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志波
(1.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作为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作为中国最北部的大城市,哈尔滨的客源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城市的地理位置看,哈尔滨处于国内旅游线路的末端,远离国内最主要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三大客源地;同时又处于俄罗斯入境旅游的前端,占据了俄罗斯入境客源市场的较大份额。对一个旅游城市来说,客源市场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相关产业,对旅游企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通过对国内旅游客源和入境旅游客源这两个市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源市场的规模、结构、增长速度等变量,从而为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2001—2008年间,除去2003年非典的影响使旅游人数增幅较小以外,其余年份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百分数的高速增长。其中,2002年、2006年的“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达到了37.8%、42.5%。在绝对值方面,“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由2001年的1137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2990.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2001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33.2亿元。
表1 哈尔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
资料来源:根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08年)数据整理
从1999年国庆节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开始,至2009年春节,共有24个黄金周(已除去2003年“五一”、2008年“五一”)。目前,黄金周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集中外出旅游的重要时段,在全年的旅游统计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研究哈尔滨市黄金周的旅游接待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国内旅游者来哈尔滨市旅游的情况。
从近12个黄金周的情况分析,“游客数”、“旅游总收入”这两项总体指标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只有4次是个位百分数的增幅,其余都是两位百分数的增幅。2009年春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达到历史最高的219.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7.4亿元。此外,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的相关指标也增长较快。“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过夜游客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春节黄金周则经常接近30%。
由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冰雪旅游吸引力,哈尔滨市黄金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春节黄金周始终是旅游最旺的时段。在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春节黄金周远远强于“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在旅游总收入方面,“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比较接近,春节黄金周的收入远远超过“五一”或“十一”黄金周。从2005—2007年情况分析,春节黄金周的收入约等于“五一”或“十一”黄金周的三倍。2009年春节,哈尔滨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在全国16个重点旅游城市中位居中上。其中,旅游收入排第6位,位于天津、重庆、北京、上海、南京之后;接待旅游人数排第7位,位于杭州、长春、重庆、厦门、北京、南京之后。
表2 哈尔滨市黄金周旅游接待情况(2005—2008年)
从近11次黄金周的情况分析,哈尔滨市的国内客源以东北地区、京津沪地区和沿海地区为主。国内旅游客源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过夜旅游者中省内游客较多,外省游客主要来自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由于旅行距离较近,吉林、辽宁、北京的游客占据外省游客的较大份额;由于文化、籍贯等方面的关系,山东、河北的游客也比较多;由于文化、地域的反差和冰雪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哈尔滨对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所占客源比例还是较小。第二,一日游游客以本市市民为主,其他多为省内及周边地区游客。因此,可以认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
从“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这三项指标分析,哈尔滨一直都是国内的重点入境旅游目的地。第一,从2000—2007年“外汇收入”分析,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30名。2000年,“外汇收入”突破 5000万美元;2005年,“外汇收入”突破1亿美元。第二,从1999—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分析,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30名。2001年,哈尔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08年,这一指标达到29.7万人次。第三,从1999—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分析,哈尔滨基本排在国内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前40名,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一直超过10万人次。
从“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这三项指标分析,在东北地区的四个主要城市中,大连遥遥领先,沈阳其次,哈尔滨仅仅稍强于长春。因此,可以认为,在入境旅游方面,哈尔滨仅仅是个二线旅游目的地,不仅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而且在东北区域市场也缺乏足够竞争力。
表3 哈尔滨市入境旅游人数与外汇收入
从1999—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分析,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一直超过10万人次,远远超过同期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接待数量。2007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突破20万人次。
由于地缘优势和相应的国际航线,来哈尔滨的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东南亚、北美、西欧的游客占据了其余入境市场份额,入境市场的区域集中性非常明显。以2007年为例,哈尔滨接待日本游客49437人次、韩国游客29512人次、俄罗斯游客73421人次,合计152370人次,占当年全部外国游客的74.1%。俄罗斯游客经常达到外国游客总数的一半左右,成为哈尔滨市外国游客的主体。港澳台市场方面,由于空间和文化距离的较大差异性,来哈尔滨的港澳台同胞数量较少,每年只有6万人次以上,且在2001—2004年连续四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台湾和香港同胞占据港澳台市场的绝大多数。
从旅游业发达的大城市情况来,大城市在承担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中转地功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均是如此。中转地功能使城市具备了很强的客流集散能力,也会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要想成为旅游中转地,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从交通方面来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一个城市的中转能力。
目前,哈尔滨已经成为入境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一个重要中转地,尤其是周边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旅游者。哈尔滨惟一的民用航空机场——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位置,是欧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目前,该机场共有2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营,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大洋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20多个国外城市,每周有200多个北美航线航班飞越哈尔滨上空。
在俄罗斯客源市场方面,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长达3200公里,现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包括水路口岸15个、公路口岸4个、铁路口岸2个及航空口岸4个,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这些口岸与哈尔滨保持了铁路、公路、航空方面的交通联系,大量的入境客源通过哈尔滨进行中转。
在国际铁路线方面,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在公路方面,2001年,中俄两国共同决定“建立中国东北地区至俄罗斯远东海港的过境运输走廊”,哈尔滨市国际道路运输网络逐渐完善。2006年6月,开通了哈尔滨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2009年,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举行了四次会谈,双方已达成若干一致性意见,多条运输线路即将开通。
这些线路开通后,加上原有的国际铁路旅客运输线路,将极大地促进黑龙江对外经贸、旅游业的发展,使黑龙江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联系更加便利,使黑龙江省由边疆省份变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在这一国际陆海通道的发展进程中,哈尔滨将在黑龙江省内和国内发挥核心作用,大量的客流和物流将通过哈尔滨中转,进而到达其它城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哈尔滨市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客源包括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和一部分中转旅游者。在过去的10年,哈尔滨市的旅游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但还没有成为国内的一线旅游城市,旅游业亟需转型和升级。目前,在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方面,哈尔滨不仅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而且在东北区域市场也缺乏足够竞争力。因此,需要对哈尔滨的旅游功能进行更好的定位,突出哈尔滨在东北区域和国内的独特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克服地理位置的劣势。此外,国内旅游者在人数、消费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入境旅游者,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和重心,这要求旅游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国内的旅游需求。
[1]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1999-2008.
[2]哈尔滨市旅游局.黄金周情况通报[Z].2005-2008.
[3]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008.
[4]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