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 王文亮
谈“创新引领,标准为上”
■潘云 王文亮
山西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实现创新研发引领技术、标准为上制定规范,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潘云,1963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研究,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专家。
7月29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发表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袁书记站在解放思想的高度,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了许多全新的重要观点。其中“创新引领,标准至上”就是袁书记着重论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对此,笔者认为,袁书记的这一观点抓住了山西经济发展的“任督两脉”,抓好这两点,山西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下面仅就笔者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约瑟夫·熊彼特是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他定义的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利益,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或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获取这种利益,并使其最大化。这里要区别的是,发明不是创新,它只是创新的一个部分。研究开发也只是创新过程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创新和高科技也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有不少创新,实际上根本没有技术上的变化。
那标准和标准化又是什么呢?通常来讲,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要区别专利不是标准,一项专利通常只能涉及一个产品,而一项标准被国际承认或采纳,往往会影响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整个世界,利益极大。
我们知道,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成果通过产业化转变为生产力,而产业化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就是技术标准。可见,创新与标准化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山西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业,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方针,构建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单一煤炭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创新引领,标准为上”的理念,建立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因为在现代经济中,标准是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标准是产业体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连接的纽带,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此外,标准化还是生产(服务)活动连接市场的桥梁,标准化能使产业体系中各个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快产业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没有标准化,现代产业体系就失去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先进、科学的标准体系既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就山西来讲,实施“创新引领,标准为上”其意义更加重大。
一是山西矿产资源丰富,除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铁、铝、镁等矿产资源。但山西作为具有丰富工业原料的资源大省,却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使整个经济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丰富的资源不仅没有使山西富起来,还因为资源的开采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袁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山西的传统产业要走循环化和高端化的战略思路。笔者认为,袁书记的讲话找准了我省传统产业的发展的“瓶颈”,明确了我省传统产业发展的思路。而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战略转型,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延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开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实现传统产业的循环化和现代化,这都要求制定和形成新的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话语权,把我们的资源优势发挥好。
二是山西有良好的能源产业及由此衍生的煤化工、电力、冶金产业基础,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体系。尤其是和煤炭相关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化工和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等在行业和全国名列前茅。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和材料工业许多还停留在“加工材料”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材料加工”的高级阶段。按照现代经济“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的规律,我们最多也只是在二流企业的层面。这说明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在创新和标准化方面尚有许多潜力可挖。
三是新能源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链带动能力,各国都将新能源作为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山西在新能源材料制造、装备制造方面具有领先水平,如太阳能用高性能多晶硅生产设备突破了国外在该行业尖端领域的技术垄断。太重集团公司介入风电领域,其风电增速器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右玉20Mwp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等等。可以预见,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创新和标准化将有很多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作为一个正在进行转型发展的特殊省份,必须树立“创新引领、标准为上”的理念,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就是某种创新从开始,到模仿、推广,直至结束,创新绝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决定创新成败的标准是其市场表现。而且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在21世纪,世界各国对创新的投入及国际标准制定权的争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化中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山西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实现创新研发引领技术、标准为上制定规范,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注重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都要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学主要功能在于基础研究,研究机构侧重于应用研究,企业将各种研究成果引入生产。即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而采用国际标准则是提高我省标准水平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国际标准内容对我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关系到全面提高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采用国际标准必须了解和熟悉国际标准的内容和形成过程,将适合省情的国际标准为我所用,并结合省情进行合理转化。
第三,参与国际标准。现在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英、法、德为主的西欧国家和美国,一直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上,企图长期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企业要做到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就要紧密跟踪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做到早期参与和及时介入,阻止不利于我国利益的内容写入标准条款,趋利避害。形成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争取在国际标准中更多地反映中国技术、山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