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贞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职业是指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持续时间长和有经济来源的特殊活动。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是随着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和深入的。西方学者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对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研究。在国内,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始于1979年韩进之等人对青少年职业理想的调查研究。之后的30年间,国内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极少有人对在校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本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对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分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采用自编的《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对象是北京市4所高校在校女大学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专业覆盖文科、理科、工科等,时间在2010年6月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1份,有效率达到95.3%。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具有代表性。
所有数据采用自己手工统计的方法对有效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好坏、优劣和重要性等方面所作的一种判断,反映的是需要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体现:职业动机、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
表1 您认为您参加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
从表1可以看出,36.4%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意义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认为职业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形式,被排在第一位;其次也把工作看成是获得高收入和减轻家庭负担的一种主要途径;而选择为社会做贡献的仅占12%,被排在最后一位,表明女大学生非常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2 毕业后,您最希望去的工作单位是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求职意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排在第一位的是教育科研单位(27.6%),其他依次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金融机构、党政机关,最不喜欢的是自主创业。说明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不仅看重经济利益,更看重职业的社会地位。
表3 在选择职业时,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利于个人发展(42.3%)成为女大学生最重要的择业标准;同时,工作的稳定性和薪资待遇也是多数女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专业是否对口被排在次要的位置上,这说明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务实和理性。
表4 您认为,女大学生求职时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通过调查,半数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社会的不公平对待和性别歧视(52%)。用人单位拒绝女大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宁愿要三流男生,也不愿要一流女生;或只招聘男性。当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女大学生也并没有一味消极地将所有责任归因于外在因素,她们也认为自身能力欠缺(23.4%)、对自我和用人单位缺乏了解(15.5%),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说明女大学生在求职时能够理性地面对各种主客观因素,已经意识到用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来增加获得就业的机会。
表5 毕业后,您最理想的工作地点是
从表5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希望留在首都北京就业,23.6%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想去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只有3.9%的女大学毕业生愿意去边远地区或中小城市就业,8.67%愿意回生源地就业。调查数据说明,许多女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较高,在职业发展的初期,选择在经济、资讯、就业机会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的占到77.9%,选择到人才匮乏的边远地区就业的较少。表明女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相对单一,存在盲从心理,有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些特点。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女性摒弃了传统的性别分工的概念,长期压抑的主体意识逐渐凸现。现代社会赋予女性以平等的权利,鼓励她们走出家庭的束缚,去接受教育。一些女大学生意识到职业对于现代社会女性的重要性,她们崇尚自我,要求肯定自我,实现自我,渴望事业成功,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前女大学生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主的务实的职业观,反映了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变化了的价值观念的必然体现。
女大学生对职业领域的选择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多样性特点,反映了其多层次的需要。“在实现社会价值时,个人价值也得到实现”的观念得到当代女大学生的认同。她们既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也注重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既认可传统的就业模式,也接受新的就业方式,调查中有4.5%选择自主创业。从就业到创业,反映了传统职业观念的转变。研究发现,当代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她们在择业时,不仅仅注重职业能否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对职业的稳定、安全性、薪资福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择业意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业价值观倡导重义轻利,以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作为评价尺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发生变迁,“获得高收入”逐渐取代“社会地位”而成为女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在本次调查中,高收入仍然是部分女大学生首要追求的目标,占到21%。在“您是否愿意收入高但风险大”的问题中,36.5%的女大学生宁愿承担风险也选择高收入的工作,深刻说明经济利益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关键因素,功利化倾向突出是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评价的主要特点。
在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双重冲击下,女大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实际行动上,是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性别歧视以及其他阻碍女大学生发展的因素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造成了人才的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给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为教育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制定相关的就业保障机制、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同时,女大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因而,加强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凌文辁 等.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 心理学报,1999,(3):342-347.
[2]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J]. 青年探索,2000,(1):42-45.
[3]陈宏华.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取向浅析及引导[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47-48.
[4]石艳.当代农业院校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华中农业大学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89-92.
[5]洪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11):719-722.
[6]王祖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2):185-187.
[7]张向战.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德育研究,2009,(4):21-22.
[8]卢冬冬.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就业调研,2008,(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