了一双旧皮鞋,途是集会、游行的时候就穿上了!回来,又赶忙脱了,很小心地藏到床底下的一个小木匣里……”最终因“我”的自身改造与妻子的脱去旧俗的跨越使得夫妇之间的感情得以重圆。
从错时与距离的角度,《我们夫妇之间》在文章开头便运用了一个主观性错时,文章说: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我的妻却是贫农出身,她十五岁上就参加革命,在一个军火工厂里整整做了六年工。
从这短短的两句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知晓夫妇双方的身份,也暗含着思想意识观念的不同等处于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的“意识的内容”以及产生的“距离”。这样就推动着整个故事围绕着双方在意思形态上的矛盾点而展开,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在文本中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在此就以此为证。
从地点到空间的角度,文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选用在城市生活多年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和一个贫农出生饱经风霜的工农干部形象。两个主人翁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作者在空间上是如何设置的呢?“城市”如果可以说成是“先进”的代名词,那么“农村”就是“落后”的故居。文本中的这一对被称之为“真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夫妇,由于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不同的两个地域,那么对人产生的潜在影响的结果也是必然大相径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名的“孟母三迁”等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也可以得以证明。当然这也不简单是两个地点的不同,而更多的是上升到空间关系中夫妇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也决定了“我”和妻子是有分歧的并会产生分歧。第二,妻子被分配到其他机关去工作了,夫妇分手,各居东西。文章说:
可是,我却不能!即使我对她有很多不满。然而孩子总还是十分可爱的!
在这里作者通过写孩子的可爱作为我们关系还存在的一个纽带,表达出“我”对妻子的怀念之情,为后面“我”去找她和情感的修复种下了种子,使得整个故事从地点到空间达到完美的境界。
从聚焦的角度,大家知道“聚焦”本是影视艺术的艺术手法,作为文学中的聚焦是指所呈现出来的的诸成分与视角之间的关系,常称作视点或者叙事视角。无论什么事件,无论什么时候进行描述,都会选着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方式。也就是说要选择一个观察点即运用焦点叙事,这也是当代文学所采用的一种普片手段。《我们夫妇之间》这一文本中,主要就是围绕妻子的行踪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纽带,聚焦者是妻子,聚焦对象是“我”与妻子和妻子与城市的“矛盾”,“我”是一个观察者,作为妻子成长的见证人。通过作者布置一系列城市生活场景将“我”和妻子在进城后的“分歧”以及与城市中的各种不良风气之间的矛盾描绘出来。将妻子的“正义”和“农民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后来我心中的妻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故事结局夫妇之间情感修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最后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具体内容来讲,主要是采取的内在式聚焦,以外在式聚焦为辅。例如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出生的的干部。(内在式聚焦)
我读着这封信,我仿佛看到了她那矮小的身影……(同上)
那“老妈子房”里的掌柜,领着小娟来上工。(外在式聚焦)等等
采用内在式聚焦为主是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结果,有利于增进文本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总而言之,作者在文本故事的设置上别具一格,具独创性,为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2 精雕细作,富有逻辑性的素材组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对于文本来说起着基石性的作用。如果将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分为文学创作发生,文艺构思和文学物化,那么创作发生阶段就主要是积累素材,文艺构思阶段也就是文学创作酝酿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创作进行“建模”,同时根据创作需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物化阶段也就是运用筛选的素材填充作者建构的“模型”,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得一个结论,素材的积累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可能,素材的选择决定了创作的质量。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言外之意文学艺术是依赖于生活的。由此可知,文学素材的积累就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整理。据作者自己说,他写的《我们夫妇之间》原想“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来表现一个新人物”。据作者的老战友老朋友康濯说:“这篇作品同他本人的生活或许不无丝毫联系,如小说中所写,他这个知识分支出生的干部就是在战争中统一为贫农出生的女工结婚,进城初期也确实有矛盾。她也正如小说中那样双方是好同志,其矛盾也并非偶然,也不难解决。”可见《我们夫妇之间》并不是毫无瑕疵的作品,而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且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很有特点的好小说。
按照《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的界说,素材是按逻辑和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在见过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素材组构上极具造诣,很有时代特色。作者选择了一系列城市普通生活场景的事件(情节)塑造出了贪图享乐,不关心民生疾苦,对现实麻木不仁的知识分子(“我”)人物形象和一个具有土气,态度简单粗暴,不够包容等缺点的工农(妻子)形象。对于文本中的“我”写的不痒不痛,着墨不多,而对妻子却是轻抹细描,淋漓尽致。据后来研究这也是造成遭受批判的一个原因。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作者选用的这些素材的确不错,很有代表性和表现力。例如:
小娟毕恭毕正的向她鞠了个躬。叫了一声:“太太!”
这段话表现出了作为工农代表的妻子的低姿态,同时通过妻子对小娟的训斥和旁人“老妈子房”掌柜的相关反应,鲜明的刻画出了妻子的不够宽容缺点,显现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又如妻子为小孩子打抱不平的情节,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对话描写将“我”和妻子两个人物形象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 ,相得益彰。既表现了妻子这一行为的的合理性同时更多的将“我”的不关心民生疾苦和对社会问题麻木不仁的缺点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引起人们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思索。
就文本结构而言,事件发生地点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使得文本结构形成。根据有关素材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对立关系:内——外、上——下、城——乡、这里——那里等等。《我们夫妇之间》正是由于夫妇由农村进入到城市的地点变迁,才引起进城初冲突的更加剧烈继而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妻子由于贫农出生,长期生活在农村,思想保守,固执,勤俭朴素,生活环境单纯。进城初期与城市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思想上的复杂性屡次冲突。诸如,妻子与在城市生活多年的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分歧,训斥小娟,为小孩子打抱不平等,从而构成“高潮簇”。
从行为者角度来看,在事件的选择以及序列的形成中,行为者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某些素材中有些行为者在某些素材中并无功能性的成分,因为没有对事件产生功能。所以有必要先选择好哪些行为者必须予以考虑,哪些则不必考虑。《我们夫妇之间》中的行为者从数量上来说不多,但是都很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妻子是工农的代表,“我”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小娟是仆人的代表,胖子是城市强势群体代表。作者借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者组构事件使其成为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的代表性作品。
小结
《我们夫妇之间》通过对日常事件的叙述,继承了“五四”时代问题小说的写作传统,在政治敏感时期依旧关注现实问题,寻求矛盾的解决之道。作者在真实刻画现实的基础上,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改造;一方面,当家做主的工农人物也应该脱旧习,在新社会树立新风尚。小说中潜在的反映了解放时期人们对建设新中国充满信心和坚定的信念,给新中国的改造催生了新的希望。总之,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一篇具有写实性,时代性,前瞻性的叙事文学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荷)米克.巴尔 著谭君强 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二版
[2]《人民日报<人民文艺>》1951年6月10日上刊
[3]洪子成 著《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第6次印刷
[4]刘川鄂 主编《新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3次印刷
[5]童庆炳 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