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文
在国内引导基金普遍面临投资难问题时,苏州园区引导基金却做得有声有色。作为国内最早的政府引导基金之一,它走过的是一条探索之路。
2006年9月22日,中新创投(苏州创投集团前身)总裁林向红,联手国家开发银行缔造了中国第一只市场化的引导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下称苏州园区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双方各出资50%,投资期限13年。
“当时,没有什么法规,我们只是用了‘引导基金这个时髦的词,希望能起到一些引导作用而已。”徐清虽然是苏州引导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对于引导基金到底怎么做,她也不知道,但在探索中,她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各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政府引导基金要市场化吗?”
“要。”
事实证明,“市场化”造就了苏州模式的成功。
第一,还是第一
徐清团队的前瞻性,不仅仅体现在这次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位上。早在2003年底非法人制引入的时候,徐清及其公司就已蠢蠢欲动。
“2005年4月1号拿到的执照,在全国工商总局的编号是00001号,像我们这样的地方性公司拿到全国工商总局1号批文非常难得。”徐清说。
事实证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中毒身亡,徐清和他的团队也找到7"--只大螃蟹,很快就把目标锁定在刚刚起步,连概念都没有的政府引导基金上。
有多艰难?和徐清同时走过这些年的王吉鹏笑而不答。徐清给这段初创期做T-句话的评语:讲起来不是故事,而是—本书。
“每天‘公关商务部,而商务部对于初创的政府引导基金也无计可施。”徐清说。
在成立之初的半年里,徐清等人大部分时间花在参会、架构设计、与政府沟通等事情上。有时正学习的政策还未“消化”,政策就又变了,然后再学习。偶尔闲暇时,徐清就去参会,不为别的,只为偷师,回来后就是开会,团队成员一起头脑风暴。
最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市场化运作,才是LP、GP所期待的模式,也是苏州园区引导基金的出路。
“必须同股同权,要不人家凭什么和你合作?”徐清明白,既然决定了市场化,就必须做好亏本的准备。
徐清口中的“市场化”并非是喊口号:首先是只做母基金(Fund of Funds),换句话说就是只投子基金,不投项目,不参与管理;其次是以Vc为主,重点关注早期和成长期;再次是合作对象一定要本土成长的华人团队,因为他们在项目增值方面有足够经验,又可管理美元基金;最后是对vc投资无地域限制。
同时,徐清还采用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Vc将境外基金中的一部分资金输入国内,与苏州园区引导基金一起成立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此后半年内,先后成立了6支子基金,规模大多在5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引导基金投资1亿元,其余由Vc投资,这些基金的架构都遵循“一只基金+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
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
徐清和李泉生有两个共同点:先导,现实,但是李泉生可能更“拧”一点。
李泉生,德同资本合伙人,也是徐清首批合作的基金合伙人之一。徐清在提到他的时候有些赞叹:“他总是第一个去尝试新东西。”
“采访对我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带来很多麻烦。”回忆过去的日子,他关注更多是实际效益。
“拿政府的钱,最容易,也最难。”徐清在谈到政府引导基金的矛盾性时说,政府在投资方面既容易开口,又在一些细节上有较大的制约性。李泉生也同意这一点,但倔强的李泉生有自己的一套观点。
“难和制约没关系,政府没有说不能融资,没有哪条法文说不能融资。”李泉生的理念核心实际上就在于与政府不断沟通,以及完全吃透政策。
“这些年基本没有投过政府限制的行业。”但既然是中外合资的人民币基金,他也承认,在外汇管制,外汇结算方面,还是“有一些沟通的问题”。清华工科出身的李泉生回答问题时异常严谨,这“一些问题”给他的团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总体来说都有迹可循。
政府引导基金初创期,一直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即社会上对GP“拿政府的钱,办自己的事”的质疑。对于这种论调,李泉生很是疑惑,但有一点他很确定,即在这种不断加码的优势诱惑下,比如政府的项目资源、适度宽松的政策等,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根基的人民币基金将会迎来一个春天。
事实证明,李泉生料对了,他和他的团队身先士卒为身后的众多VC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
专业、专业
当多数人还是踩着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的脚印亦步亦趋时,他们忘记了,没有一双鞋能适合所有人的脚,中外合资模式亦然。
“非常不方便。”龙腾资本董事杨晓文说,中外合资基金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其法人地位的不确定性,国内立法的不及时让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在投资的时候很尴尬。而且来自证监会和其他机构的压力和不理解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宁可做得慢一点,小一点,但一定要专业。杨晓文这样评价他们走过的那些日子。
“虽然摊子铺的比较小,但对于LP的要求很高。首先要精而少,因为我们知道人民币市场的问题:第一,融资不太容易;第二,国内的LP市场不成熟,因此他们的参与度比较高,但对我们的信任度却比较低,他们会要求参与每一个决策,如此一来,就淡化了作为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的作用。”基于此,杨晓文最终选择了苏州园区引导基金作为合作对象。
“专业。”杨晓文不止一次地这样评价合作伙伴,而苏州园区引导基金不参与管理的策略与杨晓文一拍即合。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人民币基金市场做到规范。”杨晓文对人民币基金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