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锋
数码时代的电子书,要让人有传统书的感觉,但是又不能照搬传统书的外形。也就是说,要神似,而不能形似。谁掌握此中的真谛,谁才能真正拥有电子书的未来。
2007年底Amazon推出Kindle一代电子阅读器的时候,我们这些纸质书和电子书长期的死忠,一看到热炒中的Kindle的实物照片,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既为电子书失望,又替纸质书庆幸。可能是老板贝佐斯太爱纸书了,所以成心让Kindle做出厚厚的书脊的模样。也许他那时候还不知道,轻薄简洁便携是数码时代的美学标准。这里面有个悖论:数码时代的电子书,要让人有传统书的感觉,但是又不能照搬传统书的外形。也就是说,要神似,而不能形似。谁掌握此中的真谛,谁才能真正拥有电子书的未来。失望之余,我买了一台外形上远比Kindle诱人的国产津科V3。
14个月后,Kindle二代上市,让大家眼睛一亮。这一回,Amazon吸取了一代的教训,让Kindle在外形上向iPod靠拢,轻薄了许多。但是很遗憾,围绕着屏幕的边框还是很厚,整机三分之一的面积贡献给了密密麻麻的按钮,看上去非常累赘。与此同时,我入手一台菲利普公司生产的Iliad电子阅读器,继续观望Kindle的进化发展。
2009年6月,最新一代的KindleDX问世,在电子书爱好者中引发新一轮的骚动。这一回,Kindle变得越来越接近我心目中的形象了:匀称的面板布局,细窄的边框,超大的屏幕。不能再忍了,我毫不犹豫买了一台。
我手头拥有的专业和非专业电子阅读器超过10台,为什么还要对Kindle如此渴望?答案很简单:Amazon。到今天,kindle格式的书目已达39万种。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的112种书中,109种可以通过Kindle来阅读。这些最新的畅销书的基本定价为9.99美元,所有电子书的第一章都可以免费试读。固然我通过Amazon邮购图书已有10年,但是其间饱尝拖延、等待和遗失之苦。如今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这些最新的图书,谁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Kindle的热销和进化是电子出版持续升温的一个重要指标。2007年Kindle阅读器和图书的收入是500万美元,到2008年就飙升到1.17亿美元,2010年预计为10亿美元。2009年12月,A-mazon电子书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实体书。
2010会是数字出版爆发性的一年吗?除了像索尼、菲利普这些电子阅读器的老牌厂家推出新一代电子书产品外,不断有新的厂商加入战局,如富士通、三星、PlasticLogic、Wizpac、PolymerVision、ONYX等,其中有一些被成为“Kindle杀手”,在功能和外观上都要全面超越Kindle。更不用说大家最为期待的苹果iPad,仿佛是为电子阅读量身打造,明擺着老乔这次是有备而来,声势惊人。
Kindle(意为“点火”、“燃烧”)这把火,真的已经全面烧起来了吗?传统出版业真的面临像唱片发行业已经遭遇的危机了吗?据我看来,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个“大势”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完,是5年,10年,抑或更长?历史给传统出版业留下多少时间和机遇,让千年老店完成更新、转型乃至另起炉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Kindle使用专用的DRM(数字版权管理)。你想享受Amazon庞大的数字图书资源吗?对不起,请你先购买Amazon独家的Kindle阅读器,KindleDX一台的价格是489美元,都够买几十本传统纸书了,想想看,我们一年才看多少书。那么我转向其他厂家的阅读器又如何?索尼的PRS系列电子阅读器便宜量又足,美观大方时尚,但是很遗憾,索尼的书库只有5万种,而且内容质量常常受人诟病。至于国内拥有最多版权书目的汉王电子书,其书库只有1万种。
数字版权的封闭性提高了电子书的价格,让大量读者要么坚守传统纸质书,要么走向盗版,而这两者都会损害数字出版的发展。但是如果开放格式,甚至放弃数字保护,又会降低垄断厂商(比如Amazon)独享的利润,也会从另一个方面鼓励盗版。如何走出这两难的局面?
其实苹果公司已经在音乐领域向我们作出了重大暗示,当一首曲子只要1美元的时候,人们的版权意识会潜滋暗长。而薄利多销正是数字营销的赚钱大法。中国起点网的盈利模式,正是暗合了这个世界性的商业趋势。新技术,加上新的商业和文化思维,可以为新世纪的中国出版,提供一个宝贵的契机。