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波,谭 焰,周 知,张 献
(湖南省怀化市农业局,湖南 怀化 418000)
目前,怀化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417个,县、乡农技人员2 489人,其中乡镇农技站292个。292个农技站全部为综合设站,其中农技和农机合并为农技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的有11个县(市、区)244个站;农技、农机、水利、畜牧水产4站合并为综合站的有沅陵县23个站;农技、农机、经管、农广校4站合并为综合站的有会同县25个站。但在实际运作时,合并只是名义上的合并,实际工作中仍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2009年底,县、乡农技推广在编人员有2 489人,农技推广工作涉及农学、农技推广、果树、茶叶、植保、农经、财会等专业。其中从事农作专业的推广人员有698人,占总数的28%;从事经作专业有203人,占总数的8.2%;从事农技推广、农经、畜牧、植保等专业的有937人,占总数的37.6%;其他专业的有651人,占总量的26.2%。从人员专业分布情况看,大部分是农作、农技推广等专业,而农村能源、果树、茶叶、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科技人员明显不足。
怀化市基层农技人员中高学历比例偏小,具备本科学历以上的仅143人,只占5.7%;专科学历为836人,占33.6%;大部分为高中(中专)学历,有1 237人,占49.7%;高中以下学历的有273人,占11%,这一部分人多为退伍军人和家属子弟。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 115人,占总人数的85%。其中高中级技师741人(高级140人,农艺师6 0 1人),占29.8%;助理农艺师855人,占34.4%;普通技工519人,占20.9%;无职称人员374人,占15%。由此可见,怀化市农技推广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偏少,且低素质农技推广人员仍占有一定比例,这将直接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水平。
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464人,占总人数的18.6%;31~49岁的推广人员占编内人数的67.8%;30岁及以下的推广人员仅有338人,只占总数的13.6%,可见年轻的推广人员比例偏低。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后备人才,5年之后将可能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局面。
怀化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有干部1 260人,占51%;普通职工1 229人,占49%。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的有1 843人,占总数的74%;属财政差额拨付的有279人,占总数的11.2%;自收自支的人员有367人,占总数的14.8%。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问题较多,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形成了条块分割,人事分离,“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造成技术指导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技术推广普及不能很好地向基层和农村延伸,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运行机制上,普遍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激励和惩罚机制,农技人员的付出与回报难以挂钩。
在经费保障方面,一些地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待遇无法落实,工资待遇低,且拖欠现象严重,乡镇农技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得不到落实,事业经费更无着落,造成农技推广部门“缺钱养人,无钱干事”。在设施条件方面,不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因长期投入不足,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服务功能下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推广理念落后、推广方式方法不对路等问题。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缺乏活力,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具体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同时,乡镇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状态不佳,难作为或不作为,以致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06年国发〔2006〕30号及2007年湘政发〔2007〕15号文件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农科教发〔2009〕7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步伐,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按照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
3.1.1 明确公益性职能 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的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上。分离公益性与经营性两个职能,使公共农技推广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3.1.2 合理设置机构 按照农业部关于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结合怀化市农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县(市)级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副科级独立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市)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乡镇单独设置(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站,这样有利于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切实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有助于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以及农业部门的层级管理,最终能保证各项农技推广工作的落实。
3.1.3 理顺管理体制 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应充分听取所服务乡镇政府的意见。
3.1.4 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承担公益性职能,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核定人员编制,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能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专编专用。
3.2.1 严格实行竞聘上岗 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行聘用制管理。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3.2.2 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大力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建立制度化培训教育机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5 d,目的是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3.2.3 加强机制创新 各地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积极推行由农民群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3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努力创新推广方式,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三电合一”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搞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立项,以“完善设施条件为重点”,尽快建设好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要改善办公条件,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配套的化验室、标本室、档案室、图书室等;要建立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展示与推广应用有一个稳固的平台;要配置先进实用的服务手段,主要包括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检测检验设备、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等;充分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探索和完善对农民的服务机制。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含津补贴)、医疗保险等福利以及必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好改革后的富余人员。充分整合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农技推广工作专项经费。改善农技推广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怀化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1] 胡栋礼.关于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48-348,353.
[2] 张海峰.武冈市: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6):64.
[3] 刘年喜.创新农技推广方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