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瑶,王秋杏,陈细文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汕头 515800)
静脉穿刺抽血采集血标本是高考体检的一个重要项目。若采血拔针后按压不当,易出现局部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等不良情况,给学生造成痛苦及紧张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在2009年高考体检采血时,为减少采血后不良情况发生,笔者在静脉采血拔针后应用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按压止血,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选择2009年4月参加高考体检采血的学生360例,其中,男176例,女184例;年龄18~21岁;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异常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常规组3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静脉情况等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棉签为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医用棉签(直径0.5~0.6 cm),采血针头、真空采血管等材料均为同一厂家生产,型号相同。
先向学生交代好按压操作方法。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穿刺均一次成功、无渗漏。均用一次性7号真空采血器配套用针头在肘部浅静脉采血,穿刺成功后接真空采血管。观察组1(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拔针时用双棉签并排横置于穿刺血管上,下缘达皮肤针眼,让学生用未采血的手拇指按于双棉签上,其余四指托住肘关节外侧面,形成握压式,暂不施压;护士的左手拇指轻按于学生拇指上,右手迅速拔针,拔出针头瞬间左手拇指加压按压学生拇指,然后让学生保持同样的力度按压5 min。观察组2(双棉签交换按压法)拔针时,护士的左手捏紧双棉签距顶端2~3 cm处,并排横置于穿刺血管上,下缘达皮肤针眼,不用力,右手迅速拔针,拔出针头瞬间左手立即加压按压,随后换学生拇指按压双棉签5 min。常规组(单棉签交换按压法)拔针时,护士的左手捏一棉签距顶端2~3 cm处,并横压于皮肤针眼处,右手迅速拔针,然后换学生食指按压棉签5 min。
观察各组局部发生疼痛、出血等情况。疼痛判断标准:运用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1],拔针时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变化,询问学生的感受。无痛:表情自然,无疼痛感觉;疼痛:拔针时学生面部表情发生改变,如有皱眉、咬牙、缩手、叫痛等。出血判断标准[2]:皮肤出血:拔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渗出;皮下出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淤斑。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三组按压止血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按压止血效果比较[n(%)]
由表1得出,局部疼痛发生情况:观察组1与常规组比较,χ2=13.71,P<0.01;观察组 2 与常规组比较,χ2=6.89,P<0.01。 皮肤出血情况:观察组1与常规组比较χ2=7.59,P<0.01。皮下出血情况:观察组 1 与常规组比较,χ2=15.08,P<0.01;观察组 1 与观察组 2 比较,χ2=4.67,P<0.05; 观察组 2 与常规组比较 χ2=4.04,P<0.05。三组局部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发生率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观察组2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其中观察组1(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护理效果更佳。
按压后发生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常与按压物移位、按压范围及按压时间不够或突然增加静脉压力有关。因静脉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移行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这使得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往往不在同一个点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与进针角度、皮下脂肪厚度及护士个人操作习惯有关[3]。且由于肘部血管较粗,按压不当易引起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因此,拔针按压时就要求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并做到按压力度适当,按压物不偏移。本常规组传统的棉签交换按压法因棉签直径小,仅0.5~0.6 cm,食指指腹面积小,按压面积较小,只按压皮肤针眼而忽视了按压血管壁针眼,就可导致血管针眼出血造成皮下出血。也由于单一棉签食指按压缺乏支撑点,使得按压不稳定、着力不均匀、按压物易移位导致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等不良情况发生。双棉签交换按压法,用双棉签加上拇指按压使按压面积扩大,拇指按压时 其余四指可于旁构成支架,使得按压稳定且着力均匀,体检者感觉舒适。观察组2和常规组均是交换式按压,由于不同的人按压力度不均匀,使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再阻断-凝血的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发生皮下淤血[4];也由于换手易使棉签偏移,致按压部位不准确而引起皮下出血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成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常规组先按压后拔针,在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拔针时针尖在外界压力下,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的切割刺激,患者会由此感到疼痛[5]。而观察组采用先拔针后棉签按压,针头在没有附加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腔,减轻甚至免除了针刃对血管的损伤,减少了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观察组1因重叠按压,按压力度均匀适中,观察组2及常规组因交换按压,力度难于掌握,力量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大又会导致患者疼痛。
由于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针尖刺向血管位置与皮肤上针眼一般相距0.2~1.0 cm[6];也有报道[7],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的距离为0.1~0.8 cm。而双棉签直径达1.0~1.2 cm,加上拇指按压,受压面积在均1.0 cm以上,增大了按压面积,使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被同时按压,减少了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拇指按压时,其余四指托住肘关节外侧面,形成握压式,力度易控制又不易疲劳,容易保持力度均匀,使体检者感觉舒适,更有效预防皮下出血,而且减少了护士及体检者换手按压这个中间环节,从而保证了按压部位及力度的准确性,减少了局部疼痛、皮肤针眼及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了体检学生的痛苦及紧张心理,且棉签成本低,使用方便。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按压方法的宣教,尤其在高考体检时,因工作量大,抽血人数集中,更应向体检者逐个耐心讲解按压止血方法,特别是首次采血检验者,嘱采血后及时松拳,按压时勿揉搓,持续按压,并保持按压物不移位,按压时间要充足,短时间内采血侧手臂不要用力及不要在此手臂测血压,防止血管压力突变导致皮下出血[8]。
[1]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12.
[2]欧少青,钟妹,刘培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护理学杂志,2000,15(6):378.
[3]单伟颖,刘恩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2):1390-1391.
[4]侯惠湘,蒋冰,杨宜青.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当代护士,2003,10(4):66-67.
[5]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3.
[6]王兰珍.静脉输液拔针疼痛瘀血的原因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5,19(2):140-141.
[7]邢丽娜.静脉拔针手法的改进[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2):145.
[8]管逸斐.静脉抽血后的有效按压止血方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