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思路的探索

2010-06-04 07:22董光柱
改革与开放 2010年6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活动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呈现新的特点,要使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探寻新模式。

Abstract: the activity of disseminating and promoting the knowledge of technology,culture and sanitation to people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a question is rai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at is,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effect,how to make the practice better into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I think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new ideas and explore new mode.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新思路探索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a program under which officials townshipnew mentalityexploration

作者简介:董光柱(1982-),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广州,510006。

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也深受大学生和当地群众的欢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接受思想的熏陶,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和增长知识才干,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要何使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去。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结合农业特色,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思路的课题进行分析。

一、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特点,对社會实践服务队开展扎实有效的知识培训

2009年,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校园,成为社会人士评论的焦点。而在校的大学生也都接近90年代,他们是新生的一代,他们接受信息能力强,思想活跃,与老一辈人走过的路完全不同,这些年青人的成长深受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一些新特点:1、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2、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3、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4、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5、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当代大学生的这些新的特点,显示出很多同学不可能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真正实质认识清楚。多数同学是赶潮流、认识单一,不知道除了文化下乡之外,还有科技和卫生下乡;不知道文化下乡不只是给当地学校学生上几堂课;不知道除了向贫困地区输送知识之外,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扎实有效的技能和知识培训才能让“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原本的意义。

培训过程要注意几点:一、明确目标,突出主题,紧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步伐;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既要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合理性,又要在内容上体现针对性;三、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如实施老师讲解、学习人员讨论并反馈意见等措施;四、强化监督,保证效果。一定要把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实处。只有坚持不懈,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创新组队模式,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发挥综合效应

现在大学生服务团队大都是以班级和专业为单位组队,内部结构单一,活动形式老套,只具有国家倡导的“文化、卫生、科技”的三下乡活动内容之一。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可以打破以学院、年级、班为单位的模式,由学校各学院、各专业学科自由搭配,打破单纯文化或科技或卫生的“单要素下乡”的格局,实现文化、科技、卫生综合要素的实践,把科技、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农民贴近的元素输送到农村,真正做到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实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单向学习转向双向学习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工农群众也向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信息;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三下乡”实践活动从侧重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向利用文化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转变;从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在社会实践主体的自觉程度方面,“三下乡” 实践活动应从大学生的被动响应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转变,并使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演化和发展,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加“三下乡” 活动,可以使青年学生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才华得到全面的发展;它有利于产学研的良性转化;大学生参与“三下乡” 活动,能够加速科学技术在农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它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这一传统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开展大学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有效地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把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让群众真正得到利益,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把“三下乡”活动推向深入,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体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业余生活的健康发展。

三、结合农村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互助帮困活动

1.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正确分析当今农村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

当前,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仍是占很大比例,农村闲散青年不断向社会的涌入,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而农村青年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因此,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应向农村青年尤其是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培养他们崇高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找到人生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2.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

农村青年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娃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这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农村甚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青年及中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在这一方面,“三下乡”队伍可以创新活动形式,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鼓励当地群众深入学习国家的相应政策,把国家的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道德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农村整体道德水平不高,阻碍着农村文明的进步。因此,对农村整体道德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农村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抑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四、结语

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技能,才华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生产、学习和科研的良性转化;大学生参与“三下乡” 活动,能够加速科学技术在农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实现农科教结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它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让群众真正得到利益,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把“三下乡”活动推向深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第二十五期辅导员专职培训各教授教案,2008年8月20日

[2].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作用和机制探讨,王志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新农村建设,江勇、刘兰、丁娟,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月

[4].结合农科专业特色探索“三下乡”活动新路子,范稚莲、杨旦树,现代农业科学,第15卷第8期,2008年8月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活动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