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或实现纸媒“移动传播”

2010-06-01 09:58杨初亮
传媒 2010年7期
关键词:阅读器报业平板

文/杨初亮

平板电脑或实现纸媒“移动传播”

文/杨初亮

2010年4月3日,苹果公司的ipad上市,就在它开卖的同时,各大媒体就亟不可待地“傍”上了它。在ipad内,可以轻松下载《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纽约时报》、BBC等应用; 5月7日,《南方都市报》ipad阅读器上线,成为首家进入ipad的中文媒体。试用过的网友评论:ipad会是最好的“媒体”播放器,这里的媒体不仅仅是音乐、电影等数字媒体,更包括广义的传统报纸、杂志、书籍。ipad的出现,为苦苦思索转型的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间。

“媒介融合”却无适合路径

2005年对中国报业来说,是一个拐点。全国报纸广告收入总体下滑,业内有人提出了“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久前,德国某出版业杂志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认为2018年数字化出版将超越传统的图书。

纸质报纸、期刊的尴尬生存境地,某种程度上间接印证了纸媒进入更年期的预言。进入21世纪后,不少报纸的经营越来越惨淡。在美国,《西雅图邮讯报》(147年历史)、《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2年历史)等一批百年报纸停止发行印刷版。近期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的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民众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5.6%和4.5%。

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十年间,传统媒体在其挤压之下的反弹也有多次,但不论是2005年“悲壮”的《南京宣言》还是《人民日报》付费网络版的推出,传统媒体试图在双方博弈占据主导、掌握要价权的举动并不理想。同时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争夺年轻受众的时候,也屡屡受挫,传统媒体花费大量精力、心思甚至投入不菲资金去抓年轻读者,但是每次活动捧场的,更多是上了年纪的读者。而新媒体总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年轻人的心。

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是信息过载的时代了,人们可以通过读报看电视了解新闻,但更多的则是通过MSN、QQ、手机、博客等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尤其是微博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新媒体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度大大降低,面对数以亿计、以秒计时的消息来源,传统媒介尤其是纸媒的呈现方式,遗憾越来越大,新闻纸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缺乏互动、递送低效、不环保、碳排放量太高),必须找到新的技术手段。

因此,“媒介融合”成了很多纸媒想方设法转型的方式。比如打造报纸网站,在第一时间弥补纸媒时效的缺憾,同时开始采集制作视频,在报纸网站上进行密集播放,对纸媒报道进行延伸和扩展,对消息本身进行立体呈现。不少纸媒同时借助iphone等智能手机,提供一系列新的信息呈现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电子书的出现,也让传统的报业集团为之一振。不少报业集团开始摸索以电子书的方式捆绑销售纸媒产品。但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并没有真正改变纸媒的命运。电子媒体的载体只有电脑和手机。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上网本,都不适合在移动中阅读,无法提供报纸、杂志那样随身携带随时可看的便利。虽然随着3G网络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1亿多手机上网用户,但智能手机过小的屏幕始终不能给读者提供类似新闻纸的便利和舒适感,图片的显示效果也太糟糕了。

除了技术上的缺憾外,经营主动权也很难掌握在纸媒自己手中。手机报目前是发展比较好的,但是从其获利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营运商手中而非报业集团本身,纸媒依旧只能充当内容提供商而已。想通过网络实现收费更不现实。今年初,《人民日报》宣布其网络版收费使用,但在新政实行几个月后,不得不悄然收场。在众多门户网站提供海量免费信息的今天,即便靠着国家媒体的牌子,想在网络收费也是枉然。当电子书开始推广的时候,一些报业集团也开始动合作的念头。但是通过电子书实现新闻纸营销恐怕更难。且不说其本身高昂的成本,目前电子书仍没能实现电子广告播放,只能黑白屏显,无法实现和读者的互动,而且单纯从电子阅读的目的考虑,消费者的备选比较多,电子书的前景并不明朗。

平板电脑或是纸媒“突围”最佳载体

4月3日,ipad如期而至。它是电脑,是媒体播放器,是画板,是游戏机,是电子阅读器,不久之后还可能成为一部放大版的手机,这个酷酷的新家伙的出现,让不少传统媒体兴奋不已。在ipad展示会上,乔布斯展出了《纽约时报》的ipad版本刊物。现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和《时代》周刊,乃至路透社、美联社等都推出了ipad的版本。《南方都市报》则是国内最早尝试ipad的中文媒体,凤凰卫视也紧随其后,迅速推出了ipad应用。这些媒体都对ipad十分捧场,给予连篇累牍的报道。不少媒体都在预测,平板电脑或将实现纸媒的“突围”。

首先是其便利性。平面电脑的屏幕比手机大,比笔记本、上网本或台式机更接近新闻纸,且携带方便。用户点击进入的时候,可以看到和传统报纸一样的界面,包括其中的图片和排版,如果读者对某一则报道感兴趣,直接点击可以将报道放大,但仍可保持原来的版式。ipad使用时不用鼠标,不用开关机,完全用一双手来操作,即使是对电子产品一窍不通的婴儿和80岁的老人,也可以轻松在ipad上完成“阅读”。

其次,ipad等平板电脑面市,将计算机、移动网络与人之间的鸿沟填平,给传统媒体革新传播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在平板电脑上发布信息,仅仅只有文字、图片或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纸媒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把纸媒特有的深度信息和大量视觉素材结合在一起,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用户。对传统纸媒来说,在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如果能抓住机遇,则可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时代》周刊ipad版的阅读节奏被重新调整:先是短篇、中篇、长篇,然后再呈现那些需要大段时间阅读的深度报道。“南都全媒体ipad阅读器”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由主流新媒体提供中文ipad多媒体阅读及互动应用的软件。相对iphone版的阅读器,比较明显的改变除了更大的显示面积,还有更多的视频和音频。因为显示面积的扩大,让音频、视频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内容堆积是国内内容网站的通病,南都的ipad版并不是南都版的新浪,而是让读者能在最短时间了解重要内容,避免电脑化。同时阅读器与南都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用户可以实现投票、评论、微博、报料等全面互动。

第三,Ipad的出现,给传统纸媒一个新的“钱景”。订阅和广告是传统纸媒收入的两大支柱。如果说移动用户愿意花钱读新闻给了传统纸媒一点希望,那么广告投放商对阅读器的兴趣更让纸媒从业者看到了曙光。据《纽约时报》报道,别克、甲骨文、联邦快递等多家知名品牌已经购买了路透社等主流媒体ipad版本的广告位。定位高端市场的信用卡服务提供商Chase Sapphire则一举购买了ipad开售60天内《纽约时报》ipad版本的全部广告位。联合利华、丰田、韩国航空和富达则预定了《时代》周刊ipad应用中的广告位。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上,媒体广告价格虽然不及纸媒,但已明显高于网站。据美联社今年4月报道,万豪酒店在《今日美国》投放广告,同样是1000次浏览,付给报纸103美元,网站今10美元,而ipad则有50美元。

现在传统纸媒都面临同样困扰:内容很有影响力,却偏偏没有办法赚钱。随着ipad的出现,《华尔街日报》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新路:网络新闻付费制。尽管这条路还很漫长(从ipad上市首日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排行榜上看,传统媒体几乎都出现在免费应用栏内),国内纸媒也仅止于尝试和推广,但是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毕竟给处境艰难的传统媒体一个新的希望。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接受各种新媒体的挑战,但是400多年来,新闻纸依旧存在。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搭上平板电脑的班车,究竟能多大程度拯救传统纸媒?“我不认为ipad是传统媒体的突围方案,但是至少能够用一种更加充满活力的方式为读者呈现精彩的内容。”《时代》周刊的执行主编理查德·施滕格尔表示。对于众多国内报业集团来说,第一时间搭上新媒体班车,未来或许还有希望。

《今日早报》

猜你喜欢
阅读器报业平板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The Magna Carta
Winner Takes All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