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春
外祖父的旧房将拆,在旧纸堆里发现一些老照片,最久远的估计有将近六十年了,怀抱里的婴儿现在都已经儿孙满堂了,上海照相馆的标志还在。母亲把自己中学时代的照片带回了家,感慨万分。这是一些四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片,除了一两张有些褪色模糊之外,其余保存得非常好,有几张宛然如新,亮着光泽,真的很珍贵。
母亲还能认出一些同学,叫得出名字,说得出特点。她久久地凝视,神情专注,我能理解这种心情:仿佛时光倒流,人一下子回到了从前,和相隔很久的自己面对面,容颜已改,环境已变,情感也在变化,这照片仅仅是当初的一个定格,一个记录。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勾起人们回忆的“引线”,一旦“点燃”之后,便打开了影像之门,四十年来,它都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沉默着,现在一个瞬间,它跨越了时间,回到现在,那几张崭新的照片好像昨天刚从照相馆取回一般,照片上的人正值青春年华,而现在凝视照片的人却已是两鬓斑白,这场景的落差岂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定格一些属于个人的时刻,就会用文字、影像、器物等方式记录。去年,我们一家三口去黄山游玩,在光明顶上我亲手刻竹纪念,也是这个理由。那三根竹杖已经泛白,但字迹还在,记忆还在。我不知道会不会保存四十年那么久,外祖父的老房子“稳定”了那么久,才得以在一些角落保存很多久远的记录。而我们现在,似乎找不到这样恒久的理由,时时面临更新,器物记录的可能也就显得微乎其微。除此之外,就是影像和文字,对此电脑倒是可以做到,但这种形式也很不稳定,例如三年前的一次电脑更新,竟把所有的文字消失殆尽,出现了完全“失忆”的状况,而信息的繁杂也使保存变得零散,慢慢地失去了“重量感”,价值和意义也就丧失了,但总还是要记录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若干年后什么更重要一些,什么会变得无足轻重,既然是无法预知,那就多一些记录,“沙里淘金”总比空白一片好。
老照片把四十年的时光压缩成一天,我们现在或许已经在“中午”了,甚至“午后”了,能记住什么,想起什么,真还是未知数。那就过好当下的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吧,或许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直到“今天”成为“老照片”的那一刻,我们或许会少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