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龙
(汕头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 汕头 515041)
某山地变电站站址为两个山包交界的空阔地,满足建站条件,但由于西南侧毗邻山包,需开挖山脚地带。由于上部有一处大宗祖坟无法拆迁,做坡度1∶0.5的放坡即最高坡顶达到19.1m,作常规的放坡无法满足。
边坡分为土质边坡与岩土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规定要求,土质边坡超过15m以上时,应进行特殊设计。且边坡塌滑区内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在设计中采用了动态设计法。
岩土土质如下:
⑴ 粉质粘土:灰色,湿,可塑。
⑵ 砾质粘性土:黄色~褐色,稍湿,可~硬塑,含较多的石英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厚度大,层厚15.51m~16.31m。标贯击数范围值10.4击~25.1击,平均值为18.6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210 kPa。土工试验报告显示:含水率ω=24.8%,孔隙率=43.8,液限ωL=37.2%,塑限ωL=22.3%。凝聚力C=18.4kPa,内摩擦角φ=27.2°,压缩模量Es=3.84MPa。
⑶ 强风化花岗岩:黄色~褐色,岩心成碎块状,原岩结构可见,部分长石已显著风化,此层未揭穿。层顶埋深6.00m~23.90m,层厚大于4.00m~13.80m。标贯击数范围值46.2击~84.0击,平均值为66.0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500 kPa。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设计思路:下段5m采用锚索+钢筋混凝土墙稳定坡脚,中段10m左右采用长8m的锚杆格构梁+种植草灌护坡形式,上段为自然斜坡(需未削到该处),天然植被护坡。优点:施工速度快,有望在雨季到来前完成护坡,大大减少边坡事故风险;缺点:对锚索的施工质量要求高,必须保证质量。
下段:锚索竖向布置3排,竖向间距为2.1m,分别离地0.6m,2.7m,4.8m,锚孔钻孔直径为130mm,锚索水平间距为2.4m,锚索长21m,其中锚固长度15m,自由长度为6m,采用5根直径为15.2mm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锚索的端头必须牢固连接于钢筋混凝土墙或格构上。
中段:采用长8m的锚杆+格构+种植草灌护坡,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渗入软化坡体,抑制边坡岩土体内的裂缝形成与发展。若该级坡高(采用锚杆格构梁形式)大于9m时,自下而上第二、第三排锚杆改为锚索。防止滑移面出现。
上段:属于自然边坡,坡率约1∶2左右,可以自稳,注意保护天然植被,以满足护坡的需要。
同时,应根据土质情况与边坡高度适当调整设计,如锚索的长度等。
采用理正基坑计算软件,粗略估算。计算简图见图1。
图1 锚索+锚杆计算简图
⑴ 主要的控制参数:①采用圆弧稳定分析方法:瑞典条分法-刚体极限平衡理论。 ②不考虑水渗透力作用。③稳定计算目标:按安全系数计算并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圆弧稳定分析法计算假设及结果如下:
条分法的土条宽度:4.00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4.00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1.000(m)。
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8.206,34.520)(m);滑动半径=34.702(m);滑动安全系数=1.291。
表1 计算结果统计
⑵ 锚索信息: 锚索受力见表2。
表2 锚索受力
⑶ 锚索整体受力汇总
土体部分下滑力=1861.93(kN),土体部分抗滑力=2087.88(kN),锚索在滑弧切向产生的抗滑力=315.2(kN)。总的下滑力=1861.93(kN),总的抗滑力=2403.08(kN)。
抗滑力均大于下滑力。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大于1.25。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思路:下段5m采用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板稳定坡脚,中段采用长6m~8m的锚杆+格构+种植草灌护坡,上段为自然斜坡(未削到该处),天然植被护坡。优点:施工质量相对更易保证,安全度较高;缺点:施工速度很慢,在雨季到来前基本无法完成护坡,边坡事故风险很大。与第一种形式不同的是,下段的做法改为抗滑桩形式。
下段:采用断面1.2m×1.5m的抗滑桩,桩悬臂长5m,入土6m(考虑到桩前水沟的不良影响,入土深度适当加长了1m),桩水平间距4m。或考虑增加端部1道锚索。
中段:采用长8m的锚杆+格构+种植草灌护坡,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渗入软化坡体,抑制边坡岩土体内的裂缝形成与发展。
上段:属于自然边坡,坡率约1∶2左右,可以自稳,注意保护天然植被,以满足护坡的需要。
应根据土质情况与边坡高度适当调整设计,如抗滑桩的长度,或在桩顶增设一根锚杆或锚索等。
⑴ 计算简图,见图2。
⑵ 主要控制参数:同第一种形式要求。
⑶ 圆弧稳定分析法计算假定及结果如下:
条分法的土条宽度:4.00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4.00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1.000(m)。
图2 抗滑桩+锚杆计算简图
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10.446,35.320)(m);滑动半径=36.832(m);滑动安全系数=1.291。
⑷ 抗滑桩整体受力汇总:
①总的下滑力=1987.5(kN);总的抗滑力=2565.91(kN)。
②抗滑力均大于下滑力。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大于1.25。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经过对以上两种技术方案的细致选择,抗滑桩的施工质量相对更易保证,安全度更高,但由于雨季来临,采用人工挖孔桩开挖抗滑桩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十分不利,且时间不等人,从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方面考虑,在设计上还是采用了第一种形式:下部锚索,上部锚杆格构梁的做法。
下部挡墙紧挨着围墙,中间只是隔了一道排水沟,对锚索边坡的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好坡脚及坡顶的稳定措施。图3为边坡支护横断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边坡距离围墙极近。
表3 计算结果统计
图3 边坡支护横断面图
⑴ 预应力锚索:采用5ø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极限抗拉1860Mpa),锚具OVM-5型号,成套配置。锚索孔径130mm,锚固段长度为15m,自由段长度不小于6m。锚索孔倾角 12、15、18度,注浆强度不小于30Mpa,单孔锚索设计值Nt=400kN(5束)。
⑵ 锚杆:本工程锚杆为全粘结型,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20°,孔径130mm,锚杆长8m,1根Φ28螺纹钢筋,间距2.4m×2.4m;均为正方形布置、通长注浆,注浆强度等级M30,注浆体材料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单孔锚杆的设计承载力不低于锚杆长度×15kN/m。
⑶ 格构梁网格护面:断面尺寸40cm×40cm,间距2.4m,成正方形布置,采用C25砼现浇。
⑷ 肋柱:断面尺寸40cm×40cm,间距2.4m,成正方形布置,采用C25砼现浇。
⑴ 锚索工程的防锈处理。
①自由段应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以上,装入套管中,套管两端200mm长度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工程胶布固定;每隔3m设置一道架线环以保证钢绞线顺直,架线环采用塑料制成。张拉后封堵应采用C30混凝土。外锚头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50mm。
②锚固段:架线环与紧箍环每隔1米间隔设置,紧箍环采用16号无锌铅丝绑扎,不少于两圈,应绑紧。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的水泥净桨,浆体强度不小于30MPa。
⑵ 锚杆的防锈处理。
自由段应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以上。锚杆采用HRB335等级,直径28mm钢筋。注浆材料用水灰比为0.40~0.45的水泥净浆,浆体强度不小于30Mpa。注浆完毕,锚固体达设计强度75%后,立模浇筑钢筋砼格构,放置钢垫板,上紧螺母,再立模浇筑后浇带。锚杆全长范围内每间隔2m设一道船型支架,制造见详图。锚杆孔径采用130mm,倾角20°,锚杆孔底端留0.5m超长段。
边坡开挖,应采取自上而下、分级、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作业,具体分级高度、分段长度由施工单位根据岩土条件、天气情况及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确定,必须保证开挖的坡面不坍塌。
预应力锚索、锚杆均应采用半逆作法施工,即是从上至下竖向分台阶钻孔插入锚索(杆),待锚索(杆)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之后,再开挖竖梁及横梁沟槽、立模板、绑扎钢筋并设置锚索张拉用的套管,整体浇注C25梁、板、柱混凝土,待其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对锚索及时张拉完成后封填外锚头,上一级锚索格构梁未张拉锁定完成之前不得开挖下一级锚索格构梁。锚索应进行二次高压注浆,以保证注浆体与周边岩土体的抗拔力。注浆压力不小于1.0MPa,锚索(杆)应自上而下逐排施作,开挖一排实施一排。施工下部锚索挡墙(肋柱)、及上部格构梁均采用人工刻槽的方法:即靠土侧不支模板,利用土体刻槽做底模板;为防止锚索张拉时发生变形,在有锚索节点处,若肋柱、格构梁无法靠背土体,则需要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填充至土体。
下部锚索挡墙顶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渗入挡墙内。地面排水:边坡地面排水采用砌石排水沟,格构梁坡顶上部设置截水沟排水。坡顶截水沟:位于坡顶以外5m或开阔地,基本上沿等高线布置,0.6m×0.6m,沟壁厚30cm,M7.5浆砌片石砌筑。排往下部排水沟引至站外。下部锚索挡墙顶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渗入挡墙内。
边坡绿化:矩形格网内喷播植草护坡应由专业生态环境建设队伍实施。
[1]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刘兴远,雷用,康景文.边坡工程—设计、监测、鉴定与加固[M].
[3]凌天清,曾德荣.公路支挡结构[M].
[4]华南理工大学,等.地基与基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